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园林水景设计研究初探

时间:2013-04-17分类:论文发表

  摘要:园林水景观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环境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本文介绍园林水景的分类,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园林水景应用的基本形式及设计手法,提出园林水景应用可探索的方向。

  引言

  水是园林中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其性柔,静时寂无声,动时奔流跌落而轰鸣,使园林增添无限生机;其无色,却在光照的影响下异彩纷呈;其无形,却又能随池岸等的变化而改变形状。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园林景观设计师竞相使用水的灵动,越来越重视对水景的利用和引入。

  一、园林水景分类

  1.1按水体形式

  (1)自然式水景。自然式水体平面形状自然,因形就势,如江河、湖泊、池沼、溪涧水体在随地形变化而变化。轮廓柔美,可自成景观要素,具有观赏性。就像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水体在园林中多半随地形而变化,有聚有散、有曲有直、有动有静,可自然成景。中国园林多以自然水体或模拟自然水体为主。

  (2)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体平面多为几何形,多由人为因素形成,如运河、水渠,水 池,水井,喷泉等,通过人工开凿、挖掘、砌筑而成,常也山石、雕塑、花坛、花架等园林小品组合成景。轮廓规则呆板,不宜于单独成景,但运用较为灵活,不受空间局限。具有实用性。北海静心斋、南京煦园等,水体呈几何形状,广泛用于西方规则式园林,在我国传统园林中也有应用,常作为主要景点的构图中心。

  (3)混合式水景。如颐和园的扬仁风内水池,是自然式与规则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1.2 按水流状态

  (1)静态水景。

  静态水景是指水体不流动,或相对流动缓慢,水面相对平静。主要包括湖泊,池沼、潭、塘、井等等,具有宁静、平和,舒缓的特征,给人为明洁,恬静、安逸、舒适的感受。同时,静水还能反映出周围景物的倒影,丰富了景观层次,扩大了景观的视觉空间,增添了园林景观的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增强空间的韵味,产生海市蜃楼的朦胧美幻效果。

  (2)动态水景。动态水景是水体因受高低落差或压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跌落、喷出的运动状态。常见于河流、溪水、瀑布、喷泉中,动态的水可以使环境显现出活跃的气氛和生机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明快、活泼兴奋,变化无穷的感受,由于动态水体的流动、跌落、喷出能够产生了音响效果,给人以声形兼备的视觉与听觉感受。为此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时应用,是最受人们青睐的景观设计元素。

  1.3 按使用功能

  (1)观赏性水景。其水体大多较小,主要为构景所用,常与亭、桥、榭、喷泉、雕塑、植物、景石等进行合理配置,构成不同的景点。

  (2)活动性水景。一般水面较大,水质好,有适当的水深,达到活动与观赏两重性,如一些公园里面的湖既可用来赏景,又可用来划船。

  二、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理通水系,切忌死水一团

  水景是现代人对古代风水的延伸,在选址时一定先观察源头,既要疏导水的出路,又要考察水的来源,不可成为一团死水,否则藻类滋生、水质浑浊、颜色黯淡,影响观感,甚至达到人体感官难以接受的程度。

  2.2 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注意安全性

  水景可赏、可游、可乐,在立意时一定要明确其功能。水体在公园、地产项目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满足水景观赏、游憩功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其设施的安全性。硬底人工水体近岸2.0 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 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 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 m。人造瀑布主体的基础和结构要牢固。

  2.3 注重水体与周围环境元素的渗透,增强人的亲水性

  水体虽可单独作为园林的主体,但和亭、桥、建筑物、雕塑、植物、景石等其他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园林景观。当人们进入到与周围环境相搭配的水景,将会感受到“人水合一”、“人景合一”。国内地产界近年来流行“亲水”风,如亲水平台、亲水台阶,以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泊为主体增强人的亲水性。

  2.4 保证施工操作的可行性和生态性

  水景工程的施工包括水系的规划,闸阀、驳岸、护坡、水池等基础设备及植物、构筑物和声控、光控、水电设备等配套设施,涉及到结构、防渗、防泛碱等技术性强的专业领域,在营造时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保证施工操作技术的可行性。

