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

时间:2021-10-12分类:艺术理论

  关于当代艺术新的发展趋向这一现象,我有着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但考虑在场的大多数人在此之前对这个现象可能没有深入了解过,因此这里先做一些简单知识的介绍,然后分析一些现象,不进行过多的理论阐释。

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

  彭锋, 艺术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0-12

  一

  先讲一下什么是当代艺术,尤其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2009 年,我跟詹姆斯 · 埃尔金斯(James Elkins)一起在北京组织了“中国当代艺术 · 国际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就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会专家都提交了论文,这些论文结集以中英文出版,作为这次论坛的最终成果,论文集1000多页,较为厚重。在会议之前,大家都雄心勃勃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但是经过三天的会议之后,这个问题好像变得更加复杂了。会议上,普林斯顿大学的哈尔 · 福斯特(Hal Foster)做了一个报告,他在会议之前做过一个调研,向全球 30 多位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发去邮件,问他们什么是当代艺术,并设置了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他把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问题是一样的,但是回答却是五花八门的。所以,关于什么是当代艺术的问题,不仅在中国不是特别清楚,其实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我尝试从时间、类型和性质三个方面对当代艺术做一个界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性质方面。

  时间方面比较容易界定,目前存在如下界定,一个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当代艺术,另一个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当代艺术,这与当代艺术的机构也有关系,机构越大,它的看法越保守,所认为的年限越长;机构越新,它的看法越激进。所以,有人认为 2000 年之后才有当代艺术,也有人认为 1945 年之后就有当代艺术,还有人将当代艺术的起点确定为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等等,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任意选择一个。

  在类型方面,当代艺术的类型更加丰富。今天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已经不仅是绘画或雕塑,还有影像、装置、行为,这些是当代艺术的主流,甚至有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当代艺术。

  艺术媒介的局限被完全突破了,进入了一个融媒体或者是媒介融合的时代,或者可以说是多觉艺术、全觉艺术时代,不仅有视觉、听觉,还有嗅觉、触觉等都在艺术中发挥作用,所以有人把这种艺术叫做全觉艺术。

  2011 年,第 54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我策划了中国馆展览,当时尝试做一个全觉艺术,其中展出的艺术品,观众可以看、听、嗅、触,还可以用舌头去尝,各种感觉都可以被它刺激或者调动起来(图 1)。其中有各种气味,小陶罐可以拿在手里,里面有中药的气味、荷花的香味、熏香的气味,还有白酒是可以喝的。

  前面两个方面的界定都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方面,也就是从性质方面来界定什么是当代艺术,这有一些难度。

  第一点,当代艺术是关注当下的艺术,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是,现代艺术其实跟当代艺术是一样的,也关注当下,能否说现代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确,现代艺术曾经是当代艺术,但它容易变成一种风格,成为被模仿的风格之后,就不能很好地关注当下,就不再是当代艺术了。

  后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的挑战,也是因为现代艺术变成了一种风格。但遗憾的是,后现代艺术很快也变成了一种风格,被人模仿,这样它也失去了自身的后现代性,不能不被称作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要关注当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反风格化,也就是反样式化,不能够变成一个可以被仿效的模式。但遗憾的是,我发现当代艺术现在越来越有套路了;变得套路化之后,它的当代性就受到很大的威胁。

  为了关注当下,艺术家喜欢采取挑战传统的方式,让—弗朗索瓦 · 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曾经说过一段话,是关于 20 世纪的艺术如何通过不断挑战前面的权威来显示、维持和凸显自己的当代性的,因时间有限,对此就不进行详细解释了。

  图 2 和 图 3 分别是印象派的空间和塞尚的物体,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巴勃罗 · 毕加索(Pablo Picasso)挑战了保罗 · 塞尚(Paul Cézanne),马塞尔 · 杜尚(Marcel Duchamp)挑战了毕加索,杜尚也画过立体派风格的作品,但是后来他决定改做现成品艺术,把一个现成物当作艺术品。丹尼尔 · 布伦(Daniel Buren)专门挑战杜尚,因为杜尚的作品必须放在美术馆里才能成为作品,布伦的作品都在美术馆外面,他专门跟杜尚对着干。图 4 是布伦在北京做的一个展览。

