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银花属于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其具有极强药用价值。基于金银花突出的耐寒、耐旱、抗涝能力,在滨海盐碱地种植金银花,能在改善盐碱地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金银花的种植面积,提升其实际产量,继而为中药材的丰富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保证。本文就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引种试验及适应性情况展开研究。
曾鑫; 苏楠; 周健; 王莉莉; 杨庆山, 农业与技术 发表时间:2021-07-15
关键词: 金银花; 滨海盐碱地; 引种试验; 适应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金银花不仅具有生津、止渴、清热的功能,而且在散风、解表过程中效果突出。新时期,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金银花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从生物属性来看,金银花具有耐寒、耐旱、抗涝能力突出的特性,基于这一特性,可将其种植在滨海盐碱地,这样不仅能改善盐碱地地质环境基础,提升盐碱地自然生态效益,而且能为金银花种植谋求全新的种植基地,具有良好的中药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金银花耐盐碱机理
植物在应对逆境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能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就金银花而言,其本身耐寒、耐旱、抗涝能力突出。在盐碱胁迫环境下,为了躲避盐碱伤害,维持自身的代谢过程,其在吸收水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拒盐机制、拒碱机制,这使得其对于盐碱的吸收量大大减小。同时,当盐碱进入到植物体内后,植物不仅会形成多种酶、多胺化合物,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糖类物质,这些物质能维持细胞稳定,减少盐碱对自身的伤害。此外,通过光合作用、膜透性改变、次生代谢物合成等方式,金银花的抗逆境高能量大大增强,保证了自身在寒冷、干旱、多水、多盐碱等地带的生存能力[1]。
2 金银花的相关概述
2. 1 金银花概述
金银花的正名为 “忍冬”,而 “金银花”一名则出自于 《本草纲目》,之所以会称其为金银花主要是因金银花的外形特点而得名,忍冬花在 3 月开花,5 月初微香并且花蒂带有红色,初开时呈白色,经 1 ~ 2d 之后变成黄色,因此得名为 “金银花”。金银花有着极好的药用价值,药材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所织成的; 又因为在 1 个花蒂上有 2 个花苞,并且 2 条花蕊都探在花朵的外部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如同雄雌相伴,又像是鸳鸯成双成对,故有 “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着大型的叶状、苞片,在外貌上金银花有着与华南忍冬相似的形态,但是华南忍冬的苞片狭细,且不是叶状,小枝密生卷曲的短绒毛和本种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形态变异非常大,在叶枝叶片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是这类变化也可能与各地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并未显示出和地方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自古以来,金银花都被誉为是清热解毒的一剂良药,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并且不伤胃,芳香透达也可以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也可以清洁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的治疗,如发斑疹、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以金银花进行治疗都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金银花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效率非常高,对金银花的需求也很大,因此金银花的合理种植非常关键,能够对医学、经济起到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基于此,结合金银花种植的实际特点更应该深入探究其在滨海盐碱地的种植方式,以便能进一步保证金银花的种植效果。
2. 2 金银花的生长习性分析
金银花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喜欢阳光同时也耐阴,并且有着极强的耐寒性,更耐干旱和水湿,总的来说,金银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多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土壤生长最佳。每年的春季和夏季金银花会进行 2 次发梢,根系茂密发达,静蔓着地便可以生根,生命力较强,而在阴蔽处则生长不良。金银花多生长于山坡树林当中,海拔最高可以达到 1500m。
2. 3 金银花的形态特征分析
金银花小枝细长、中空,同为褐色至赤褐色,软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纤毛。金银花会在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金银花的外面有柔毛和纤毛,雄蕊和花柱均会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初期花色为白色,逐渐变为黄色,黄白相间,有球似浆果,熟时会变成黑色。
金银花的枝呈现出红褐色以及微黄褐色液毛和短柔毛,下部经常处于无毛的状态,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 1 个或者是数个钝缺,长度约为 3 ~ 5cm,顶端尖或者为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的形状; 基部圆或近心形,生长着糙缘毛,并且其上面为深绿色、下面为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带有一点青灰色; 叶柄长 4 ~ 8mm,密被短柔毛。
金银花的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处,与叶柄等长或者短于叶柄,下方则长达 2~ 4cm,密被短柔并且夹杂着部分腺毛; 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 2~ 3cm,金银花的两面均有短柔毛,有时近无毛; 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 1mm,为萼筒的 1 /2~ 4 /5,有短糙毛和腺毛; 萼筒长约 2mm,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 金银花的花冠呈现为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会逐渐变成黄色,长 2 ~ 6mm,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 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金银花的花蕾呈棒状,并且上粗下细。金银花外面为黄白色或淡绿色,密生短柔毛。金银花的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 5 裂,裂片边缘有毛。开放花朵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 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 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开放、色黄白或绿白、无枝叶杂质者为佳[3]。
