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国内期刊、国外期刊

匹配推荐服务

点击查看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交通类期刊投稿

非期刊官网声明:

  • 本页面不是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向作者征稿,仅介绍期刊信息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周期月刊
级别国家级
论文润色 发表指导
有助于快速发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月刊)创刊于1998年,由同济大学主办,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单位协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年起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重要说明:本站非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杂志之家仅负责学术杂志的在线订阅,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地址: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邮编:20033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介绍

  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与市区线网衔接规划方案分析孙艺恬;王治;张亮;叶霞飞 (3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站时间研究苗沁;潘琢 (37)

  广州地铁5号线越站运行调整方案分析罗剑文 (41)

  基于移动实时位置信令数据的轨道交通换乘行为分析黄天印;徐文洁;陆林华;赵时旻 (45)

  利用再生制动能的列车运行优化方案洪玲;胡静洁;吴潼 (51)

  动车组天线梁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评估徐杰;肖守讷;阳光武

  推荐阅读:城市轨道交通论文范文(两篇)

  下面是两篇城市轨道交通类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只有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施工效率与工程建设质量。第二篇论文介绍了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电网建设工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