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钢结构施工课程中,是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利于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模块化内容,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根据教学技能模块内容深度挖掘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型拼装等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有向同类课程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职业素养; 钢结构施工
迟朝娜, 山西建筑 发表时间:2021-11-12
1 “钢结构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
1. 1 高校思政教育建设需要
当前,各高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很长时间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思政课和专业课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专业课程要守好渠、种好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20 年 6 月 5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1. 2 行业转型升级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同时,建筑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其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的严重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缓解和消除建筑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建筑业必将迎来重要变革。发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钢结构作为 “绿色建筑”特征的建筑形式之一,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必然会成为建筑业绿色发展的突破点。
《钢结构施工》课程作为高职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钢结构工程相关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钢结构施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发掘策略
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合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状况、在精准分析从事岗位所需的能力基础上,重新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将源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体教学内容,形成识图、算量、方案编制、质量检验四个技能模块( 见图 1) 。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团队精准挖掘思政元素,识图模块主要通过学生课后小组拼装模型,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劳动精神和安全意识; 算量模块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方案编制模块主要通过视频赏析著名钢构的施工组织设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国家认同感; 质量检验通过引入各种规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职业责任感,表 1 列举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案例的融合点。
3 “钢结构施工”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路径
3. 1 优化设计第一次课,提高学生对国家、行业、课程认同感
第一次课对于整个课程至关重要,这一次课程除了介绍课程的基本内容、考核方式、学习要求等,还需要简单介绍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和应用,由于钢结构起步较晚、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比重较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各种利好政策推广钢结构,但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程的高职学生依然存在思想上对钢结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 教学团队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因势而新选取思政案例,提高学生对国家、行业以及课程的认同感。主要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
1) 开宗明义引出让整个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代表“雷火神山”,与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期短这一特点相呼应,看着医院拔地而起的视频,将“抗疫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精神深入学生心中。
2) 通过对比“汶川大地震”时不同结构的破坏情况引 出钢结构工程韧性好的优点,并指出钢结构工程“九州体育馆”不仅没有发生大的破坏,而且还是当时的抗震救灾中心,将人文精神深入教学内容,继而延展世界自然灾害频发等现状,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3) 引入“中俄东线”输油管道引出钢结构密闭性能好的优点,扩展到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
4) 引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建筑行业目前的现状,指出建筑行业亟需向绿色建筑转型,同时布置课后任务学生自主查阅近五年来国务院、省市地区发布的钢结构利好政策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钢结构行业的认可度和使命感。
5) 播放“9·11”事件视频,学生分析世贸大厦倒塌的原因,引出钢结构耐火性差的特点。同时借由恐怖组织的行为,延展到时下一些因憎恨社会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学生头脑风暴积极讨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讲授钢结构的应用时,引入大跨度鸟巢、高层建筑央视大楼、高耸建筑小蛮腰等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使学生感受国家的日益富强和科技发展; 同时,头脑风暴讨论,这些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曾经引起了颇多争议,原因是结构的复杂导致其并未充分利用钢结构自重轻的优点,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
7) 讲授钢桥应用时,引入发明专利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用钢量最大的超级钢桥———港珠澳大桥,倾听钢桥建设过程中那些动人的故事,学生在感受国家日渐富强、科技日渐发展的同时,意识到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8) 国家虽然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但是其主要应用在工业建筑、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中,住宅占有率很低,同时指出这与我国的国策并不相符,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看法讨论,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接收新事物的勇气[3]。
3. 2 小组协作模型拼装,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团结精神
“钢结构施工”课程有两个教学难点: 1) 识读图纸模块; 2) 钢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建筑工程由于时效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真实场景难以再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视频、动画等工具,无法真实感知钢结构构件的构造和施工过程。为此,创新采用简易材料和工具,课后布置任务学生小组协作在识读图纸的基础上进行裁剪、拼装、固定等工作,并分工录制、计算、裁剪、制作成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在小组协作拼装模型的过程中还原了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其劳动精神、实践精神和团结精神,在拼装模型的过程中,因为需要用到剪刀、大头钉等裁剪和拼装工具,也培养了其安全意识; 拼装模型后学生需要自学视频剪辑软件制作视频,拓展了学生在课堂内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其学习精神( 见图 2,图 3) 。
3. 3 以验收规范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在课程初期,准确定位学生为施工技术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从原材料进场验收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施工质量检验。在学习原材料进场验收时,引出 2021 年“3·15”晚会曝光的瘦身钢筋,指出原材料的检控是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精神; 同时指出质量检验要有章可循,并引入《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养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的规范意识,同时结合自己在日 常的工作学习当中也不能随心所欲,要正确认识自由和约束两者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另外通过《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条款学习,发觉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相关规范才能完全掌握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融汇贯通能力。
3. 4 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助力学生职业成长
课程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案例是主讲教师在从事钢结构施工管理工作的典型钢结构工业厂房,案例资源完整,包括图纸、工程量计算书、施工图片等,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相对接,学习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了自己职业岗位能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看到可见性成果,所学即所用,极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同时,教师会适时的分享自己在企业工作中碰到的困惑和收获,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
3. 5 头脑风暴讨论,师生共同成长
除了课中的思政教学实施,在每次课堂结束后,以课后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发表在课堂中知识以外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会认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回复,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教育的根本在育人,育人的核心在育德。在高等学校中学生 80% 以上的时间是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不仅是要成为讲授知识技能的传道者,也要成为塑造学生品德修养的大先生[4]。在习近平同志思想指导下,在钢结构施工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将爱国精神、团结精神以及职业中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恰当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了较好的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