通过对金银花的外形、生长周期、生长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保证金银花的种植达到较高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滨海盐碱地地区金银花的种植更应该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整体的种植效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金银花的实际作用。对此,应当切实结合边海盐碱地的实际特点来调整金银花的种植方式,发挥出滨海盐碱地的种植优势来保证金银花的种植效率达到理想的水平。
3 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引种试验
3. 1 试验地选择
为进一步探究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种植的适应性情况,选择在潍坊滨海新区海堤,试种植地区为冲积-海积平原,该平原海底吹填图,土壤盐碱地较高,属于滨海盐碱地。从土壤环境状况来看,本地区较为干旱,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受土壤粘重、盐碱含量高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植物较为稀少,环境较为恶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质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生态不够稳定。为改变这一状况,在本地区进行金银花引种,以此来改善当地环境,为当地居民创建全新的经济来源途径。
3. 2 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引种试种
本试验以最大限度提升金银花成活率为目标,在引种试种过程中,注重以下操作要点。进行土壤基础改善,要求在选好地后,对育苗和种地均施足底肥,且将土壤翻松耙细,保证盐碱地土壤环境初步改善; 将金银花栽培在向阳的地方,在繁殖方法中,选择扦插和种子、分根压条等方式,基于本地区干旱,在幼苗阶段,注意浇水、松土和除草的管理; 除草松土时,不得对金银花根部造成伤害,按照一年春秋 2 次的要求进行松土除草。该过程中,检查从外围开始,由远到近,先深后浅的除草和配土原则[2]; 金银花枝条开始生长时,进行搭架处理,要求将架高控制在 160cm 左右,同时保证搭架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摘花; 枝条修剪中,于春季未萌发前,剪取上部枝条,并留下 33cm 高作主秆,待主干粗壮厚,将其作为伞状支墩; 在后续修剪中,剪取过密枝条,并注意去老留新,保证枝条充分发芽; 早春和秋末进行施肥,在施肥中,采用堆肥和化肥混合,施肥量根据墩的大小决定[3],见表 1; 在初夏时节,采集青白色未开的花蕾,摊放在席角、柱上晾晒,或者采用阴干、烘干的方式进行处理; 结合收集金银花的品质,就金银花越冬抗寒能力、抗旱能力、栽培模式效果、质量安全等因素展开评估。
4 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引种试验的适用性分析
4. 1 金银花越冬抗寒能力分析
金银花在平原、山区均能栽培,这是因为其自身根系发达,更新能力、适应性极强。有研究显示,在不低于 5℃条件下,金银花均可以发芽,在 20 ~ 30℃ 条件下,其生长旺盛,栽培 2 ~ 3a 可开花,盛花期多维持在 5 ~ 20a。本引种试验中,其中的金银花包含 “九丰 1 号”和 “大毛花”2 个品种,种植苗均为三年生,在种植过程中,在本滨海盐碱地设置 15 个试验点,在 4 月下旬—5 月上旬,通过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栽种。结果显示,本年度金银花的成活率达到 85%以上,成活的金银花长势良好,开花量较大; 在越冬时节,未对栽种的金银花进行任何保护,于第 2 年初春进行检查,发现前 1 年新生枝条仅 8%的植株受冻害死亡,通过连续 3a 试验,发现在滨海盐碱地种植金银花时,金银花本身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并且在本地区年平均气温不低于 6℃ 时,金银花长势情况良好。
4. 2 金银花抗旱能力分析
金银花本身具有较为粗壮的主根,同时毛根较多,且如蛛网形式布置。在金银花生长中,这些主根、毛根不仅能吸收自身生长的养分,而且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此外,金银花的根部还可做药材使用。几年来,随着对金银花生物特性研究的深入,其在盐碱地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山区、平原、粘壤、沙土、微酸、偏碱等地区,金银花被作为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先锋树种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本试验中,滨海盐碱地本身较为干旱,在金银花种植阶段,于初期进行浇水、松土,在后续生长时间内,通过自然降水的方式补充水分,本种植区位于渤海湾西岸,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全面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 7—9 月,而这些月份高温天气较多,其余月份降水较少。在连续 3a 种植期内,遇到高温天气时,金银花田里的大部分杂草晒死,而金银花长势良好。从金银花田中抽样选择 50 株作为样品,发现大部分金银花根系深达 63. 5cm,分布半径达 70cm,较为发达的根系使得金银花具有较强的吸收深层水的能力,抗旱性能好。
4. 3 栽培模式效果
对本试验中金银花的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本试验场地内,金银花的成活率比其它场地高 22%,同时发芽时间提前 10 ~ 15d,开花时间提前 15d,金银花总体产量增加了 32. 5%。尤其是在盐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下,有效地节省了人工除草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见图 1。由此可见,本试验中所选择的金银花引种技术具有较高合理性和适用性,值得在滨海盐碱地金银花种植实践中推广应用。
4. 4 金银花质量安全评估
本试验田所产金银花,全部经本地区专业检测单位进行产品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就绿源酸含量而言,本滨海盐碱地试验田金银花的绿源酸含量高于同地区其它种植园区; 同时木犀草苷含量较高,其木犀草苷含量实际含量超出 《中国药典》2015 版标准值的 2~ 3 倍。此外,本试验田产品检查中未发现有机氯农药残留问题,即金银花产品不但符合 《中国药典》 2015 版规定标准,而且整体品质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 结论
结合渤海湾西岸滨海盐碱地金银花引种试验表明,金银花在滨海盐碱地引种种植具有较为突出的可行性,其适用性较强。实际引种种植中,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不仅能保障金银花越冬抗寒能力、抗旱能力,而且能提升金银花质量安全,这对于滨海盐碱地脆弱地质环境改善和中药事业发展均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