  再往前看,是印象派挑战古典主义,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古典主义是没有时间性的,是永恒的,如达 · 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了很多年。而印象派卡米耶 · 皮萨罗(Camille Pissarro)的《蒙马特大街》,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它是带着时间性的。皮萨罗多次从同一个角度画同一个街景,他会在作品中标明是有太阳的下午画的、下雨的下午画的、冬天的早晨画的、晚上画的,或是春天画的、有云的早晨画的、狂欢节画的。印象派与古典主义最大的区别,是加入了时间的维度,我们看到的作品都是在时间中的;古典主义的作品都是超时间性的,是在时间之外的。

  如果我们把《蒙娜丽莎》看作古典艺术,把杰克逊 ·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看作现代艺术,那么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就有点像当代艺术,因为沃霍尔的艺术与他所处的 20 世纪 60 年代文化非常吻合,特别能够体现那个时代的特征,所以说是当代艺术。由此可见,古典艺术家、现代艺术家、当代艺术家的风格和气质都不太一样。

  可以用图来说明什么是古典、现代和当代,如图 7、图 8、图 9 所示。画面上画的都是女人体,让—奥古斯特 — 多米尼克 · 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是古典,爱德华 · 马奈(Édouard Manet)进入了现代,卢西安 · 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就是当代。西方古典艺术追求完美的“形”。这个“形”在现代遭到了挑战,现代的“形”不是理想的,而是世俗的。到了当代,这个“形”被完全突破了,“肉”突破了“形” 的束缚。

  迄今为止,如果选一个作品来体现对当下的关注,我觉得最好的作品是玛瑞娜 · 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的《艺术家在场》(The Artist Is Present)。这个作品能够告诉我们对艺术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玛瑞娜 · 阿布拉莫维奇每天到纽约现代艺术馆上班,她的作品就是一个行为:与观众对着看。对她的作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在场的这段时间,其他都是次要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排队、遵守规则,就都有机会跟她对视,并且可以决定与她对视多长时间。我认为这个作品的概念特别清晰、干净,是一件很好的当代艺术作品。

  第二点,当代艺术是最先进的艺术,从字面上来讲是先锋艺术或者前卫艺术。当然,我们所说的关注当代,很有可能指的是技术上的先进,今天的技术过去没有,因此今天的技术最能体现当代性。不过,当代生活比较复杂,层面比较多,不一定要有最先进的技术才能表现对当下的关注。虽然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它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

  图 10 是纽约的艺术家克里夫 · 罗斯(Clyfford Ross)创作的一幅作品,看起来特别普通,像风景明信片一样的照片,但其实是一幅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它可以放大到 24 米,树林里的鸟他拍的时候看不出来,放大的时候便栩栩如生。另一幅是他拍的海浪,从设备上来说,拍那幅风景照片的最好,拍海浪的设备相比而言不如前者,但也非常好了(图 11)。

  丹尼尔 · 亨德森(Daniel Henderson)是最早用 3D 打印做雕塑的艺术家,他原来是 IBM 的高级工程师,在财务自由之后开始做雕塑。他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用 3D 打印,而且都是用特别好的石头甚至可以说是宝石来打印的(图 12)。

  图 13 是在 2012 年法国南部的一个艺术节上被选出来的年度最佳作品,这个作品的互动性特别强。作品的主要部分是一个金属球,只要用手握着它,外面就会出现声光电,其他人无论用身体的哪个部位触碰握球者,声光电就会立即变化。这个原理大家都认为是电阻造成的,但是要做到这么灵敏还是挺不容易的。为了检验作品的效果,很多人会一起去摸,试试它究竟有没有反应;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然拉近了。展示该作品的美术馆特别有意思,名叫光影采石场(Carrières de Lumières),原是位于山顶的一个采石场,法国人把石头挖走之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他们在挖石头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以便将来做成一个美术馆。

  图 14 名叫《雨屋》,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做过展示,包括上海,整个作品都在下雨,但是人进去的时候他所处地方的雨就会停。为了检测雨停不停,很多人会在里面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观众做动作的时候,摄像头会记录下来。这个作品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或舞蹈家。

  《室内人造云》(图 15)是美国《时代周刊》 2012 年最佳发明奖的获得者之一,但它其实是一个艺术作品。艺术家伯恩德诺特 · 斯米尔德(Berndnaut Smilde)在空中做出了一朵云,关于这朵云是如何做出来的,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空间里,用高速气枪打出去一束蒸汽,蒸汽在空中突然凝固就变成了云。最近有人说可能是纳米材料做成的,具体是采用了何种原理制作的,目前尚不清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也在做相关研究,我们准备做人工智能艺术或者计算艺术的本科项目,还计划建一个实验室。因为北大艺术学院本科不招艺术生,只招文理科生,所以我们做这种实验艺术可能会稍微方便一点,而且现在做人工智能的专家也比较多。希望北大艺术学院的教学和研究能够把今天的高科技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图 16、图 17 和图 18 是北大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利用人工智能创作的三幅作品,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了徐悲鸿、黄宾虹和齐白石的作品之后创作出来的。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创作音乐和诗歌,阿里巴巴还用它来做设计。今天,艺术确实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然,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被人工智能的设计师所控制,否则今后可能会面临失控的局面。

