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0-11-16分类: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位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生活,出现学业学习困难等多方面适应障碍的个案研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林某的父母及舍友,沟通收集其基本资料,与林某及其父母商定了阶段性咨询目标。并且在咨询过程中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林某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1],用单独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帮助林某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缓解人际问题,改善学习状态,咨询效果明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本文源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72-74.《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3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一、个人资料

  (一)林某

  林某,男,2000年9月17日生于河北,独生子女。父亲长期在某科技公司工作,母亲是某中学教师,二人长期异地分居。林某自小一直与母亲生活,父母在其高二入学后,婚姻破裂。

  (二)个人成长史

  林某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林某小学阶段性格活泼开朗。升入初中后,因在课堂和同学传纸条,被班主任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严厉批评林某,并在同学面前给林某贴上了“成绩好人品差”的标签。初中教师经常联系林某母亲至学校,反馈其在校表现情况,自此林某开始变得沉默内向。升入高中后,在高一班会课上,班主任请班级同学上台进行自我介绍,由于林某只说了自己的姓名,没有介绍其他情况,班主任对林某感到十分生气,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教育他应该珍惜上台的机会,事后也联系了林某的母亲。林某踏入大学校园后,大一上学期在生活方面,几乎不去食堂吃饭,一日三餐主要吃面包、喝饮料;喜爱网络游戏,课余时间大量花在游戏上;有向同学借钱买东西的行为,原因是拿到生活费经常在一周之内花完,但是又不想向父母再次要钱。在学业成绩方面,由于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够优秀,林某出现在下学期学校学业警示名单中,学业警示如果一直不消除会影响林某顺利毕业。大一下学期期中,心理委员上报林某和同班同学在课间打架斗殴的突发事件。时隔不久,林某和舍友在深夜爆发争吵,未升级为斗殴事件,但林某情绪激动,不断敲击床板,发出巨大声音,一度打扰宿舍其他同学休息。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大学学习压力大,课程难度大,曾有退学念头,没有完成作业会焦虑,但是仍会拖延,临近考试会食不下咽,口腔大面积溃疡。

  (二)个人陈述

  在大一刚到学校的时候,一切还很新鲜,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错。但是自从和陈某在课间发生肢体冲突后,一切都变了,大家开始害怕和我接触,我能感觉出来这种变化。我发现我的舍友经常在宿舍里面说着话,但是一看到我进宿舍就声音放低或者直接不说话,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是不是在谈论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我可以察觉在到某些方面自己处理得不好,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食堂人就特别多,而且饭菜并不是很好吃,所以我选择不去食堂吃饭,就去超市买点面包和饮料在宿舍吃。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有好几门教师会在课堂上说“有些同学成绩不好,不努力学习最后会被退学”。我得了学业警示以后,觉得教师说的就是我。在大一下学期,我和母亲说过想要退学,但是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母亲劝我珍惜已有的学习机会,再次参加高考的话,一切都是未知数。听了母亲的话,我逐渐打消了退学的念头,但是临近最后的期末考试了,之前学习的课程作业没怎么补上,现在学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我很焦虑,嘴里长了很多口腔溃疡,我的选修课几乎都挂了。3门必修课我也没有把握一定可以通过,我觉得肯定又要挂科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在多次接触过程中观察到,林某对自我评价较低,容易在谈话过程中出现阻抗。如在谈话过程中遇到林某不想谈论的话题,会立即沉默并保持身体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前方目不斜视,直到心理咨询师开始谈起其想要交流的话题,他才会放松身体不再保持僵硬状态。林某在交流过程中很少和心理咨询师进行眼神交流,即使有交流也就两三秒钟,当心理咨询师回望时,林某会立即躲开眼神交流。从林某的自述和交流中发现他容易焦虑不安、自卑、不自信、敏感,为学业成绩不佳而自责和忧虑。林某在陈述学业上做的不好的地方时,能够自我察觉自己的表现可以有进步,但是就是会拖延,并且对自己的这些反应感到很焦虑。其舍友反映,林某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变得很暴躁,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大声说话,并且发出高分贝的杂音(比如砸桌子、拖椅子、砸床板等)吸引其他人的关注。整个过程并没有发现林某有幻觉和妄想,身体机能正常。

  三、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依据

  第一,林某身体较为健康,除饮食习惯不良外,经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第二,按照“三项原则”分析:林某的主观和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知、情、意是相对协调一致的;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不属于精神疾病,应属于正常心理范畴[2]。

  第三,按照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林某在得了学业警示后,有较强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持续时间有3个月余。情绪存在一定程度地泛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不上课的时候,都受焦虑情绪困扰,在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上受到了干扰。在心理方面,出现焦虑情绪、容易烦躁;在人际交往方面,回避人多的地方,宅在宿舍;生理上频繁出现口腔溃疡,久久不愈。伴随一定的人格缺陷,比如自信心不足、一直自我评价低等。

  (二)诊断结果

  林某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鉴别

  第一,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从林某得到学业警示后,又和同学爆发肢体冲突,再到和舍友夜间发生争执看出,林某得到学业警示带来的负面情绪,在日常和同学的交往中被放大,出现了泛化情况。同时,他焦虑自己学业警示,后期又焦虑会因为成绩不好导致再次获得学业警示,陷入恶性循环最终会被退学。

  第二,与抑郁症鉴别。虽然林某有比较长时间的焦虑情绪,而且程度比较严重,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也并没有兴趣降低,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可以保持注意力。林某虽然对自己的评价较低,但是没有自残或者轻生的念头。

  四、咨询目标

  第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的认知观念,减轻对学业的焦虑情绪[3],缓和与身边同学的关系,帮助林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

  第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彻底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3]。

