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网络招聘虚假信息分析

时间:2020-11-30分类:司法制度

  摘 要: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招聘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率的特点,成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互通的首选,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不确定性,网络招聘中虚假信息乱象丛生,给求职者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资源、时间的浪费,危害了公共安全。本文试图探讨网络招聘中虚假信息的外在表现,内在原因,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以求增加求职者对网络招聘信息的鉴别能力,提高各方诚信力,净化网络招聘环境。

现代营销(经营版)

  本文源自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11期王春鸽《现代营销(经营版)》(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吉林省期刊协会主办。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期刊。杂志创办十多年来,发行覆盖全国,深受全国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招聘网站如雨后春笋,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网等飞速发展。网络招聘覆盖面广、成本低,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便利互通,所以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重新择业者,大比例的求职者会首选网络招聘平台获取信息。但是目前,由于网络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入驻网络招聘平台的“用人单位”发布虚假信息、招聘信息过期、公司信息不健全侵扰了正常的求职就业环境,根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稱,2016年虚假兼职举报维权量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量的五分之一,而且大多发生于知名招聘平台。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求职者的迫切心情,以正规企业的名号为幌子,以“公关”、“星梦”、校园代理、手工制作、招聘考试、试用、欠薪及粉饰岗位等口号或方式为诱饵 ,使尽各种手段,欺骗求职者缴纳形形色色的费用,更甚者限制人身自由。58同城曾就网络招聘做过统计,其中虚假欺诈占到问题的47%,位居首位。另外58同城和赶集网称,每年六至七月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择业期内,网络招聘欺诈异常活跃,而李文星在BOSS直聘求职,在天津遭遇传销骗局一案直接把招聘网站虚假信息推进了公众视野。

  一、理论基础

  招聘,就字面意思,是某用人单位为达成某任务而进行的择人活动。网络招聘,也叫电子招聘,指借助网络平台,运用技术手段,帮助企业人事部门完成招聘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官方网站,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机构,使用已有简历数据库,或者搜索引擎等工具完成招聘的过程。网络虚假招聘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招聘为名行欺骗之实,目的是求取钱财、剥削劳力、获取色相,或达到与招聘无关的,如促销商品、宣传推广等目的,部分虚假招聘已经由“诈骗”演变为暴力抢劫、胁迫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严重违法地步,上述行为,本位统称为虚假招聘。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网络招聘已经普遍化,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吸引着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网络招聘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一些大型人才招聘网站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条件搜索等,这加强了网络招聘的有效性,节约精力并减少费用。IBM曾运用网络招聘,在我国7个城市,仅14所学校张贴海报,也没有任何校园宣讲,却收到了包括英美日澳等留学生在内的共13000多份简历,这大大超过了IBM自身的预期,但是网络招聘的缺点也很明显,最突出的是信息真实度低,这一点被不法分子利用,花样百出,变化多端,形成就业陷阱,坑害了无数迫切求职的群体,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就业环境。

  二、网络虚假招聘的外在表现方式

  虚假招聘有各种各样的外包装,以下是典型的几种。

  (一)中介收费,一些网络招聘兼职信息量巨大,但可靠性不强,中介先要收两三百元办“兼职信息卡”,之后才介绍工作,而且大多是不在你意愿清单内的工作,如果不去,那两三百元就白扔了。

  (二)“傍大款”,一些公司名字听上去“高大上”,但多为挂名,给自己撑门面,顶着毫无关联的大公司名号招摇,吸引求职者关注。

  (三)借招聘为名骗培训费,有求职者被面试公司要求预付2万元培训费,参加8个月的岗前培训,如果没钱,公司还出面帮忙贷款,这是巨大的坑。

  (四)收取押金,有求职者应聘影视类工作,视频面试通过,招聘方要求求职者交200元作为保密费才能办理入职手续。缴纳成功后,被直接拉黑。

  (五)名不符实,求职者应聘的是某金融企业招聘储备经理,到面试时才发现是销售岗位,招聘广告和实际岗位不对应,因为储备经理的名号更容易吸引求职者。

  三、虚假招聘内在原因

  网络虚假招聘存在的原因很复杂,总结为以下几项。

  (一)求职者因素

  一些求职者对虚假信息缺乏基本辨识能力,还心存侥幸,这给造假者提供了巨大的行骗空间和机会。求职者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被所谓“高薪”、“晋升快”等词汇所蛊惑,要多心眼、多渠道了解招聘方的实际情况,这在初次求职的大学生身上最容易发生,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心理不够,又急于找到更高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证明自己,在与同窗同学们的比对中,不自觉期望值走高,是落入就业陷阱最多的一类人。另外学历不够,见识较少的人也很容易轻信骗术,还有迫于经济压力,急于求职的人,也会出现病急乱投医,失去基本的辨别能力,在求职上陷入连环诈骗,一次又一次被同一家“用人单位”骗财骗色。

  (二)用人单位因素

  除了明显的招聘诈骗,有的用人单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另有目的。本不缺人,因为“通知人面试”的成本很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借面试为名来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套取行业信息。HR不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就能发布职位信息,“约谈”各种职位的人,以此获取经验;也有企业虚张声势,小型企业却造势成专场招聘会;只需要一个人的岗位,却写成四个,增加用人单位的受众面;招聘广告岗位与提供的实际岗位不符,只有一个销售部,却要招四个销售经理,用头衔来吸引人;本来是在省内销售的产品,却招聘外省办事人员;业务员不限量,若干;有的用人单位同样的招聘广告常年挂在招聘网站,这是变相打低成本广告;有的保险公司常年招聘,但是无论什么职位,都要求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其实是变相做业务量;有的用人单位过量招人,后期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制造离职气氛迫使部分不需要的人自动离职。

