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探析

时间:2022-01-21分类:教育理论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与时俱进。本文所探讨的“作业分层设计”,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实质性体现,是 在“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性做法。这不仅契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新课程教育理念,还是引领学生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注重对作业的分层设计,努力做到作业难度适宜并且环环相扣,让小学生通过趣味性、实践性、特色化的分层作业活动不断产生获得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意义作用解析;策略性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探析

  周小波 小学生(中旬刊) 2022-01-12

  作为社会领域中无可替代的方面,教育自古都在发挥“引领、促进、推动”的作用。“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既没有活力,也没有生命力现象。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才是实事求是的,才更具社会推动力。”因此说,教育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显现活力。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铺路工程。作为母语学科和最基础应用学科,语文学科的教育与教学更应走在“改革与创新”的前列。本文所说的 “作业分层设计”问题,虽然不是“新创”现象,但是在应试教育“惯性力量”依然存在的当前教育生态下,依然是一个值得重视并为之探究的重大实践课题。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简要解析现状和策略基础上,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1]。

  一、简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象及分层设计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应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或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因素及其惯性力量的实质性影响,小学语文在作业设计上无视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现象,始终存在令人遗憾的“弊端”问题和不良现象。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机械化作业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每一篇课文学习后,许多教师为了“巩固与强化”,把“反复抄写(字词句段)”作为“必修项”和“常规项”。这既禁锢了学习思维,又在机械重复中逐步消磨儿童的情趣、耐心和信念。二是作业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作业设计只盯在“课本和课内”,内容拘泥于课堂所学的巩固与强化,形式上仅限于书面练习。三是作业要求上“一刀切”。在大搞“题海战术”时,严重缺乏作业上的人文性关怀和个性化弘扬[2]。

  那么,“分层作业”究竟有什么基本策略呢?作业设计是“理念与行为、智慧与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分层设计的基本策略主要体现在:一是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弱情况进行分层设计。毕竟“个体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消除的。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设计。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或教学内容,总有不同程度的重点和难点之分。三是根据教学或文章主题的深浅不同进行分层设计。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是基本平衡的,但是对不同学生个体来说,又并非完全绝对的。四是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可把之分为“基础知识”“能力优化”“阅读理解”“应用习作”等几种类型,应抓住典型、偏向重点、因人而异。总而言之,在“因材施教”思想指导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差异,通过作业的分层设计,布置多元化、难度适宜的作业。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布置的质量,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进而更好地巩固课堂内容,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对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简要探究与实践

  在学校教育中,“作业设计与练习”是学科活动体系中无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是及时反馈 “教与学”情况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教师以“生本学主”为指向和引领,善于通过“分层”形式进行设计和提出,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和整体性发展[3]。

  (一)布置趣味性作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中,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各类学科活动,教学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与练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在“即时反馈”中进行适度的调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偏多,让学生们做作业到半夜。即使在教学改革大潮如火如荼的今天也是如此这般,这无论对教与学来说,都是一种“负担与消极”现象。有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可以多布置一些趣味性作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注重作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布置作业,布置时作业的“质量”远比“数量”来得重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课后作业的完成,以提高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和正确率[4]。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开国大典》之后,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资料。在家中进行熟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这样的趣味作业,非常有利于激发小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提高对资料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每个小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多准备一些。在相互交流的时候,能力强的同学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把故事说出来,能力弱的、不会搜集的同学,即使听听别人的交流也很有收获。这样的趣味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降低小学生的作业心理负担,提高小学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布置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经典之论,意在强调 “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小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他们的智慧还多出自“手指尖上”。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以此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之后得到结果。如此,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多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热情[5]。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体验学习的乐趣,优化学习过程,让小学生对小学语文充满求知欲,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麻雀》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一些课后作业:让小学生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在思考“猎狗走后会怎样”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写作。这种“读写互动”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好地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第二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某一种动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心理感悟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作文。这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作业,可以引导小学生认真地观察与体会实际生活。如此,既可在实践性作业中培养小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又能从生活化“读写互动”状态下赢得令人期待的“1+1 > 2”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基本结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业设计与提出何尝不是这种现象和道理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根据学生差异来分层设计课后作业,既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课后作业充满趣味性、实践性以及特色性,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在“善教乐学、善思乐作”中不断提升能力与素养。这种“分层设计”的做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发展,我们作为教师,应为之贡献智慧和力量。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