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0-11-09分类:矿业工程

  摘要: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沿着产业链向国内成品油市场传导的过程中,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着“合理释放预期、降低非理性波动”的功能,保障了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分析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15年之后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日度交易数据、国内成品油零售指导价格,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的长期趋势反映了国际原油的市场行情;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可动态收敛预期、平抑原油价格短期波动;我国具有兼顾国际行情变化与国内市场韧性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因此建议,继续坚持发展现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长期中继续提升消费者对成品油价格变动预期的满意度;在短期中相关部门可探讨研究优化相关调整参数。

中国物价

  本文源自中国物价,2020(11):92-94+98.《中国物价》杂志,月刊,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248/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形势分析、回顾与展望、调查与思考等。

  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替代燃料,其中原油炼化的汽油、柴油是微观主体开展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经济活动最常用的成品油。近年来,在绿色能源与碳减排政策的影响下,全球汽油、柴油两类成品油在能源消费增长边际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作为较为普及的传统能源,相关价格对工业生产、贸易流通以及生活消费的成本仍有着决定性影响,因而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金融分析机构持续关注的重点指标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成品油价格管理,有如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成品油零售价格天然与国际原油价格高度联动。具体而言,我国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当前,我国虽为保持能源安全,维持了一定规模的本土能源供给,但是国内原油的开采成本与供给规模不足以支持现有的经济。为此,在兼顾能源供给相对安全与能源消费经济性的前提下,我国在近年来大量进口相对廉价的海外原油。这虽然摊薄了原油的使用价格,降低了物价上涨压力,但也导致能源供给更为依赖原油进口,成品油零售价格持续承受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冲击。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安全需要稳定的成品油价格。我国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其中多数产业依赖于石化能源供给,因而成品油零售价格波动的实际波及面大于一般国家。因此,成品油零售价格出现大幅度变动,容易导致产业陷入连片亏损境地,并带来关联产业失序发展问题。

  鉴于此,我国结合自身宏观调控优势,形成基于价格指导与职能部门规制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兼顾上游原油进口与生产成本基本面、国民经济需求结构特征以及市场预期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向社会公布相应的成品油零售指导价格,以引导零售终端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与此同时,各级职能部门对成品油零售价格进行监督,防范价格出现过度偏离,避免交易秩序混乱。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回归至40-80美元/桶的合理区间,以及我国要素市场的深化改革,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进一步兼顾市场机制决定因素,增加了指导价格调整频率,从而使得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二、文献综述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最重要的汽柴油消费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关系作用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在早期研究中,刘武(2011)就认为,非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我国出现“价格倒挂”与局部供给紧张的主要原因。学者们通过实证发现,国际市场的成品油零售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但我国市场仅存在国外原油价格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单向因果关系。而王莹、王晖(2014)以2009-2014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和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数据为基础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具有很强的平稳性,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均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通过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比,更多的学者发现,引入市场机制决定因素的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关系,表现较为复杂。Clerides、Sofronis等(2010)研究发现,成品油多数情况下是快速上涨,而慢速下跌,而有的国家恰恰相反。Bumpass、Donald等(2015)检验了原油现时价与成品油零售和批发价之间的长期关系,研究表明这种关系是存在的,汽油零售和批发价格对油价冲击均能做出对称反应,表明加油站和批发商的市场支配力比较弱。Kpodar、Kangni等(2017)估计和检验了国际原油价格对于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冲击效应,认为这种效应是存在的,同时,提出区域和收入会对这一影响过程产生调节作用,并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上调和下降会对成品油零售价格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效果,其中下降的影响效果相对不明显。Lerides、Sofronis等(2020)在国际原油价格对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冲击中研究发现,消费者满意度受到预料之外油价变动的负向冲击。

  三、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影响

  本文采用2015年1月2日至2020年6月29日国际重要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合成价格Xt、国内发布的汽油零售指导价YGt、国内发布的柴油零售指导价YDt,进行实证分析。按照价格时间序列的一般处理流程,对原始数据做如下处理:一是针对国际原油结算价,采用纽约商业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油、迪拜商品交易所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以及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三个期货品种近月合约日结算价格的算数平均值;二是成品油零售价格时间序列中的缺失值,采用最近公布的有效值来插值;三是量纲统一为我国内地市场的人民币、吨计价。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影响问题,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确定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平稳性。其中,对lnXt、lnYGt、lnYDt以及其一阶差分,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原始的时间序列不平稳,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均平稳,为一阶单整序列,即lnXt、lnYGt、lnYDt~I(1)。

  而后,分别确定汽、柴油零售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则进行协整检验,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残差序列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分别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协整关系,即lnYGt与ln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lnYDt与ln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进一步,对lnXt、lnYGt和lnXt、lnYDt进行格兰杰因果性关系检验。一阶滞后的结果表明,lnXt是lnYDt的格兰杰原因,lnXt是lnYGt的格兰杰原因,即可大致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格有着长期的影响,而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没有长期影响。

