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长期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

时间:2020-08-12分类:基础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长期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接受1年内分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75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 并分析不良反应患者的分布情况。结果 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潮热43例(24.57%), 乏力32例(18.29%), 关节痛27例(15.43%), 恶心21例(12.00%), 脱发15例(8.57%), 皮疹12例(6.86%), 食欲不振或增加10例(5.71%), 抑郁8例(4.57%), 血栓7例(4.00%)。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其中<55岁患者72例, ≥55岁患者103例;未绝经患者56例, 已绝经患者119例;体力状况(PS)评分0分

  患者32例, 1分患者65例, 2分患者78例;Ki67<14%患者60例, Ki67≥14%患者115例;雌激素受体(ER)状态+患者37例, ++患者62例, +++患者76例;有内脏转移患者78例, 无内脏转移患者97例。年龄≥55岁、已绝经、PS评分2分、Ki67≥14%、ER状态+++、无内脏转移占比更高。结论 在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时, 会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需要加强临床观察, 重视内分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

  本文源自:《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中国实用医药

  乳腺癌是以女性为高发群体的恶性肿瘤, 虽然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 但近年来发病率处于连年增长的趋势[1]。在对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中, 内分泌治疗属于较常应用的治疗方式, 通过对患者的激素、内分泌、新陈代谢等机制的调节, 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消灭肿瘤的治疗目的。但也由于对患者自身的运行机制会产生刺激作用, 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2]。因此, 本研究以接受1年以上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长期内分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1年以上内分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75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7~82岁, 平均年龄(61.47±8.16)岁。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对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统计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 并分析不良反应患者的分布情况。

  2 结果

  2. 1 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潮热43例(24.57%), 乏力32例(18.29%), 关节痛27例(15.43%), 恶心21例(12.00%), 脱发15例(8.57%), 皮疹12例(6.86%), 食欲不振或增加10例(5.71%), 抑郁8例(4.57%), 血栓7例(4.00%)。见表1。

  2. 2 不良反应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其中<55岁患者72例, ≥55岁患者103例;未绝经患者56例, 已绝经患者119例;PS评分0分患者32例, 1分患者65例, 2分患者78例;Ki67<14%患者60例, Ki67≥14%患者115例;ER状态+患者37例, ++患者62例, +++患者76例;有内脏转移患者78例, 无内脏转移患者97例。年龄≥55岁、已绝经、PS评分2分、Ki67≥14%、ER状态+++、无内脏转移占比更高。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 但通常认为与激素变化、遗传因素、乳腺良性疾病、生活习惯、辐射等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乳腺癌在早期很少会有典型症状的表现, 隐匿期可长达6~12年, 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是在体检筛查中被发现。尽早诊断才能够更早的接受有效治疗, 减少患者的健康损伤[3]。在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中, 有着多种不同药效机制的药物, 包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孕激素类等药物, 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治疗。

  在本研究中, 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潮热43例(24.57%), 乏力32例(18.29%), 关节痛27例(15.43%), 恶心21例(12.00%), 脱发15例(8.57%), 皮疹12例(6.86%), 食欲不振或增加10例(5.71%), 抑郁8例(4.57%), 血栓7例(4.00%)。通过对接受长期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潮热、乏力、关节痛、恶心、脱发、皮疹、食欲不振或增加、抑郁、血栓等, 其中潮热和乏力症状较为多发[4]。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于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 其均是对患者自身的激素、内分泌、新陈代谢的机制进行调节, 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调节的过程中, 会使患者受到多种刺激作用, 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情况。其药效机制在于抑制患者体内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作用, 进而起到抑制雌激素水平的作用[5]。诺雷德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中的常用药之一, 主要适用于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治疗, 其药效机制在于对患者的垂体前叶产生刺激, 使血清中激素水平的促新鲜激素释放激素减低[6], 起到抑制卵巢功能, 将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调节至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 最终达到抑制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病情发展的治疗目的;甲孕酮是孕激素类药物中的常用药之一, 其药效机制在于在患者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作用通路中, 对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 减少黄体生成素与卵泡生成素, 进而抑制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雌激素的分泌[7, 8]。同时还能够通过与患者自身的孕激素受体结合, 抑制肿瘤细胞内ER与雌二醇的结合, 并抑制肿瘤细胞内ER在细胞内积聚, 达到治疗乳腺癌的药效目的。

  在本研究中, 经患者基础资料与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分析, 175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其中<55岁患者72例, ≥55岁患者103例;未绝经患者56例, 已绝经患者119例;PS评分0分患者32例, 1分患者65例,

  2分患者78例;Ki67<14%患者60例, Ki67≥14%患者115例;ER状态+患者37例, ++患者62例, +++

  患者76例;有内脏转移患者78例, 无内脏转移患者97例。年龄≥55岁、已绝经、PS评分2分、Ki67

  ≥14%、ER状态+++、无内脏转移占比更高。不同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由于受到年龄、生理情况、病情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自身的激素分泌等机制和耐藥性、承受能力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在进行长期的内分泌治疗后, 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9, 10]。年龄因素会导致患者自身的多种运行机制、组织功能产生退行性变化, 绝经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患者自身的激素分泌, Ki67评分和内脏转移情况均由于病情的发展情况导致患者的机体损伤加重, 所以以上因素均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运行大幅度变化、调节能力下降等, 导致患者出现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 在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时, 会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需要加强临床观察, 重视内分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 从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综合考虑, 做到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贾莹莹, 张治业, 郭艳珍. 来曲唑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药品评价, 2019(11):34-37.

  [2] 张鹏程, 罗琴. 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26):12-13.

  [3] 许澍阳. 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健康之路, 2018(11):45.

  [4] 殷东风, 高宏, 邢向荣, 等. 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生存分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4):451-454.

  [5] 马辰, 王振宇, 华建芬, 等. 老年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进展.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 40(2):120-123.

  [6] 刘佳兵, 符德元.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12):68-69.

  [7] 李田宏, 谢晓冬.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2019(4):101-103.

  [8] Venigalla S, Carmona R, Guttmann DM, et al.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in Men. Jama Oncology, 2018, 4(10):e181114.

  [9] 张立, 王涌, 郭宇. 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 2018, 38(1):84-89.

  [10] 凌瑞, 張聚良.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进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6(1):27-31.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