【摘 要】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产瘤形成的发生率以及有关因素。方法 根据我院2011年5~7月分娩人数中新生儿形成产瘤人数进行分析。讨论 高助产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中的各个环节,正确评估胎儿体重,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产瘤 相关因素 医学核心论文刊发
97.75%为头先露,90%初产妇临产前1周,胎头开始衔接入盆,以枕额径衔接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右斜径上;临产后,在子宫收缩力的推动下,胎头俯屈、下降、内旋转, 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通过产道,以枕前位娩出。于分娩时头皮循环受压,血管通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消失,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的情况下,产瘤更为明显。有时与血肿并存,待头皮水肿消退后才显出血肿。
1 临床资料
2011年1~6月分娩人数690人,发现产瘤55人,其中剖宫产29人,顺产26人,胎位异常22人,产程异常26人,产力异常20人,徒手旋转胎位及帮助府屈12人。
2 观察内容
2.1 产程异常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胎头下降受阻、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停滞。
2.2 胎方位异常 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
2.3 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过强
2.4 徒手旋转胎位和帮助府屈的影响。
2.5 产道异常
2.6 产后观察产瘤位置 观察枕前位产瘤部位在枕骨, 枕横位产瘤部位在矢状缝上,枕后位产瘤的部位在额骨,前不均倾位产瘤在顶骨上(产后观察左枕横位时, 产瘤在右顶骨上; 右枕横位时, 产瘤在左顶骨上) 。
3 讨论
3.1 对助产士要求 产瘤形成是产力、产道、胎儿分娩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建议提高助产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如骨盆测量、阴道内诊检查、正确分析胎儿心电监护等等, 及早发现产程中的异常,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恰当准确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3.2 产程观察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中的各个环节, 熟练掌握宫颈扩张水平,相对应的胎先露下降的程度,每一类型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横位、前不均倾位、高直位)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的理论机制。
3.3 正确评估胎儿体重 每接诊一位孕妇,皆需从整体观察孕妇的状况,如:身高、有无悬垂腹、孕期体重增加的指数、估计胎儿体重(根据宫高×腹围+ 200 g) 、对照B 超检查结果(双顶径、股骨长度、头围、胸围、腹围大小) 。
3.4 产程的处理 第一产程的支持治疗,指导调整呼吸的方法,营养充足的能量与休息及排尿情况,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是保证产程顺利的关键。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减少过多的干预。产程停滞者,及时内诊检查行剖宫产术。
参 考 文 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236.
[2]曹克红.浅谈新生儿头颅血肿和产瘤的预防和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第1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