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的灵魂与根基,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调节、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还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显著提升经济效益,进而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引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运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陷。国有企业可以借助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及持续改进机制对现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调整、持续改进、逐步完善,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制度高效运转。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建设角度展开探讨,以期为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有效性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本文源自李金霞, 中国外资 发表时间:2021-05-28 《中国外资》简介:《中国外资》以促进“政府与企业沟通”为办刊宗旨。本刊以诠释中国外资政策法规、解读招商引资领域热点问题、推广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而得到读者关注与业内的好评。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目前,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约束、调节、规范,从而帮助国有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并提升经济效益。虽然当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了重视度,国有企业也基本上能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管理,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不高,仍旧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建设可以及时找出国有企业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才能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也才能助推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国有企业健康、有序、优质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的建设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企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刻认识,他们或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简单的成本或资产安全控制,有的认为内部监督即内部控制,还有的国企管理者根本就没有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国企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都缺乏清晰且深刻的认知,国企内部自然缺少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二,部分国企仍沿用粗放的管理模式,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失效,2004年南方航空巨亏就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国企内部控制失效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部分国企虽表现上看起来规章制度很多,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授权过度的弊端,缺乏对相关人员工作行为的有效制约;部分国企虽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完整,但执行力度不强,内部控制自然有章难循、流于形式。
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权威性不强。相当一部分国企中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也多由总会计师等兼任,角色定位模糊,审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第四,缺乏健全的内控责任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相应检查及科学考核,导致从事内部控制的人员工作警觉性、积极性都不高。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建设意义
经济全球化在给国企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助推企业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继续保持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提升国有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需借助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有效手段。基于有效解决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及制度失效难题的目的,国有企业需以现行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结合当前社会现状,研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才能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将国有企业的发展潜力挖掘出来,国有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借助构建起的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国有企业管理者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可行性、与企业业务经济的契合度进行科学判断,进而基于此对国有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加以完善。
并且,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淡化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空洞化、形式化的不良现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定义是强化内部控制概念、解决内部控制形式化问题的需要。基于国有企业治理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必须结合当前中国国情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跟踪评价原则,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更顺利、高效运转起来。
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建设步骤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转、企业经营水平的有效提升都依赖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建设跟踪评价机制是基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之目的,因而跟踪评价机制也必须有明确针对性。企业应基于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及欠缺之处来制定跟踪评价机制,提升跟踪评价机制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契合度,这样才能起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的目的。跟踪评价机制的建设应依据以下步骤展开:
第一、科学界定内部控制概念
跟踪评价机制的构建要基于科学界定内部控制概念的基础之上。国有企业首先应科学定义内部控制,并在内部控制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概念的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系统把握,只有如此才能堵住营私舞弊、风险损失等管理漏洞,确保虽有着繁琐复杂程序但对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有着显著效果,其内控机制也得到有序运行。国有企业应对内部控制进行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围绕内部牵制这一核心的,基于严控企业内部风险这一目标,涵盖企业包括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跟踪评价机制,首先应基于对包括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经营体制特点等在在内的诸多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之上。国有企业首先应对影响内部控制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时提升科学性、适应性,也才能基于此进一步构建起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
结合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的应用实践发现,产权性质、公司治理模式、内控体系、执行力等都是关系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产权性质方面来看,国企控股或参股的混合制国有企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能力较强、运行机制也更具灵活性,因而内部控制有效性也更高;从公司治理模式来看,传统的党委主导的治理模式局限性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低,三权分立制衡的常见治理模式对预防内部权力过度集中、内控制度失效较为有利;从内控体系来看,内控体系的健全度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第三、构建科学跟踪评价机制
国有企业必须在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以及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跟踪评价机制。跟踪评价机制的构建应以防控国有企业风险为基本目标;应涵盖包括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在内的责任主体;明确包括治理以及业务运作在内的控制主线;构建起包括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跨部门协作机制、全方位监督机制等在内的运营机制;依托成本效益原则,强化系统性、适用性以及合规性;在企业内部为跟踪评价机制的构建提供包括良好控制环境、高效信息沟通、科学评价考核等在内的基本保障。只有先将适用性强且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起来,才能据此总结出针对性较强、科学性较高的内部控制跟踪评价机制。
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结果为依据构建改进机制
1.内部控制改进机制构建意义
基于现代管理理念构建起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存在概念不严谨、不明确的弊端,还缺乏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进一步完善以及建设跟踪评价制度自然缺乏有效依据。综上所述,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构建起内部控制改进机制迫在眉睫。再者,内部控制跟踪评价机制在国内实施的时间较短,采用的方法也较为单一,缺乏先进性、全面性,跟踪评价内容完善度也不高,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跟踪评价自然无法深入、高效开展,跟踪评价机制的实效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基于上述因素,在国有企业构建起内部控制改进机制意义重大。
2.借助内部审计部门实施跟踪评价和改进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独立性极强的内部审计部门最适合承担起跟踪评价机制运行工作。内部审计部门虽隶属于国有企业,但审计部门不仅专业性强,且拥有极强独立性,借助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跟踪评价不仅科学性强,还可保证较好的实施效果。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跟踪评价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确保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及实效性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自然可以保障接下来的改进机制得到高效实施。内部审计部门借助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跟踪评价,需要在发现其欠缺之处的基础之上提出恰当的改进及完善方案,以此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高效运行。
3.国有企业需借助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跟踪评价与不断改进进一步健全制度
为进一步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强调必须用“管资本”这条主线取代传统的“管企业”。但近年来仍有不少国有企业由于资本运作效率低导致财务失衡甚至破产倒闭,这与国有企业缺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欠缺科学的跟踪评价机制及持续改进机制有直接关系。内部控制制度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是一个不断反馈循环的复杂过程,借助及时的跟踪评价和持续改进才能使内控制度日臻完善。国有企业要善于借助内部控制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同时借助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跟踪评价以及持续改进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逐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国有企业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起相应的跟踪评价机制以及持续改进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综合运用多元化内部控制方法的内部控制跟踪评价机制可以起到帮助国有企业管理者强化对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作用,并且借助建立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完善、高效运行,国有企业才能借此提升管理质效、保持运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