  (三)网站因素

  某些网络平台在追逐业务量时,一心在注册用户和信息数量上求多,却忘记了平台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审核手续过于简单,仅对“诸如企业邮箱、名片、工牌等的认证”,没有详细核查就发布招聘信息,一些招聘平台员工迫于业绩考核压力,倒卖求职者简历信息。某知名招聘平台员工,利用系统漏洞,非法获取用户资料,并以每份50元向外兜售。有些小型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盗用知名招聘网站的信息,为自己贴金,装点门面,增加浏览量。

  (四)政府监管因素

  安全管理措施尚无行业标准,公开资料显示,在专项行动中被查处、关闭的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未依法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备案信息虚假、发布涉黄涉赌等违法信息,严重泄露用户信息等。网站出现上述问题,政府监管惩治措施不十分明确或者力度不够,给了不正之风滋生的空隙。

  四、网络招聘虚假信息的防范

  网络招聘发布虚假信息,一方面因为,某些个人、用人单位、网络平台唯利是图,丧失了對法律的敬畏,丧失了商业伦理底线;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监管也存在盲区。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建议要及时公布虚假招聘用人单位信息清单,64.4%的受访者要求网络平台加强审核,63.2%的受访者建议明确举报途径,43.8%的受访者表示求职者必须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综合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合力防范网络虚假招聘信息的出现。

  (一)应聘者学会自我保护常识

  对虚假误导的招聘信息甄别能力不足,也是导致网络招聘骗局多发的重要原因。一些不法分子会“搭车”正规平台、致力于收集求职者个人简历,“量身定制”精心准备,诈骗者会为求职者虚构出完全符合需求的工作以引诱其上钩,实施精准诈骗。先让交钱那些,基本都是骗,画大饼,许诺言的也不要去,越是大饼越是大坑,这是基本原则。作为应聘者,注意留心以下环节,能够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1.“职位发布数”和“公司规模”不成比例——比如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公司,有几十个职位在招聘:即使人员流动大,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2.本职位招募人数为“若干”,而非一个确切的数字,这个非常不清晰,存在让人质疑真实性的空间。

  3.职位描述长篇大论,这种岗位不是让应聘者看的,是HR证明其存在感的。

  4.明明是小微公司非外贸,公司简介却是英文,这是装过头的。

  5.简介无重心,你无法理解公司产品、规模等重要信息。

  6.无须任何条件,直接面试、上岗。

  7.电话面试,不断追问你离职原因——这是在探听信息。

  8.邮件通知中,公司介绍占了大比重,如公司产品、获得投资量、业务多精广,而不介绍企业文化、公司理念。

  9.电话通知极度热情,以电话销售的精神来沟通。

  10.一个正常的面试通知,HR却纠缠不休,挖掘你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

  11.薪资明显高于同类职位薪资水平。

  12.公司地址含糊不清,类似临时租借,或者不正规工作场所。

  13.非正常工作时段预约面试,或面试地点偏远。

  (二)网络招聘平台加强管理

  目前,我国招聘网站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也许实名制是第一步,还可根据招聘网站收费情况,界定其责任大小,如果是免费发布信息,则权利义务对等,网站仅需承担提醒用户防范诈骗的责任;但如果网络平台收费,则网站必须严格审核信息发布者的材料,一旦审核不严谨,给求职者带来损失,网站必须要承担连带责任。

  近年来,多家招聘网站平台纷纷对外宣布加强审核机制。BOSS反应最快,表示将引入人脸认证等措施,完善反虚假招聘系统,引入“人工+机器”双审核机制。智联招聘表态,会加强数据筛查,加入人工巡检,确保减少欺诈事件,保障求职者权益。拉勾网审核也升级,企业提交认证申请后,网站会对照企业的信息库,再次人工审核。升级技术手段,加强人工复核,将更加保障网站信息的安全性,可见各个平台对网络招聘信息的发布都强化了防范措施,网络平台首先要进行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招聘方联系方式有无问题、相关证照是否齐备,其次,向求职公众推送打假信息,同时,还要建立畅通的举报奖励机制。

  (三)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加大律法惩治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提供商应该具有基本安全管理义务,对于明确违法的信息必须过滤、删除或者屏蔽。但有争议的地方在于,现行法律法规所说的安全管理义务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界限,安全管理义务到什么程度才算尽到义务,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此外,网络招聘中,广告主管是工商部门,招聘是劳动部门管辖,招聘过程中如有违法犯罪又需要公安部门执行。还有,基于网络跨地域特征,应对虚假招聘信息,亟须监管合力,建立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信息监管合作机制。

  结束语:

  鉴于以上情况,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招聘网站开展了“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整治行动,有多批、过百家招聘网站被查处。上海市网信办随后强调,招聘网站要承担社会责任,严格内控制度、完善举报制度,杜绝虚假信息在招聘平传播,鼓励网站实名制,在鉴别招聘方资质认证方面,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针对网络招聘虚假信息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监管到位、平台自制有力、求职者防范加强、社会各方合力,才能把虚假招聘减少或者肃清,还求职就业市场一个清明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皮勇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义务及刑事责任[J].法商研究,2017(14-25).

  [2]李士林论网络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设定[J].电子知识产权,2016(20-28).

  [3]丁春燕网络社会法律规制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12-227).

  [4]常亚平试论网络招聘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09).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