  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经测算结果如下:

  国内汽油零售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误差修正模型为方程组(1)。

  lnYGt=-0.00004+0.01099△lnXt-0.02620ecmt-1(1)

  ecmt-1=lnYGt−1-6.12-0.35lnXt-1

  表1汽油与原油价格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参数估计

  国内柴油零售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误差修正模型为方程组(2)。

  lnYDt=-0.00002+0.0095△lnXt-0.02685ecmt-1(2)

  ecmt-1=lnYDt−1-5.64-0.39lnXt-1

  表2柴油与原油价格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参数估计

  四、结论分析

  基于格兰杰因果性关系检验以及两组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结果,可得如下结论。

  一是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长期由国际原油价格引导。随着我国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优化改进,国外国内的原油、成品油零售价格关系表现为上游的国际原油价格对下游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有着长期引导关系,即我国成品油的零售价格长期趋势较为充分地体现出国际市场行情,相关价格虽具有行政管理因素,但已具备维持市场长期出清的能力。

  二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负反馈稳定价格功能发挥良好。从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看,两组方程的误差修正项ECM都显著,并且为负值,说明上期未被纳入零售价格调整的信息,会对本期汽柴油零售价格制定形成显著性收敛效应。这符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市场预期的设计初衷,并表明相关政策制定者是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动态修正不合理波动为导向的,从而促使成品油零售价格更为平滑化。具体而言,上期未纳入价格调整的信息误差对当期汽、柴油零售价格的单位调整弹性是-0.0262、-0.0269,即上一期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在下一期得到2.62%与2.69%反向修正,两类成品油零售价格的修正效果持平。

  三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抗冲击性功能发挥良好。从误差修正模型的△lnXt可知,相关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即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格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与国际原油市场虽然已经挂钩,但仅限于跟踪中长期趋势,短期发生的价格剧烈波动被价格形成机制内的行政管理体系过滤,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国际原油市场金融力量短期投机造成的市场震荡所形成的价格冲击。这也是近年来“黑天鹅”事件出现后,短时期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单边大幅度变化,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

  五、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结论可知,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总体功能发挥良好,即: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沿着产业链向国内成品油市场传导的过程中,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着“合理释放预期、降低非理性波动”的功能,保障了成品油交易秩序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而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的长期变化来看,即使不考虑石油炼化与成品油销售行业对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隐性贡献,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仍具有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提供长期挂钩于廉价国际原油价格、吸收国内供需预期、排除国际期货市场短期投机信息的价格信号处理功能,是一种兼顾灵敏性与韧性的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问题,根据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继续坚持我国特色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诚然,社会各界虽然对成品油零售价格“易涨难跌”现象存在不少不同观点,而其中相当多的观点也具有合理性,但从实证结果以及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行情变化看,我国“易涨难跌”的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变动周期驱动的,并非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国有龙头企业有意为之。进一步从分析结果与实践看,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事实上能够紧盯经济安全与社会总福利水平,兼顾社会长期利益与短期中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具有合理性,因而应当继续坚持。

  二是从长期来看,我国可从多方面继续提升消费者对成品油零售价格预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成品油消费者的满足感、获得感,提升成品油零售行业的服务质量。例如,我国成品油零售行业已经允许外资企业进入,下一步可继续注入市场竞争因素,允许市场竞争活力较高的区域通过整合资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不提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提升服务水平,从而降低不利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成品油零售行业服务的影响。又如,流通成本也是成品油零售价格需要考虑的重要成本因素。当前,相关行业从业者已经意识到成品油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性——它能更好地汇聚国内交易信息,提供中远期、期货、期货期权等有效控制贸易价格风险的工具。基于此,应进一步与国际大型能源交易商合作,培育成品油行业客户开展“纸货交易”“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的贸易能力,从而降低成品油流通价格的加成空间。

  三是从短期看,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国际能源结构的调整,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持续低迷。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2020年4月20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的5月合约当日结算价最低跌至-40.32美元/桶,这是自原油期货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以来首次跌入负值,表明全球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新现象。当然,“负油价”仅是偶然,但也警示我们,国际原油价格可能长期处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价区间之外。鉴于此,为优化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在后疫情时代为国民经济恢复提供更好的基本面支持,相关部门可以继续深化研究相关调整参数,进一步支撑我国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原,宋婉婷.油价倒挂的影响以及开放油价的利弊分析[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0(8):23-26+41.

  [2]刘武.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3]何永秀,董振,朱梦舟,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国内外能源价格关系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2):64–69.

  [4]王莹,王晖,陈韬,等.国内外石油价格联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4):88–90.

  [5]李春发,周小颢.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实证研究——以柴油价格为例[J].价格月刊,2016(4):7–11.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