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期刊官网声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曾用刊名:(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学院学报)1953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主要刊载作物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蜂学、资源与环境学、食品科学、材料工程、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机电工程、交通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707;总被引频次:1397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833;综合影响因子:0.563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荣誉: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
作物科学、园艺科学、植物保护、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栏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介绍
1、来稿应注重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和科技秘密。
2、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码;文稿应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包括(按顺序):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城市名、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来稿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并提供基金项目合同复印件);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
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及所从事专业方向。
4、题名应力求简明扼要,表达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相吻合。
5、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校外稿件须附单位的推荐意见。
6、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分段,字数在25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
7、关键词3-8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8、中图分类号应根据论文的内容,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进行标注。
9、引言不宜过长,只扼要叙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勿与摘要雷同。其他内容一般按以下格式撰写: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
10、文稿中引用他人作品,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著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否则责任由作者自负。
11、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7发布的《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特别应注意:“亩”、“ppm”等属于废弃单位,不得使用,应相应改为“hm2(公顷)”、“×10-6?(要标明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等。
12、图表应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凡文字可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文稿中要留出插图位置。表格请按“三线”表格式,插入正文,内容相同的栏目可省略,以注释说明。图表题应附英文。最好用Excel软件画图,插图切勿过大。图和图例均不需边框,不加网格线,主线与辅线粗细比例为2∶1。图中文字、符号采用8号字,数据标志大小用3磅。照片用光面相纸印出,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
13、外文字母、公式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14、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一式两份。文档请存入软盘,并妥善保存以便进一步修改。
15、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先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编辑部于收到来稿之日起3个月内答复作者采用与否,在此期限内请勿一稿多投。作者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经本刊通知作者采用的稿件,按本刊编排计划安排刊出,作者须按本刊规定交纳版面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部分论文范例
水稻干尖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抗缺氧表达 陈俏丽;王峰;李丹蕾;零雅茗;张瑞芝;481-487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付晶晶;杨彩霞;韩彤;廖一鸣;李梁;李梦新;孙伟;王蒴;488-494
园艺科学
武夷山不同茶园茶树茶青品质的差异 叶江华;罗盛财;张奇;贾小丽;王海斌;刘宝顺;洪永聪;王飞权;晁倩林;曹士先;周建文;何海斌;495-501
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与香气前体物质的差异性 陈寿松;邓慧莉;何水平;周子维;邓婷婷;孙云;赖钟雄;502-507
茉莉花“吐香——赋香”新工艺及其对花茶品质的影响 叶秋萍;金心怡;黄丹樨;程淑华;508-514
茵芋花粉培养效应的优化 阮淑明;郑天汉;华伟平;吴远彬;兰思仁;515-520
林业科学
8年生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郑莹莹;林皓辉;何士宾;孙敏;孟晓蕊;何明辉;丁国昌;阮少宁;521-526
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在北京地区冬季的耐寒生理和叶片结构比较 李娟;高健;范蕊;527-533
武夷山四新少叶黄杞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