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扩张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票据业务经营机构面临着金融深化、经营发展转型、资产质量管理等。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的服务支撑作用,创造经营价值,成为票据经营机构和监管部门亟需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当前业务实践出发,提出深化票据业务市场建设与风险管理的对策思。
关键词: 票据 新形势 风险管理
作者:肖小和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副总经理 副研究员
张 蕾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资产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张涵文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资产风险管理部FRM
一、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新形势对票据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宏观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景气,我国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暂时仍无法摆脱经营的困境,企业不良贷款增长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惯性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场稳中偏紧,银行惜贷心理有所加剧,企业融资困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部分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企业在资金周转和去库存上存在较大问题,实体经济仍存较大困难。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交易背景审查不严,随意简化和逆流程操作,是票据案件屡发的内部原因,民间融资市场巨量票据和民间融资无序发展是票据诈骗高发的外部原因。票据使用缺乏真实贸易背景支撑,商业银行票据资产逾期、公示催告票据激增、票据纠纷诉讼等情况有增不减。
(二)电子化金融加快发展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发展明显提速。自人民银行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以来,电子商业汇票呈波浪式增长态势,2013年全年承兑量达到1.63万亿元,贴现和转贴现量达到2.59万亿元,电子商业汇票以其特有的交易便捷性获得了初步发展。然而,传统纸质票据业务的运作方式仍是票据市场主流,且未完全适应电子化、网络化金融的快速发展,纸质票据的运作方式与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发展态势不匹配。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
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化,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快,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利率差盈利方式造成冲击。受利率传导机制影响,在局部时点票据市场主体博弈的复杂性和货币市场利率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票据市场利率走势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一方面增加了盈利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票据交易利率风险。受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规范增强等因素影响,银行生息资产规模扩张放缓、净息差收窄、拨备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明显放缓。在规模扩张有限、依靠买卖价差获利的票据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波动对经营策略的影响。
(四)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依托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所提供的经济基础,商业汇票由最初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渐进化为融资生息工具,其功能不断得以创新开发。近阶段,以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为代表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应运而生,票据衍生产品呼之欲出,商业银行将票据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可谓层出不穷。票据市场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水平,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客户需求,有效改善自身盈利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变化
长期以来,基于票据业务不可替代的调控规模、优化结构、扩大收益作用,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由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展至外资银行、财务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信社等众多银行类金融机构,乃至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主体的扩展能够进一步促成互补易,起到繁荣市场的作用,但如参与主体良莠不齐,个别机构业务管理和风控机制不到位,其违规经营票据业务的风险便可能在票据链条内传染蔓延,造成票据市场参与主体风险管理成本的整体上升。
(六)监管系统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为多头监管模式,且表现为行业监管而非功能监管。银行类金融机构办理票据业务须接受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则须接受证监会或保监会监管,监管主体的不统一,将造成不同机构办理相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尺度不同。近年来人民银行对票据业务管理总体趋于放松,银监会监管尺度日趋严格,而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要求仍有待跟进,不同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之间的不同步性可能导致票据业务存在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对票据市场的纵深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