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宾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宜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文旨在分析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突出优势和制约因素,明晰宜宾的战略定位,研究“十四五”时期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领域、重大任务,为宜宾确定“十四五”的发展思路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源自决策咨询 发表时间:2021-06-24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
一、 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突出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突出优势
一是战略地位重要,宜宾在成渝双圈南翼(渝西 - 川南地区)发展中起着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宜宾是成渝地区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成渝两大城市重要腹地、川渝滇黔区域中心;三是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宜宾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重要高铁枢纽、川渝通江达海的航运枢纽;四是资源富集配套;五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产业优势突出;六是城市综合实力较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综合功能快速提升;七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拥有综保区等一批国家级改革开放平台,获批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实力相对于成渝双核,宜宾发展差距仍然巨大;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尚未取得显著突破;三是城市空间形态不优、分布不尽合理,城市建设的规模、质量与全省经济副中心、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四是与重庆、成都在地理空间上不相毗邻,不利于直接接受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二、 宜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依托宜宾在地理区位、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引领成渝双圈南翼发展,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辐射带动攀西、滇东北、黔西北广大区域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次级极核作用。
战略定位二:川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枢纽。依托宜宾在地理区位、交通、外向型经济、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四川南向开放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建设,将宜宾建设成为川渝地区南向西向综合交通和对外开放合作的门户枢纽,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
战略定位三:长江上游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宜宾地处西南四省(市)区域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构筑四向拓展的区域经济发展轴,打造金沙江 -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深度推进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 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基本关系
(一)把握好区域之间的竞合关系
把握好宜宾与成渝两大中心城市以及川南、渝西各市、区之间的竞合关系,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在合作中开展良性竞争。
(二)把握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关系
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立足省委对宜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强化干支联动、区域协同,支撑双城经济圈建设。
(三)把握好融入重庆、成都与协同川南 - 渝西的关系
以成都、重庆双核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深度融入成渝双圈发展,主动接受两城引领带动。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把握好全面抢抓机遇与突出重点领域的关系
既抢抓和利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切机遇,又要抓住关键环节,明确重大任务、重点事项。尤其要抓好与成都共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全力推进三江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五)把握好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宜宾长远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宜宾长远发展的关系,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宜宾城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以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宜宾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
四、“十四五”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一是强化国际通道建设。推动南向、西向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设,打通“成都(重庆)- 宜宾 - 攀枝花 - 大理 - 瑞丽 - 缅甸皎漂港”国际铁路大通道、成都 - 宜宾 - 钦州铁路大通道。争取开通东南亚、南亚国际客运和货运航线;二是加快区域通道建设。加快联结成渝双核大通道建设,构建成渝一小时通勤圈。加快三江水运大通道建设,打造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加快宜彝、宜攀高速等出省出市通道建设,形成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力支撑保障;三是强化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建设成为集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运港 “四港合一”的全国性货运枢纽,吸引物流企业来宜建设西南地区乃至西部的物流总部基地。
(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强市
一是打造成渝世界级制造业集群重要支点、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五粮液集团白酒产业扩张发展,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白酒产业基地。建设成渝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省医用卫生应急产业基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构筑成渝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金融中心,成为成渝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支点。建设川滇黔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商务会展中心,辐射吸纳川滇黔四省(市)区域。做大做优做强文旅产业,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发挥核心节点作用;三是建设成渝南部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沿江沿高速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山地农业示范带、有机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成渝沿江特色农业优势区。打造成渝竹产业核心区,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茶产业核心区,推进茶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四是建设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试验区,服务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三)加快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地
一是建设长江生态第一城。深化跨流域、跨区域合作,共建长江、岷江、金沙江生态廊道体系,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二是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三江新区、南部新区、岷江新区、南溪新城建设,启动菜坝组团建设,构建沿长江 - 金沙江(柏溪 - 南溪)、沿岷江(老城区 - 菜坝 - 屏山县城)两大城市发展主轴。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文化副中心;三是建设成渝山水公园城市示范市,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加快环中心城区群山综合保护开发;四是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美食经济、旅游经济、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
(四)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
一是推动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提档升级。加快三园(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四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将龙头山规划建设为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高端居住于一体的科创山;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将省级宜宾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大力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教联盟,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示范高校。
(五)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市
一是建设三江新区改革示范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个定位,比照国家级新区政策措施,以全面改革创新为统领,高水平推动三江新区建设。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大力支持和引导周边市(州)、南部山区县参与三江新区建设;二是打造成渝地区改革探索先行区,全力向上争取,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县域集成改革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三是构筑南向开放大平台,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将宜宾建设成为成渝双圈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加快宜宾综合保税区、宜宾港临时开放口岸、宜宾空港口岸建设。
(六)加快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市
一是优先推进成宜合作,率先建成为成渝地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二是强化与重庆主城区合作,共建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高地,共同打造长江上游港航物流中心;三是主动有为,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四是大力推进川南与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共同建设金沙江 - 长江经济带;五是大力推进川南 - 渝西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六是大力推进跨省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筑成都 - 宜宾 - 毕节、内江 - 自贡 - 宜宾 - 昭通两大区域经济发展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