  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进行水景营造时,也应注重生态效应,如编柳抛石护坡和竹桩驳岸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2.5 注意运行的经济性

  (1)根据水景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如引用自来水、江湖水或地下水等; (2)科学地选择给水管材和合理地布置管网;(3)进行水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如人工水池、喷泉和瀑布等;(4)合理设置喷泉、跌水、人工瀑布等的开放时间。

  三、园林水景应用的基本形式及设计手法

  3.1 湖、塘

  一般水域较大、水量较丰,多因地制宜就势而造,以静态水景居多。水中多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成为引导人们驻足静观的景致。

  为了维持湖、塘的水体与陆地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保证稳定的水岸线,防止陆地被淹或水岸坍塌而扩大水面,就必须建立驳岸与护坡,但一定要在坚持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为了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植物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在配置时,应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做到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充分展示出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

  为了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可以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通过堤、岛、桥等把水面划分为若干隔而不断的水域; 也可以通过水体建亭、水中设桥、依水修榭等形成各具特色的亲水景观。

  3.2 落水、跌水

  因水势高差会形成一些动态水景,如瀑布、溪流、漫水、山涧等。

  在溪涧设计时,要采用聚散、曲折、掩映、邻近、动与静的手法,创造出忽聚忽散、忽

  急忽缓、忽隐忽现的水形和水洗石而过的情景,再加之悦耳的水声及参差的驳岸、丰富的植物等,对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造成较强的冲击力,令人情趣盎然,心旷神怡。

  瀑布主要由上游水流、落水口、瀑身、受水潭和下游泄水五部分组成,其水量越大越接近大自然,气势雄伟,因此在设计时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是关键性参数。瀑布多用循环水。

  3.3 喷泉

  常与水池、雕塑、广场等同时设计,多设于建筑、广场的轴线焦点或端点处,起装饰和点缀园景的作用,但应安置于避风或风弱的环境中以保持水型。

  随着设计的不断改造与创新,由以前的一般喷泉逐渐演变出时控喷泉、声控喷泉和光控喷泉等,水型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感官刺激,使其在视听上收获双重美感。其基本形式主要有水幕型、直射型、向心型、编织型、旋转型、半球型等。

  四、园林水景应用可探索的方向

  4.1 注重水文化,突出主题思想

  水是生命之源,其属性、形态、运动以及历史都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通过对水文化的理解、认识、营造和弘扬,可以给人们提供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怡养人们的情趣和心境。如苏州太湖之水涵蓄,有容乃大; 长江之水奔腾,一往无前;运河之水坚韧,源远流长; 园林之水平静,清可鉴人。

  4.2 注重环保理念,应用非常规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已使很多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建议在水景设计时充分考虑非常规水的应用,如考虑对天然水的收集和利用,在坡度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在整理地形时作一些局部起伏,使雨水在排除过程中就会汇集到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就为水景的存在和运行保存了部分可利用的雨水。污水处理与利用的成功范例,如某市建成的活水公园,根据城市污水具有量大、供应不间断、集中处理等特点,在设计水景时采取与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手法,以水环境和水污染治理为主题,将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形象、艺术的形式与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集污水处理、净化和再利用于一体,既达到了污水处理的目的,又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五、结束语

  园林水景以它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独特的观赏个性,在各个时代和类型园林中发挥着物质与精神享受到双重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表现形式多样、灵活、巧于变化,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对水景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其具有特定的内涵。不断增加水景的艺术表现,由单纯的观赏型水景发展到“观景与读景并进。而园林水景的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和艺术表现是以合理的设计和深刻的内涵为基础的,所以坚持在水景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基础。赋予其特定的内涵,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其文化,增加水景对人的吸引力,体现人文关怀,是水景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水景时,不要忽略了水的功能性。在强调低碳、生态、环保的今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水景,维持园林生态多样性。在各个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可以供人观赏也带给人艺术的美感,使人赏心悦目。解决水的利用问题,营造统一、美观、和谐的水景观,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当前任务。

  参考文献

  [1] (明)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 [S].1993.

  [3] 郭珍.关于水资源稀缺的调查报告[R].湖南长沙:长沙民政学院,2011.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