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创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0-10-19分类:英语相关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承德市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院校的走访与调研,与外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学习,剖析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中的弊端,并分析其原因,同时引入创新型教育模式“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并导入OBE理念,尝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学校外语教学情况与重点的不同,针对性的做创新教学模式引入。

农家参谋

  本文源自农家参谋,2020(23):210-211.《农家参谋》(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服务农家发展的刊物。本刊始终坚持“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办刊宗旨,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新的致富信息,培育出了一批种植、养殖高手和市场经营能手,无数读者在《农家参谋》的指导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至富带头人。

  1、职业教育的起源

  我国的职业教育萌芽起源于洋务运动,但当时只是临时建立实用性的专门机构,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培养外语人才。由于当时的国情所迫,清政府急需大量外语人才进行对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其岌岌可危的腐朽统治,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中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

  2、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制度不同,它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是一种给与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教育对象是培养可以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人才。在外语教学方面,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倾向于实用性,与学生的毕业方向有很大关系,毕业后学生基本选择就业且就业的优势就是在校所学专业技能。这与本科院校的应用+研究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区别。具体到实际的外语教学,主要是外语实际应用的技能:听、说、读、写。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不同的职业院校,对外语技能掌握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以外语为主的职业院校,主要是将外语作为一种实用技能,外语是主导,使培养的外语人才可以适应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他类型的职业院校,则是以其他技能为主,外语教学为辅。其外语教学是将外语作为工具,进行信息的沟通知识传递。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承德市的职业院校中在外语教学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有两所,其中一所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该校是以旅游专业为主,与外语相关的专业有旅游英语、旅游日语等,在外语方面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不局限于外语语言本身,通过其专业旅游方面知识的传授,增强了外语语言的实用性,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发挥其语言工具的作用,同时在旅游+外语学习的模式下,无形中拓展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所就是承德职业护理学院,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涉及到外语教学的专业有涉外英语和涉外日语,并且这两个专业是学校外语教学方面的特色专业,其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国内涉外医院、综合性医院国际部、涉外病房以及国内外各级医院、康复疗养院、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所以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中日、中英文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护理能力。

  3、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模式现状

  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承德市两所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综合调研结果,目前我市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即教师是授课主导,学生课堂听课,课下完成作业为整体的教学流程。具体的授课步骤为单词讲解、语法分析、课文解释、课后练习、期末考核。少数教师也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多媒体教学或者网上教学,新型教学模式虽然方便但是任课教师认为以上的教学模式并不直观和立体,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充分地准备,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但是传统教学又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时间有限、无法及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提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基于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型的教学模式种类很多,部分教师也在努力的尝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两所职业院校在新型教学中并未引用尝试过“对分课堂”这种模式。

  “对分课堂”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创新工程。是指教师有效利用一半的课堂时间授课,讲解课程内容精髓,另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师教授与学生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的内容吸收后,有准备地参与讨论。这种授课方式既避免了慕课或者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缺乏主动配合的弊端,也避免了学生翻转课堂中,学生讨论过多,缺乏知识系统化的弊端。

  4、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对解决问题的预测

  “对分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笔者所在的本科院校中已经实行过一段时间了,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改课,学生在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方面确实有了显著的提高。笔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是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效集中听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时间和度,即教师可以少讲、精讲。讨论法则是由学生为主导,但是必须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即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

  相比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会更适合“对分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源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授课的听讲有效时间较短,教师直接讲解框架内容和重点难点内容会更加有效调动其兴趣,在学生意犹未尽时结束授课,会让学生将此种学习兴趣保持到课下,在课下独自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自我弥补不足,继续完成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自学模式适合每一位学生,不会出现教师“一刀切”的现象。再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现实同学间讨论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最后教师点评,解决难理解的问题,提升教学高度。

  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问题预估

  笔者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某学期的“综合日语”教学中采用了对分课堂模式,其中有两个问题点对职业教育的外语教学也会有一定的启发。

  问题一:“亮闪闪”环节的误区。

  学生在“亮闪闪”这一环节中,容易把“闪亮”部分理解为前次课程中教师授课的一些基本内容,并没有将自己的体会和情感融入进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也与教师授课过程中讲授的过于全面和详细有关,即,教师把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的部分也全部灌输进去。针对这一点,教师的授课方面做了进一步调整,比如讲授基本知识,需要进行辨析、比较、深入思考的部分,只做点播、提示,不详细讲解,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课上学到的知识与自我思考部分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在图中展示出来)。这样在对分讨论的时候,直接用思维导图向小组成员呈现自我认知的“闪亮”精华部分,既清楚明确又提高了效率。

  问题二:讨论时间过长。

  起初进行这一环节时,学生对对分模式不是很理解,所以讨论时并没有价值的内容,而且内容比较单一、乏味。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与学生理解的深入,讨论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却也出现了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比如,根据作业的内容和作业量,学生的分组讨论实践预计为25分钟,但是在这个预定时间内某些小组无法按时完成讨论任务。除了学生思维活跃,想表达内容丰富之外。还有就是发现某些小组讨论效率较低,通过教师观察以及与学生的进一步沟通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在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而是依靠小组组长在讨论中逐题讲解。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1)学生讨论时提前由组长检查学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完成+问题点的提前标注),未完成的同学平时成绩中扣除相应分数。2)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提出有水平问题的小组成员给与一定的加分,以示鼓励。

  此外,通过这段时间的对分授课,笔者认为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采用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的。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综合日语”这门课程每个课程的三大部分内容中,会话1与会话2更适合对分,读解文部分主要是学生的实践阅读理解,语法较少也比较简单,不进行对分授课可能会对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对课程时间做了如下安排如下:

  周一:第一节上周课程内容总结+测试。

  第二节新课会话1文法+单词讲解。

  周三:第一节会话1对分讨论+讲解。

  第二节新课会话2文法+单词讲解。

  周四:第一节会话2对分讨论+讲解。

  第二节读解文单词+文法讲解。

  周五:第一节读解文实践+讲解。

  第二节拓展练习。

  综合以上,虽然在笔者的本科日语教学中出现了以上问题,但是在该学期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也主动第参与到了讨论中。每个人都在主动而有目的的学习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每周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与之前传统模式授课时的测试成绩相比,采用对分授课后学生测试成绩的显著提高。

  希望通过笔者以上对分课堂的教学经验能够对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有所启发。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的用力点,可以避开外语语言学习的专业研究性,更多的注重其实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在具体的教学方面,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外语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上问题点,同时,如何合理地布置讨论作业,如何调整讨论时间,尽量在小组讨论中更够给其他人更多的交流机会,这些将是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6、结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借助互联网和口碑,不到三年,传遍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现已在上千高校上千课程群体得到应用,覆盖人文理工医、外语音体美等各个学科。“对分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还有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外语学习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张开嘴、大胆说出来。”对分模式的讨论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推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该分析不同学校的学情和其他教学条件,不能盲目照搬,应该选择一种适合本校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

  [2]钟瑞添.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8(7):37-39.

  [3]川赖生郎.日语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高亮.新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发展前景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22.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