  五、咨询方案

  (一)方法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形式:个案咨询+团体辅导。

  (二)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旨在问题解决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结构化程序,针对功能不良的情绪、行为和认知进行工作。林某对自己学业警示的看法,以及对自我评价认知上存在的不良认知,总是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说的差生就是我”“得了学位警示离退学就不远了”“我马上要被退学了”,导致林某在生理和心理上功能受到影响,处于一种很焦虑的状态,并且这些念头使林某更加不想去学习,不学习又开始担心最后会被退学,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此可以通过调整林某对自我以及学业的不良认知,帮助其重拾信心,正确对待所学科目,正确看待“学业警示”,并且帮助林某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同时对他周边的同学和朋友也进行团体辅导,借助同龄人的力量,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帮助林某建立信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不断实践,在出现积极行为的时候给予正面强化,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林某新建的认知结构,最终解决其心理问题。

  (三)双方责任与义务

  第一,林某:需要心理咨询师提供与心理咨询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时完成与心理咨询师约定的课后作业,遵守约定的咨询时间,按时到达咨询地点。

  第二,心理咨询师:按照约定提供咨询,告知林某保密原则和例外情况,告知林某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局限性,避免双重关系,必要时转介。

  第三,咨询时间:个人咨询每两周安排一次,在周五,每次咨询时间1h,共6次。对宿舍成员团体辅导一次,时常2h。

  六、咨询过程

  在和林某父母的沟通中了解林某的个人成长经历,与林某的舍友以及发生肢体冲突的同学进行沟通后,在充分了解林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诊断,以下是咨询过程。

  (一)初步诊断:第一次、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初步了解林某存在哪些错误观念[4]。

  方法: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让林某可以打开心扉与心理咨询师沟通,并给林某布置了家庭作业。

  (二)咨询阶段:第三次咨询、第四次咨询、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不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认知结构。

  方法:和林某共同讨论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他严格遵守咨询约定给予正面强化。从那刻入手,和林某一起回顾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为深刻的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林某现在的认知和行为造成了什么影响。又转回此时此刻,和林某一起总结现在日常生活中会让他产生焦虑情绪的一系列事情,帮助他分析背后的原因。给林某布置新的家庭作业,当他在学习上出现焦虑情绪、对学习任务有拖延、每次及时完成任务时就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奖励,并且用纸质文件记录下每次完成任务减少了多少时间,下次咨询的时候带到咨询地点。

  (三)治疗的实施:第六次咨询(团体辅导)

  目的:巩固认知重建的结果,参与到人际关系实践中,进一步帮助林某形成积极人际关系。

  方法:联系林某及其三位舍友,至咨询地点。

  过程:先介绍团体辅导的基本情况和要遵守的保密原则,然后做简单的自我认知游戏,帮助大家先熟悉一下团体辅导的流程和规则。在完成认知游戏后,和四位同学介绍如何写三栏表,介绍什么是情境、什么是自动思维以及什么是情绪。请各位同学写下具体事情,并且在当时情境中大家的自动思维是什么,并给自己的自动思维打分,还有当时的情绪是什么,并且给自己的情绪也进行打分。完成三栏表后,轮流开始分享。每一位同学分享完,心理咨询师根据该同学所写的信息,请他补充当时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且也请给每一个原因进行打分。写完原因后,再去体验一下之前写下的情绪是否有变化。在每位同学都从三栏表的信息补充为五栏表后,心理咨询师综合四位同学的信息,依次反馈其在指定事件中该同学做的可以改进的地方,引导他反思自己行为可以提升的具体措施。

  最后再一次重申团体辅导的保密原则以及在团体辅导中的负面情绪体验不可以带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四)巩固与结束阶段:第七次咨询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林某谈谈自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收获,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成长[5]。

  七、咨询效果

  求助者学习焦虑的状况有所改善,重新拾起学习信心,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有所改善,积极准备补考,并且在补考中顺利通过挂科科目。期末复习阶段主动联系身边学习较好的同学寻求帮助,能够按时完成学业指导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父亲经常和林某进行沟通与交流,母亲反映林某在后续交流中已经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并且在暑假中十分认真准备开学补考。作业虽有拖延,但是最终也是积极完成。

  他人反映:经舍友反映,宿舍氛围有所改善,舍友之间的相处变化较大,大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意见,林某也没有表现出情绪十分暴躁、发出噪音等行为。原来想搬宿舍的同学(和林某不和,宿舍争吵事件的另一方)也决定不离开宿舍,继续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和林某在课间产生肢体冲突的同学反映,事情发生当晚林某已经道歉,他也原谅了林某,后续交往一切正常。林某身边其他同学反映,林某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

  心理咨询师:林某过低的自我评价有所改善,能够积极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言语交流和眼神交流,包括遇到不愿意交流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明显阻抗,能够在社交网络平台积极和身边的教师、朋友互动。总体而言,可以发现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比一开始咨询时健康很多。

  八、总结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与林某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为全面掌握林某的情况,取得了林某父亲和母亲的信任[5],得到了林某身边的同学和舍友的积极配合。根据林某的以往的成长经历,了解到林某对身边人对他的负面评价特别在乎,甚至有的时候会自己代入别人偶然说的话,出现了不良的认知模式。咨询方案的制定综合考虑了林某的性格、心理状况、人格特点等,并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采取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逐步调整林某的认知,并且帮助林某建立起新的认知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明.劳教人员场所恐怖症的案例分析报告[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11):82-86+81.

  [2]陶德春.一例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J].校园心理,2009(1):60-62.

  [3]王希,魏茹.肌肉注射引起恐惧心理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94.

  [4]李萌.一例由于人际关系敏感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629-2630.

  [5]李蓉.一例公务员上班恐怖症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心理月刊,2018(10):21-22.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