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

时间:2021-07-26分类:建筑科学

  摘 要: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部门更加重视河流资源的保护及河道防洪建设综合治理工作,优化河道防洪排涝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河道防洪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规划策略。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

  本文源自韩加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发表时间:2021-07-26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治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建设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周围生活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河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河道主要是发挥防洪作用,同时需要实现供水功能和旅游景观效果,有效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在河道内乱开采、乱挖、乱布设各种建筑物,影响河道防洪功能,如果发生极端天气,无法及时排除雨水、山洪,会引发洪涝灾害,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充分发挥出河道的作用。

  1 河道防洪的现状

  1.1 河道建筑物和河堤护岸问题

  很多河道上都不同程度修建了河道建筑物,而一些建筑物由于建成时间比较长,河道管理不完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比如一些跨河道桥涵由于年久而忽视了维修工作,导致桥涵发生淤积问题,弱化了河道防洪排涝作用;在现代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管理不完善破坏了河道两侧堤岸植被,再加上长期受雨水冲刷堤岸两侧土地,导致河道堤岸坍塌引发水土流失,河道堤岸发挥不了防洪排涝作用[1] 。

  1.2 河床泥沙淤积问题

  甘肃干旱少雨,很多河道常年发生断流问题。由于河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而导致一些工程建筑、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堆放在河道中,严重堵塞了河道,使河床逐步抬高,削弱了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在汛期局部发生断流,引发洪水漫滩问题,威胁到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开发河道两侧的堤岸,造成河流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再加上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增加了汛期洪涝灾害的破坏力。

  1.3 河道防洪设计标准低

  一些河道流经区域防洪标准比较低,无法满足生态水利建设发展速度。施工企业降低设计标准,主要是为了节省工程施工材料,但是这样会降低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发生暴雨等极端天气之后,将会影响到河道排洪的畅通性,从而导致洪水泛滥[2] 。

  1.4 人为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流资源管理不完善,一些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直接影响河道防洪能力。一些地区将企业生产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到河道中,最终渗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引发巨大危害,影响河道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

  2 河道防洪治理的原则

  2.1 统筹规划的原则

  为了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需要统筹规划河道防洪和治理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合理规划河道各个部位,同时考虑河流生态情况,有效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河道功能。在河道治理工作中,要加强河道治理管理,通过科学调度,合理设置河道建筑物的位置。结合河道整体布局,加强防护各种水涝灾害。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保护河道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河道洪水出口的通畅,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严厉处罚违规操作行为。合理规划河道流向位置,合理确定河道断面宽度,有效发挥河道防洪作用[3] 。

  2.3 环保原则

  在河道整治工作中,要加强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利用科学的整治措施,合理选择环保材料,加强控制噪音,避免干扰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河道防洪治理措施

  3.1 加强清淤整治

  为了保障河道防洪排涝效果,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河道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河道淤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全面清理河床的泥沙。建立科学的河道防洪规定标准,提高河道防洪功能。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人员清理河道中的生活垃圾,避免河道发生断流。如果淤泥没有污染可以选择填埋等方式,避免污染到河道周边环境。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河流断面问题,河道管理人员应安排机械设备疏通挖掘,河道断面面积进一步扩大,能够顺利开展清淤工作,提高河道防洪、排洪能力[4] 。

  3.2 合理选择河道断面

  为了使河道治理满足防洪需求,河道需具备较大的行洪断面,河道管理人员根据设计要求,监测枯水期河道的水面宽度和水深度,不仅要达到防洪排涝需求,同时需要优化整体河道堤岸景观,可以选用复式断面,降低水流的冲刷力,避免在河道河床发生淤积问题。利用复式河流断面,主要包括河滩和河床,同时发挥河床水作用和滩地行洪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视觉美感。

  3.3 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完善城镇污水排放系统,保障污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渗水、漏水问题。优化污水排放管网功能,有效收集生活、生产污水,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分区治理老城区的排水管网,有利于降低污水治理工作的难度。在城市内部建设雨水、污水分流工程,分别处理雨水和污水,既可以保障雨水质量,还可以降低城乡居民饮用水污染。

  3.4 加强河道堤岸防护

  汛期发生洪涝灾害之后,洪水冲击河道堤岸,因此,需要提高河道堤岸的稳定性,落实河道堤岸工作。选择坡式护岸方式,在堤岸上部利用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件以及土工织物等材料,在护岸下部利用斜坡合金钢丝石笼和混凝土预制件,优化堤岸效果。也可以设置墙式堤岸,主要是利用直立式合金钢丝石笼挡墙或混凝土挡墙、浆砌石等护岸材料,这是一种刚性护岸,可以优化整体堤岸,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优化防洪效果。利用生物工程方式,主要是利用植被防洪,如果植被还没有形成,可以利用稻草等作为护岸材料,在堤岸表面上铺设这些材料,避免遗失土粒。利用人工方式营造卵石河床和自然沙滩,也可以起到显著的防洪作用。

  3.5 提高河道设计标准

  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治理低标准的河道,提高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确定防洪工作重点区域,制定较高的防洪标准。完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排洪的最大洪水位,合理控制汛期突发性的洪水。加强检查、巡视河道堤防,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共同完善河道防洪功能[5] 。

  3.6 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根据汛期特征以及河道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洪水排水管网系统,专项整治不符合标准的河道。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防洪排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涝系统。布局规划整体流域的防洪工作,全面协调河流及河道。根据河网特征,将城区和工矿企业作为重点防洪区域,完善防洪标准。在汛期前专项检查流域河网,及时处理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段包干防汛任务,通过逐层落实,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3.7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顺利开展河道防洪工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实际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环保意识,主动保护各种水利设施。严格处理违法行为,保障河道防洪效果。

  4 结束语

  河道发挥着防洪排涝作用,要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优化防洪体系,完善城镇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使河道防洪能力不断提高,保护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生态水利建设奠定基础。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