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系统网络节点结构研究

时间:2022-05-09分类:交通运输

  摘 要: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输轨道和各级节点结构设计是决定整个系统整体运输量的决定因素。文章以1 000万人口城市对快递、商超和餐饮三大类货物的日均物流量为参照,选用在RDC和小区DC的两次换装模式,对集装设备型号、轨道参数进行了设计,采用“4米通道+2米通道”的组合模式,并对CDC、RDC、FDC和小区DC进行功能与结构设计,形成完整的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

  关键词:城市地下物流;轨道组合;运输能力;节点结构设计

  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网络中的运输通道参数如何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涉及到整个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系统的建造成本、通过能力、车辆选型等关键问题的确定,本文尝试对快递、超市、餐饮三类物流服务对象开展研究,实现城市地下智能物流系统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其中集装设备、运输轨道、运输车辆、CDC功能结构、RDC功能结构、FDC功能结构和小区DC功能结构的设计是首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易美、周爱莲[1](2016)以物流设施建设成本、运输费用及中转服务费用为最低的目标函数,以物流设施的节点、运输管道容量限制及管道路线最长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分层分级配送数学模型。彭玫贞等[2](2017)提出了地下物流系统与地铁协同运行的设想,建立了客货共线和客货分线的运营模式,并对协同系统在技术、效益、运营和实施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屈川翔等[3](2018)运用调研分析、数值回归分析、SLP等方法,从地下物流建设物流节点的选址及线路布置等方面,对武汉地区城市地下流物流系统可行性研究中的选址、布局、施工技術等问题进行探讨与趋势展望。葛洪磊等[4](2018)提出了开展地铁物流的快递自提模式、同城快递服务模式、共同快速补货模式、闲时批量运输模式和应急物流模式。

  胡万杰等[5](2018)基于城市地铁网络的客货共线的协同运作模式构建了多级物流节点的选址优化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步优化的自适应全局免疫克隆选择算法来降低多重随机搜索的时间复杂度。胡万杰、潘欣维、华云[6](2018)针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特征,建立了地下货运OD评价模型、ULS二级节点选址优化模型、多目标ULS网络规划模型等一系列ULS网络节点选址与优化问题模型。徐佳、陈一村、陈志龙[7](2019)梳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现状,将其总结为三个主要的问题:地下物流系统货运机车概念、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营组织管理。钱七虎[8](2019)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并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侯夏杰、周爱莲[9](2019)认为相比于单一的编组开行方案,在地下物流系统中使用多编组车辆开行方案可提高发车频率、节省货物等待时间、降低运营成本,也有利于运输能力在各时段的均衡分配。尚鹏程等[10](2019)分析了地下物流系统中货物收发效率、分拣时间和运输速率等因素变化对站点垂直运输的影响,为地下物流系统终端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陈一村等[11](2020)基于地铁客运特征、地下货物运输特征和城市货物需求3个因素,提出运用K-means聚类和Dijkstra算法来定量化分析3种协同运输系统对城市地铁客运和地面物流配送的影响。李楠[12](2020)以地下物流网络的成功部署和建设总成本最低为目标,以物流节点日收发货物量和节点服务半径为主要约束条件,借鉴地面物流运输网的分步配送模式,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灵活性,搭建了一个地下双层物流运输网络模型。颜浩龙、王晋[13](2020年)运用集覆盖理论构建了配送到户的城市地下物流交通网络,采用三级HUB的结构解决城市内地面收货终端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专家学者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城市地铁的物流领域,对独立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全面,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节点选址、开行方案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设施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当匮乏。

  推荐阅读:制造业物流业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