  第三点,当代艺术是后历史阶段的艺术。这是引用阿瑟 · 丹托(Arthur C. Danto)的观点,在他看来,今天所有的艺术都被穷尽了,所以进入了后历史阶段,进入后历史阶段之后没有什么不是艺术,以前发生过的都可以成为艺术。我们来检验一下丹托的这个观点在今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丹托在 1964 年设计了一个风格矩阵,他的观点是,在艺术圈里所有的风格都是成对出现的。如前所述,艺术不断地挑战以前的权威来凸显自己的当代性,风格之所以成对出现,正是因为当一种风格成为主流之后,一定会产生一种与之相对的风格。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在艺术圈里你必须打倒前一个大师,才有可能成为新的大师,所以风格都是相对的。

  丹托认为,如果有两个大的描述艺术的词汇,如再现和表现,那么在艺术圈就会形成四种风格:第一种是再现表现的风格,比如说亨利 · 马蒂斯(Henri Matisse)野兽派的既再现又表现;第二种是安格尔的再现不表现;第三种是波洛克的表现不再现;第四种是彼埃 ·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既不表现也不再现。这四种风格是很明显的。按照丹托的看法,就艺术鉴赏来说,我们知道的风格越多越好,因为知道的风格越多,对艺术的理解就会越深,不能只知道一种风格,那样对艺术的认识会比较浅。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也很有意思,假如四种风格中的三种已被大师们呈现出来了,第四种风格还没有被呈现,那么谁最先把它做出来,谁就可能成为一位大师。

  这个风格矩阵可以越来越复杂,根据分类指标,指标越小,风格越细,矩阵就越复杂。如果把样式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放在一起组合的话,就会形成 8 种风格。如果再加一种,把新古典也放进来组合,就会形成 16 种风格。如果再加上浪漫主义,就会形成 32 种风格。当然,越到后面,对风格差异的辨析就越困难,需要对此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才能辨析出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要弄清楚样式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于教美术史的老师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尝试将中国人容易体会的风格比如写意加入其中,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艺术界里有再现、表现、写意三个大的描述艺术的词汇,就会出现这样 8 种风格:再现 — 表现 — 写意、再现 — 表现 — 不写意、再现 — 写意 — 不表现、再现 — 不表现 — 不写意、表现 — 写意 — 不再现、表现 — 不再现 — 不写意、写意 — 不再现 — 不表现、不表现 — 不再现 — 不写意。比较会发现,这些风格之间存在一些细微上的差别,通过一些主要的元素我们可以将这些风格识别出来。

  二

  前面从时间、类型、性质三个方面对当代艺术作了一些界定,接下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关于这个话题,我采取的时间概念与大部分专家比较接近,我把 1979 年看作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具体来说就是“机场壁画事件”。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从风格上来看应该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有点接近高更反映南太平洋岛屿风情的绘画,而袁运生画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泼水节。

  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个作品看作是一个现代艺术,但它为什么变成了当代艺术呢?原因是艺术家在画面上画了几个沐浴的女性裸体形象,作品展示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大家觉得有伤风化,最后在裸体部分的前面盖了一堵墙,把裸体挡住了;在裸体没有被挡住之前,很多人去首都机场的目的不是坐飞机而是看裸体,于是引起了全社会关于人体绘画的大讨论。

  作者创作这样的作品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作者也说自己之所以画裸体,目的是要检验改革开放的决心。我觉得这件作品达到了他的目的,这件作品引起的社会反响证明中国政府是决定要改革开放的,但老百姓当时还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这也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

  除了将现代主义作品作为当代艺术之外,现实主义作品也可以作为当代艺术,其中的例子就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幅作品今天看来还是非常震撼,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都能够找到它的位置。这样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当代性,是因为当时整个艺术语境是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社会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有不真实的地方,尤其是对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表现不够真实,罗中立的《父亲》用超级写实技术画出底层农民的形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了政治波普。波普艺术是当时国际上流行的艺术,政治波普是全球艺术,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政治波普的共同特征,就是把神圣的政治图像跟通俗的消费图像拼接在一起,达到对政治图像的神圣性的消解。

