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严格管理期刊质量,一般中国科技期刊的审稿大多采用“三审三校”。即,编辑初心、专家审查、主编或编辑委员再审、主编或编辑委员政审。每个阶段的审稿都是对稿件学术质量和价值的判断和筛选。在这种审稿过程中,第一个初审是审稿中的基础部分,是指编者对稿件的初步审查和评价。在初审阶段中也有部分稿件被淘汰,那么初审被拒是不是说明论文很差呢?
初审是把握期刊学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编辑初审的首要任务是审读原文,认知文稿中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正确判断作者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推理的严密性等。这既是保证文稿内容科学、准确的基础,又是书刊编排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编辑初审一般会从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大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如果初审没通过,很有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
1.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没有将稿件按照期刊的排版要求进行修改,直接投稿,然后初审被拒。如果是这种理由,只要按照期刊要求,修改好还有机会重投。
2.论文的相似度过高。期刊通常都有查重软件,所投稿的论文被查出相似度过高,这种情况初审被拒,是没有机会重投同一期刊。
3.稿件不在期刊出版范围之内。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出版范围,如果你所做的工作不在期刊出版范围之内,初审被拒,也没有机会重投同一期刊。
4.编辑认为稿件的创新性不足。只有一些特别好的期刊,编辑才会以这个理由初审拒稿。
如果稿件初审不能通过,也就不会进入第二审、第三审等后续程序了。因此,如何在撰写论文时精心钻研、有的放矢,提高所投稿件的初审通过率,显得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初审拒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