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7-10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摘 要:山丹县的耕地占全县土地资源总量的比重小、质量差,是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须完善水电路林配套,扩大田块面积,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本文分析了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源自杨玉兴, 农业科技与信息 发表时间:2021-07-09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山丹县

  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丹县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整治农田,培肥地力,扩大灌溉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的产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保障了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但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仍存在着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使部分农田变成了建设用地,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新增千亿斤产粮规划”而采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举措。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山丹县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1 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山丹县是张掖市的东大门,总面积 5 402 km2 ,海拔 1 550~4 441 m,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 195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587 m3 ,是甘肃省 18 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全县辖 6 镇 2 乡、 111 个行政村、6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20.1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12.7 万人、占 63%。现有耕地面积 7.533 万 hm2 (山丹县 4.467 万 hm2 、山丹军马场3.066 万 hm2 ),人均耕地 0.352 hm2 。2011—2018 年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 1.553 万 hm(国2 土部门建设 0.786 万 hm2 、水利部门建设 0.287 万 hm2 、财政部门建设 0.48 万 hm2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力抓手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举措,以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整合资源、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口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连片治理、综合开发、高效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资金投入多元化、项目管理规范化、农田改造机械化、土地经营集约化的模式,基本实现了 “建设一片、收效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山丹县的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的问题。之前由于投资水平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建成的灌溉农田都没有达到高标准。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错位现象,自然灾害多发,影响了农田生产力。目前,粮食产量 4 500 kg/hm2 以上的高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 10%左右,2 550~4 500 kg/hm2 的中产田占 20%左右,2 250 kg/hm2 以下的低产田占 70%左右。耕地现状不能满足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2.1 农田灌溉设施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山丹县水资源短缺,生态、生产用水的竞争性强,大部分灌区水源保证率不高。全县现有灌区中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系统不配套、维修管护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渠系渗漏严重、输水不畅,难以实现有效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 0.621。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较差,管水用水方式粗放,部分灌区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仍然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的方式,用水效率不高。

  2.2 建设成本高,资金缺口大

  山丹县的耕地多为地形落差大、地块小且零乱、灌溉条件薄弱的老农田,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要求,结合历年来山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的核算,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的平均投资在 24 000 元 /hm2 以上、一般高标准农田的平均投资在 36 000 元 /hm2 以上 ,但 目 前中央 和 省级的 平 均 财 政 投 资 为 16 500~18 000 元 /hm2 ,缺口资金较大。

  2.3 土地长期规模流转率低,群众耕作模式陈旧

  近年来,山丹县年均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面积达 2.293 万 hm2 ,但土地流转期均为 1~2 年,土地缺乏长期、规模、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变动快,不利于水肥一体化建设。同时,山丹县是张掖市的劳务输出大县,群众经营土地的观念比较淡薄,年富力强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守种地的都是 50 岁以上的老弱群体,文化程度低、思想较落后,难以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观念仍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种植的陈旧模式上,对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及水肥一体化的认识不到位,制约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用。

  2.4 高效节水灌溉推行难度大

  山丹县 80%的高标准农田都建设在井河混灌区,灌溉水源以河水为主,同时井水、泉水多水合一,通过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管灌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地将有限的水资源都汇入管道灌溉系统,节约了水资源,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但部分村(社)的群众灌溉观念落后,习惯了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一时难以接受高效节水分组轮灌方式。如位奇镇柳荫村,原渠道灌溉配水流量为 0.6 m3 /s,按沟顺坝进行灌溉(续灌),高效节水管灌工程设计为 0.3 m3 /s 的 2 处管道进水池同时引水灌溉(分组轮灌),但该村群众不按设计灌溉形式灌溉,仍然按原来 0.6 m3 /s 的流量引入设计承载能力 0.3 m3 /s 的 1 处管道进水池进行续灌,由于管道灌溉系统超负荷引水灌溉,导致了进水池大量溢水及出水栓、排水阀冲脱等问题,严重影响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2.5 工程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机制不完善

  为了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对建设项目采取了专业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花费的时间和投入较多,但具体组织实施的基层部门缺乏必要的机动和调整职能。由于缺乏管护资金、管护责任不明确、田间工程设施的产权不明晰,导致“重建设、轻管护” 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发生摧毁和破坏后不能被及时修复。有的项目建成后没有及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同时农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滞后,建设成效难以准确统计,不能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3 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建设任务不减少、建设标准不降低、建设质量有提升”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缺口问题。首先,统筹不同渠道的涉农项目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大合力。其次,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机遇,谋划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项目,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3.2 探索建立新模式

  一是创新土地整理模式,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能。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和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长时间、规模化流转土地,走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发展路子。同时针对土地碎片化的问题,积极推行以“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 为主要内容的“一户一块田”模式,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探索新增耕地资源“资产化”模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新增的耕地,全部划归村集体管理,作为村集体资产进行经营,不再另行分配,收益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和培育村(社)主导产业。三是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相融合。按照效益优先原则,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有机结合,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马铃薯、油料、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3.3 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加大督促督查力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上,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协作,积极配合水利灌溉管理单位及时调整灌溉制度,科学应用灌溉新技术,保证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管道安全规范运行,减少灌溉矛盾,为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创造有利条件。

  3.4 完善项目规划,扩大建设规模

  牢牢把握“提升农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可持续利用”四项原则,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物能运”的要求,完善项目规划,加大建设规模,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更符合现实需要,更具有前瞻性。

  4 结语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主要农产品产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因此,通过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培肥地力等措施,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在粮食出现短缺时将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从而稳定市场供给,保证粮食安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扩大田块面积,培肥地力,完善田土水路林电等农田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可从根本上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高标准农田的生产力强、产出多、收入多,可省工、省肥,能提高水肥利用率。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可提高耕地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土壤改良,防止土壤退化和肥力下降,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