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为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实力和整体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服务,结合环境监测站环境管理的现实和潜在需要,综合分析全国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制定环境检测现代化建设标准。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现代化建设,标准体系
一、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监测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会见参加国合会2011年年会外方委员和代表时强调,要努力改进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李克强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讲话中要求,要抓紧修订和发布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改进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国务院《意见》指出,要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完善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推进环境专用卫星建设及应用,提高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全新理念。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为全面推进我县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实力和整体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服务,按照要求,综合分析全国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制定符合环境监测站的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
2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参考依据
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要结合既可以实际出发也得需要依照可行性的报告作出实际标准体系,它的参考依据可根据
1、《南通市“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规划》;
2、《南通市“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3、《海安县“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规划》;
4、《南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通办发【2010】17号);
3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按照“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总体要求,全县的环境监测工作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15年,建成一个政府监管有力、体制机制科学、技术体系完备、人才队伍壮大、整体效能优越的区域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接轨,说清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容量和特殊污染物状况,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监测的要求。
3.1建立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水质、噪声自动监控系统;加强实验室基础及深度分析能力建设,在体现地域特色和能力梯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重金属监测和生态监测等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备,配置更新相应的前处理设备及辅助设备;建成反应迅速、科学规范、及时准确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及应急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县的环境监测数据快速采集、处理、评价、审核、传输、反馈和发布信息系统。
3.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建成一支梯度结构合理、专业领域完整、技术优势互补、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3.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以环境监测机构为主体、社会环境监测力量适度参与的环境监测格局;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在社会服务性环境监测领域,按照“公平参与、有序竞争、诚信服务”的原则,建立符合统一监督管理原则的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
4主要任务
4.1围绕环境保护规划、重点任务和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4.1.1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基本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1)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制度,规范环境质量监测行为。制定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落实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强化环境质量分析能力,查找突出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完善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状况。
(2)优化调整环境监测网,强化环境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覆盖面。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管理办法》及监测点位布设的技术规定,结合我县实际,优化调整我县环境监测断面(点位),突出环境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3)加强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监测。逐步增加臭氧、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监测指标,加强重金属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
(4)加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新规定,完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评价方法,客观反映环境状况。
4.1.2强化污染源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做好总量减排、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测比对工作、重金属、土壤污染等专项监测工作,重视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准确。
4.1.3不断拓展监测新领域,加强生态监测和农村环境监测
在加强城区环境监测工作的同时, “十二五”特别关注农村的环境监测工作,完善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客观反映农村环境质量。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真实评价生态保护工作成效;逐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城市汽车污染的监测、危险废物的监测和地下水污染源的监测等。
4.1.4加强环境应急监测,提高污染事故快速响应能力
(1)强化应急,切实解决大部分现场监测需求
基于我县环境监测现场应急监测能力仍然较为薄弱的局面,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要着力加强现场部分对重大气、水污染事故的直接监测能力,使监测人员在处理大部分常见污染形态的事故时能直接定性、定量实施监测,最快速提供技术支持。
(2)内外并举,协调现场监测和室内分析建设
由于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都涉及大量的室内分析,但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多数气、水、重金属污染的准确定量仍以实验室分析为主,因此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不仅要加强现场监测,还要同步加强室内快速响应、大量分析的能力。
(3)突出重点,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监测强项
环境污染事故种类、性质五花八门,必须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区域突发性水质污染(如化工、重金属污染等)、气体污染(化工业、交通事故引发的污染)的监测预警,从而对多数污染现场实施速测、特殊污染室内精测,形成对气体、水质或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强项。
(4)力求先进,紧跟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潮流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是环境监测站现代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新上设备应把握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尽量引进当代世界上成熟的先进分析仪器和技术。
(5)整合资源,挖掘监测站现有的工作潜力
我县环境监测站经多年投入,生态预警工作已具备相当水准,目前在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已经建设有两套大气自动系统及一套水质自动监测站,多年来对我县环境空气、水质预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应急监测工作中仍需在质量控制及站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重点强化,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预警的作用。
4.1.5加强环境监测科研,引导整体能力提升
打破科研对于拥有大量日常性工作的基层单位来说是“锦上添花”的配衬的传说,从工作入手,从需求出发,按照“工作问题化、问题项目化、项目科研化、科研成果化、成果应用化”这一切合监测工作实际的思路开展监测科研工作,锻炼全体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夯实监测科研的基础,培养监测科研的氛围。
4.2围绕县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公众需求,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工作
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目录,规范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内容和方式,拓宽发布渠道和范围,建立标准化、实时化的环境信息发布机制,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
4.3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监督需要,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1)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夯实环境监测基础。
按照站内的仪器设备状况,更新老化的分析、监测仪器设备,强化在用监测分析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同时对照现代化监测站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增添部分仪器设备。针对目前繁琐复杂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的弊端,引进先进的连续自动前处理装置,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和前处理质量。逐步开展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工作。
(2)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的考核。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充实环境标准样品库,从源头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强化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增强技术支撑能力。重点加强环境监测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着力提升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开展环境监测学科研究,解决制约监测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5保障措施
5.1法制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出台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明确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明确环境监测的主体和权利、义务,将环境监测纳入地方法制化的整体轨道,为环境监测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将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列入地方行政首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列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列入部门重点工作,局党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将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实施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和组织领导。
5.2体制保障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扭转管、测部分的状态,强化环境监测法制管理,减少任何可能影响监测数据正确判断的行政干预和违法习惯挪威,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监测力量的优化配置,形成有一定梯度、功能相对完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胜劣汰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5.3经费保障
环境监测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了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职能,其经费也应依靠各级财政投入保障。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环境执法的技术基础,其经费投入应优先保障。应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经费收支体系,切实保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建立全方位的投入机制,引导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市场建设,通过财政拨款、环保系统资金配套、部门自筹资金、社会民间等企业或组织投资等多渠道资金筹措,保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资金落到实处。
5.4人力保障
要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组织方式,根据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计划,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要广开门路、择优用人,提高监测队伍高学历人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响应迅速、作风严谨的环境监测队伍。
5.5技术保障
依靠国家、省级、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给予环境监测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指导,提供不断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规范体系、标准方法体系和环境标准样品支撑体系、规范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法,使用环境监测现代化管理需要。
6、结束语
在环境监测站中建设基本的现代化标准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他肩负着的美化环境的重任,以此希望从各个方面出发以及加以配合,把我们各个城市甚至与我们整个中国打造成一个青山绿水的美丽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