  继政治波普之后,可以看到玩世现实主义。“玩世”翻译成英文是 cynicism,中文也叫“犬儒”。一些艺术家用玩世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上的经典。这种意义上的玩世现实主义,由于挪用了历史上的艺术经典,有时候也被称作艺术史中的艺术。因为它是对艺术史上艺术的挪用和回应,当然从总体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后现代艺术。

  除了玩世现实主义之外,还出现了文化波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符号、图像或者元素做成当代艺术。我们可以看到谷文达的“天堂红灯”系列作品。谷文达用大红灯笼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包裹起来,视觉冲击力很强。文化波普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徐冰的《天书》。徐冰在 1988 至 1992 年完成了《天书》,我觉得它带有一点行为艺术的性质,因为徐冰基本上每天都做同样的事,都是毫无意义的事,徐冰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创作《天书》,目的是告诉我们艺术是无用的,是没有任何实际功能的。

  2011 年,我策划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时,用了“弥漫(中国气味)”的主题,其中的作品也可以归到文化波普里,作品是用绿茶、熏香、白酒、中药和荷花的气味做成,当时的观众很喜欢,因为比较好玩,带有一点波普的性质就比较有趣。

  从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当代艺术有一种明显的“中国转向”。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美学精神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示。2014 年 3 月 27 日,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写意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

  2016 年,我和张晴为中国油画协会策划了一个展览,题目叫《在意》,其实就是“写意”,我们想在展览中推出一种中西结合类型的绘画,它一方面要是油画,另一方面又要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趣味和意境。当时展出的有些作品还是不错的,颇有代表性。当然,因为艺术毕竟不是哲学,艺术有多样性,有些作品比较典型,有些作品就没那么典型。

  2012 年,我们策划了两场展览,分别是“中式表现”和“中国表现”,其实都差不多。“中式表现” 展是在无锡凤凰美术馆举行的,“中国表现”展则是上海美术馆老馆的最后一个展览。今年,华东师范大学也做了一个“中国表现”的展览。中国表现明显是将中国的意境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语言结合在一起。从 20 世纪末开始,中国表现非常强大。在中国表现之前,20 世纪 80 年代德国新表现异军突起。在德国新表现之前,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抽象表现引人瞩目。中国表现是当代艺术中国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

  除了中国表现或者中式表现之外,还有中式抽象。中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美学意境和哲学精神的抽象,我称之为中式抽象或者新抽象。有人认为抽象没有国家之间的区分,我认为即使在抽象艺术中仍然能够看出文化气质的不同。我之所以把它叫做中式抽象或者新抽象,原因就在于它们有明显的中国文化气质。众所周知,第一代抽象艺术起源于 20 世纪初期,瓦西里 ·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卡济米尔 · 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蒙德里安是代表,他们都相信形而上,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理想的、安静的、合理的、有秩序的世界,艺术要揭示这个理想世界。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这个理想世界。对形而上和最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却遭遇了最残暴的战争。

  出于对第一代抽象艺术的反叛,第二代抽象艺术开始走向无意识和真实,哪怕是不那么美好,只要是真实的,我们都要正视,于是转向无意识。形而上走向最高,无意识走向最深或者最低,在美国形成的抽象表现主义是对无意识的表达,与欧洲的第一代抽象艺术对理想的表达完全不同。

  第三代抽象艺术受到禅宗的影响,伊夫 · 克莱因(Yves Klein)的行为艺术和极简主义绘画作品明显受到禅宗的影响。我把这种抽象叫做“空间上的空”,因为艺术家受到禅宗的影响而认为艺术表现的就是空。克莱因的行为艺术《空》最能体现这一点。他把一个画廊里的所有东西全部清空,给观众展示的就是“空”。

  克莱因所理解的“空”就是没有,但中国人理解的空是有的,空不是没有,而是万有。中国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抽象绘画,看起来像极简主义,实际上是 “极多主义”(借用高名潞的话来说),我把这种中国抽象叫做“时间上的空”。空间上的空是没有, “时间上的空”是万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将时间的意义抹平了。

  最后一个艺术现象就是新水墨,我在上海、北京和重庆做过一个展览叫“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展出了三种类型的水墨艺术:抽象水墨、新工笔、实验水墨。

  总之,新水墨、新抽象、中国表现、中国写意等近年来出现的艺术现象,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体现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我把这种趋向叫做当代艺术的中国转向。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