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垃圾分类政策,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成都住宿业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利用问卷星对数据进行具体 分析。 通过问卷得出,垃圾分类政策对 成都 住 宿 业 创 造 了 挑 战 与 机 遇 并 存 的 局面,酒店要与政府、公众携手共进,完善分 类 机 制 ,加 强 监 督 力 度 ,才 能 高 效 好省的推进成都住宿业垃圾分类的改革。此调查分析,旨在为成都住宿业的垃圾分 类 管 理 与 当 地 环 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提供对策支持。
关键词:垃圾分类;成都住宿业;调查
张佳敏; 张旭; 高坤; 葛萌; 张兵; 张敬惠, 中国集体经济 发表时间:2021-11-11
《成 都 市 生 活 垃 圾 管 理 条 例 》将 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条例,成都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的标准进行分类。 成都各类型酒店合计超过 2.6 万家,成都酒店数量位于全国前列,民宿总量位列出行目的地榜首。成都住宿业也必然面临垃圾分类的挑战。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资料比较研究等方式对成都住宿业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分析。 问卷共涉及 19 个 小 题 , 其 中 现 状 方 面 共 5 题 , 占 比 26.3%; 问题方面共计 8 题, 占比 42.1%;对策方面共 6 题,占比 31.5%;回收有效问卷共 196 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成都地区所在的住宿业, 样本为成都的酒店、民宿等业态。问卷涉及对象主要分布在酒店管理者、工作者、消费者及垃圾处理人员等行业。
二、调查结果及问卷分析
(一)不同群体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不一
数据显示, 学生群体与酒店消费者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中,一般了解占比最多, 所占比例分别为 56%、37%;酒 店 工 作 者 与 管 理 者 对 垃 圾 分 类 政 策了 解 程 度 中 ,比 较 了 解 占 比 最 多 ,所 占比例分别为 60%、45%。 值得注意的是,垃 圾 处 理 人 员 此 类 群 体 中 出 现 较 为 极端的现象,垃圾处理人员对垃圾分类 政策 了 解 程 度 为 非 常 了 解 与 非 常 不 了 解占比最多。
由此可得,垃圾分类政策在成都地区并没有大规模推广运用,住宿业相关群体缺乏系统的垃圾分类学习,仅停留在了解但是不知道怎么做的层面。与上海地区普遍学习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垃圾分类有很大的差距。 有了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统一标准,酒店管理者及其相关部门应该系统培训,落实政策,加强监督,公众主动了解政策,执行政策,从而提高各个群体对垃圾分类政策的了解。
(二)成都住宿业垃圾分类的实施仍停留在意识层面
数据显示,针对全面实行垃圾分类,酒店首先做的是哪一项准备的问题,酒店管理者认为 “实行较为宽松的垃圾分类标准, 从易到难逐步适应” 的比重最多, 所占比例为 55%; 酒店消费者认为“顺其自然保持现有方式” 的比重最多,所占比例为 29%;酒店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垃圾处理工作人员、社区生活居民 “提前做好方案, 全面垃圾分类 时再施行”的比重最多,所占 比例分别 为 40%、 31%、56%、36%。
上述数据得出,绝大部分群体都认为垃圾分类需要先做好理论准备,由易到难的逐步实施。这无疑也是住宿业相关人员行动力不强的体现, 并没有积极的去接受、适应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总是处于意识层面,“提前做好方案,全面垃圾分类时在实施“总归是一句空话,管理者还需要加强监督,提高员工执行力、顾客配合度,全方位实施垃圾分类。
(三)成都住宿业对垃圾分类的实施缺乏行动力和积极性
数据显示,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比例最多的住宿业类型为中高端酒店,所占比例为 52%,奢华酒店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比例最少,所占比例仅为 29%。 经济型酒店普遍员工执行力低;中端酒店及中高端酒店偏向于“重视并创新,落实到行动上”;豪华酒店“有意识且宣传力度大,一定程度上落实在行动上”。
上述数据得出, 垃圾分类在成都住宿业的实施受到酒店规模的影响, 在没有政策强制要求的规定下, 酒店都是根据自己的运营情况来宣传垃圾分类 ,经济型酒店考虑到成本问题, 并不会重视垃圾分类的培训与实施, 中高端酒店较好, 由于酒店顾客还不适应垃圾分类在酒店中的实施, 顾客对奢华酒店是有着高期望值的, 奢华酒店采取垃圾分类降低了顾客的舒适感, 从而造成了高期望值、低满意度负向体验,从而出现排斥现象, 故奢华酒店会更多的考虑顾客的意见。 另一个原因在于奢华酒店本身便有自己完善的体系制度, 想要改变原有的理念,实施一个新的、没有尝试过的体系标准,风险性因素较多,故奢华酒店的改革急需一个成功性的例子。
(四)不同群体在垃圾分类政策下的选择改变不大
调查数据显示, 除垃圾处理人员外,各群体对洗漱用品的选取,占比最多的情况为“会携带少部分洗漱用品”,酒店消费者 “会携带大部分的洗漱用品只占 24%, “会携带少部分洗漱用品的占 29%。 仅在酒店管理者中,可以接受酒店使用可循环再造物品的比重最多, 所占比例为 36%; “视情况而定”这一选择在学生、酒店工作者、垃圾处理工作人员及社区生活居民群体中,所占比重最多,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47%、65%、56%、79%。
