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论文刊发《安娜•卡列尼娜》的股份式与资本主

时间:2015-03-10 分类:教育教学

  《安娜•卡列尼娜》的股份式与资本主义土地改革的构想,摘要:本文阐释了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土地改革的探索。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迅速渗入俄国农村中。男主人公地主列文通过地主与农民的“合股分红”经营农业,从而达到其“共同富裕”的理想。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改革。

  关键词:论文刊发,托尔斯泰,土地改革

  一、地主列文的股份式土地改革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思想对俄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家庭婚姻问题,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问题等等,促使托尔斯泰深入生活去探索研究。托尔斯泰于1873年开始着手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堪称俄国古典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社会长篇小说。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沿两条平行线索展开。一条以安娜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妇女安娜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离家出走,后因绝望卧轨自杀的悲剧;另一条线以贵族地主列文为主线,反映了地主列文为追求与农民之间的“合理”关系而进行的改革尝试。前者反映了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无情,后者则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下的宗法制农村的生活画面。主人公列文是托尔斯泰自传式的人物,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托尔斯泰的内心探索。

  贵族地主列文出身望族,是个富有的三十二岁的男子,他热爱劳动,喜欢下地与农民一起干活。他对农民怀着敬意和一种近乎骨肉之情。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改进农业,列文曾多次与附近的地主讨论关于农业经营的方式。一部分地主是老式的农奴主贵族,他们竭力维护农奴制;而另一部分地主则是自由派,按照欧洲的经营方式管理农业。与地主们的交流促使他不断思考农业计划,他认为农业必须改良。列文经过仔细的考虑,决心彻底改变农业经营方法:与劳动者合伙经营农业,把收成对分,一半给劳动者。这样自己留下的会多得多,劳动者也会得到更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促使雇工关心农业收入起初“列文想把整个农场按照新的条件出租给农民、雇工和管家,但不久他就相信这是办不到的,就决定把农场分成几部分。”在他的劝说下,饲养员伊凡加入了饲养场,成立了合作社;木匠雷祖诺夫等六家农民耕种一块荒了八年的耕地;农民舒拉耶夫负责管理所有的菜园。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列文发现按新条件合作生产的农民仍不把土地看作是共同的土地,而是看成对分制的租地,这样使得新计划实施困难重重。但是列文一直在坚持,他觉得计划可行,将来肯定会受益。在他的坚持下,到九月底,他运来木材建筑牲口棚,并卖掉了奶油,分配了利润。列文认为农事改革进行得很出色。尤其是当他同较远村子的农民谈话时,发现农民对新的关系开始习惯了,一个管房子的老头在列文的讲解下,竟完全赞同,主动提出要求入伙购买牲口。这一切令列文感到很满意。 列文认为经过努力一定会达到列文农事改革的目标,而且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资本主义土地改革设想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列文是个勤于劳作、善于思考的贵族地主。托尔斯泰在列文身上体现了自己最衷心的激动和最深刻的体会。两者之间的思想探索和宗教伦理探索极为相似。

  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透到农村中:地主们以极低的地价把土地卖给商人,铁路、银行借贷等都已出现。列文起初只是个热爱劳动、喜欢与农民打交道的地主,他没有任何要改变现状的想法。但当他和生病的哥哥尼古拉见面谈论后,他开始思考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尼古拉是个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是“社会就是这样构成的:他们活儿做得越多,商人和地主的利润就越多,他们也就只好永远做牛马,这种制度非改不可。”[41]尼古拉的话对列文触动颇深,拿自己的富裕和人民的贫困一对照,总觉得不合理,他的内心有一种呼声:不要因循守旧,事在人为。列文随时都在考虑当前的政治经济问题,他不断地在不同场合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寻找它的理想。他在寻找一种生产率高的劳动方式,既为了农民,也为了自己。

  列文大量翻阅资料和有关农业改革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著作,希望从政治经济学里获得他所关心的问题的解答。可是他失望地发现这些书中的观点不适合用于俄国的规律。列文着手研究,他认为照欧洲方式干,是行不通的,应当承认俄国农民的独特性。如何做到既要像富裕的老农那样经营,又要有办法使雇工关心收成,从而找到最佳的改良办法?列文最终提出,在不取消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以农民和地主“合股经营,共分红利”的经营方式,把农场分成几部分租给农民。虽然列文在小说中不断提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且与地主们争论过,尽管他在谈论中对资本主义有所抵制,但实际上在他的庄园里实行的“合股经营,共分红利”的改良计划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也就是说列文在不知不觉中已接受了资本主义的影响,并已经付诸实施。而且他自己也不断地通过与商人打交道,来卖掉农产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无处不在的时代里,要想完全拒绝已是不可能,它已经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列文最后还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寻找出灵感,找出一种适合俄国的农业改良方案。

  列文的改革设想与种种努力就是托尔斯泰的理想与追求,反映了托尔斯泰出于“爱”与“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思想探索:“整个农业,主要是全体农民的处境,必须彻底改变,必须以人人富裕来代替贫穷,以利害一致来代替相互敌视。”托尔斯泰的俄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是他中年时期内心探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 俄罗斯史[M].杨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草婴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