上述数据得出, 大部分的酒店消费者, 不管是旅游休闲类、 因公出差类群体, 都会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而不带洗漱用品, 大多依靠酒店提供的 “六小件 “等一次性用品。 垃圾分类政策在上海推广,对各地都有很大的影响,对酒店数量位于前列的成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即便是这样, 酒店消费者也很少自己准备洗漱用品, 对住宿业垃圾分类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需要政府和酒店方积极的做出引导,使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成都住宿业垃圾分类具体实施缺乏设施设备的支持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群体认为酒店缺乏专业的针对酒店进行垃圾分类设备的问题占比最多,所占比例为 70%;酒店工作者与管理者认为酒店设施设备不齐全,难以进行有效垃圾分类的问题占比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 55%、68%;酒店消费者、政府工作人员、认为酒店缺乏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改造和修理的问题占比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 58%、69%; 垃圾处理工作人员认为酒店缺乏专业的针对酒店进行垃圾分类设备的问题占比最多,所占比例为 67%。
上述数据得出,成都住宿业在垃圾分类的实施上缺乏专业、 科学的设施设备,或存在设备老化的情况,严重影响垃圾分类的有效落实。设备的不足给一线员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会给酒店消费者造成不便,是垃圾分类在住宿业推广的一大阻力。 酒店方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及时配备齐全各类设备,更新设备,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六)酒店对垃圾分类的专业人才与资金支持有限
调查数据显示,垃圾分类政策必定会给酒店员工增加工作负担,学生群体认为 “改进设备,减轻负担”的比重最多,所占比例为 65%;酒店工作者认为“制度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加大监督管控力度”的比重最多,所占比例为 80%;酒店管理者、酒店消费者垃圾处理工作人员、社区生活居民认为“加大薪水,提高福利”的比重最多,所占比例为 68%、57%、56%、56%;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引进该方面的人才”的比重最多,所占比例为 69%。
上述数据得出, 垃圾分类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性的、 关于环境科学等内容的知识,并不是任何人都对垃圾的性质、处理方法都了如指掌的,因此,专业性的处理人才和有想法、 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显得极其重要。 酒店要培养垃圾分类的专业人才, 为住宿业垃圾分类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对进行垃圾分类的企业提供资金补助, 助力酒店住宿业垃圾分类的实施; 酒店方要考虑到员工工作的困难程度,为其提供相符合的薪水或福利,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 促进住宿业垃圾分类的有效推进。
三、结论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
住宿业建立垃圾处理标准机制,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 对酒店顾客进行引导,利用张贴标语或指示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加他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同时,方便管理者监督检查,进一步推动实施住宿业垃圾分类。
(二)酒店建立垃圾分类奖励-惩罚机制
对日常工作中垃圾分类落实到位的员工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反之,对垃圾分类做的不好的员工提出批评。通过各种手段方式,比如会员积分、小礼物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保障垃圾分类能够顺利实施。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配备齐全的设施设备
对 已 有 设 备 进 行 定 时 定 期 的 维 修检查,会给垃圾分类带来阻碍的设备应该 及 时 更 换 ;加 大 资 金 的 投 入 ,设 置 更多的更完备的垃圾投放点;取消客房 物品 “六 小 件 “,可 设 置 自 助 购 买 系 统 ,避免造成顾客不满,酒店要积极引进高 素质的人才,引流上海等地区有经验 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成都住宿业 垃圾分类提供宝贵的意见。 也就是酒店要增加对 人 工 成 本 、时 间 成 本 、空 间 成 本 等 的投入。
(四)强化监督力度
监督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者, 而是 “政府+市场+公众 “的有机结合, 政府需要对垃圾分类、回收清运以及最终 处理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防止企业 、公众落实不到位,并且给予适当的资 金补助 ;企 业 是 市 场 的 主 体 ,酒 店 管 理 者 加强监督,提高员工执行力、顾客配合度;公众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 利用 投诉、反馈等渠道进行监督。 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监督。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政策在住宿业的实施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成都住宿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阻力,为了迎合新机遇、新挑战,成都住宿业要与政府、公众紧密联系配合,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加强宣传培训的逐步实施,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重视并加大投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