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利用影视资源促进高中区域认知水平的策略

时间:2020-07-16分类:艺术理论

  摘 要:本文从区域认知的特点出发,结合地理学科思想,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源中的地理素材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学科思想;影视资源

影视论文发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地理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是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教学应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中地理教学涉及自然、人文、区域三大主题,区域认知贯穿始终。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为当前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

  一、区域认知的界定

  区域认知素养,是指学习者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尺度思想建构地理环境的策略和思维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进行区域分析、区域对比、区域联系,并评价区域现状和前景、区域意识的能力。它既涉及到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又包含区域视角分析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区域认知是制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瓶颈所在。纪录片在内的影视资源,多蕴涵着丰富、生动的区域认知案例,巧妙运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自主构建学科体系结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解决地理问题。

  二、影视资源教学的现状

  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育教学,经历的时间很长,从早期的VCD到如今的高清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其中产生最大障碍的,并非硬件设施,具体表现为:

  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当前依然面临诸多客观条件限制。首要的限制条件是课时不足,可以自主安排的课时比较有限。区域认知,需要循序渐进,非一日之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对教师整体把握进度,具体把握重点的能力要求较高。其次,缺乏区域地理知识背景,导致培养能力阻力重重。近年来,河南省初中地理未曾列入中考科目,不少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缺乏师资等原因,初中地理学习的思想淡化,造成区域地理基础薄弱,使得高中阶段的相关规律、原理的学习,与初中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再次,理论认识不足,教学策略僵化。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地理的学习,重心在记忆,而非发现整体性、差异性、综合性等地理规律。认知方法不科学,学习方法不能跟随能力要求与时俱进,因此,主动构建地理知识技能体系的能力不够。

  三、利用影视资源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一般策略

  在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科学的教学实施策略有助于区域认知素养的提升。

  (一)情境贴近生活。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提供的素材数量有限,且修订、调整频次低,案例特征显著却不够生动。走出教材,选择影视资源呈现的地理要素和现象,应用于地理学习,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教学中使用影视资源提升区域认知能力,满足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影视资源本身有逻辑意义;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具有吸引力;激发兴趣有助于将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认知的桥梁。影视资源融合了地理学科学习,立足于地理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对区域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联系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便于知识技能迁移,提升了区域认知素养[1]。

  (二)基于尺度思想建构区域认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中,将地理尺度划分作为区域认知的重要途径。按照一定的划分指标,把较大的区域划分为小尺度区域,有助于地理空间分布、地理特征、发生过程、区域联系等不同角度全面而又深入地进行区域认知。区域划分基于地域分异,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辅助构建不同层级的区域认知。小尺度分异是大尺度分异的基础,从小区域认知可管中窥豹,抽丝剥茧弄清联系与区别;大尺度分异是小尺度分异的背景研究,使得综合视角可通观全局,纲目并举把握發展特征。以不同尺度划分区域,将区域置于特定空间,引导学生对区域认知的形成,将对学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培养非常有利。

  (三)渗透整体性思想提升建构能力。整体性思想的关键在于把握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联系的、综合的、动态的视角,认知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现象,以及过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联系,让知识不再相互孤立。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应当基于学习者自身经历背景、知识积淀,让学习者主动地、有选择地对外部信息进行拆解、组合、融合,建构自己所理解的意义。

  地理环境要素、过程纷繁复杂,决定了区域认知过程曲折、艰难,采取任何教学策略难以避免困难,急于求成于事无补。以影视资源中的情境叙事方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问题,把握地理要素有序的时空分布组合和地理过程演变的规律性,可以循序渐进、渐入佳境。优质影视资源,在场景设计方面高度贴合地理环境,作为了解区域特征、认识区域差异、渗透区域联系的地理学习素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

  四、影视资源提升区域认知应避开的误区

  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但依然没有能够有效引导到学科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学实施方案,使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难以落脚。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缺乏目标指向。中学地理教师们津津乐道的《美丽中国》、《行星地球》、《航拍中国》等先后出现在地理课堂上,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目标指向,课堂上出现,只是作为补充材料。很少有教师提及先期预热,后期解读分析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地理课堂上的影视资源,成为课内拓展视野的途径,因此,对影视资源中的地理要素、现象的挖掘深度不够,或者没有得到响应的拓展,仅仅局限于影视素材本身提供的信息[3]。

  资源选取不够精当。高考考了青藏铁路之后,有同行预备了国家地理推出的世纪工程系列,后来无疾而终——原因是系列对应很多,时间不足;内容远离生活,缺乏吸引力。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影视资源,在观看的过程中,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精当,还意味着在资源选取过程中,需要做到进行相应的裁切、组合,聚焦相近的主题,一方面可以集约利用,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聚焦点集中方便认知区域特征、差异、联系等。

  资源选取缺乏情境感。央视多年前推出《黄山》系列纪录片,觉得画面很美,作为地理影视资源不行——影片中的情境创设不佳,令人产生很强的距离感,如同区域的“说明书”。而近年央视录制的《第三极》、《航拍中国》等纪录片,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影片以地理过程、人物为线索,在婉转曲折的叙事过程中,传递了地理环境的“不为人熟知的一面”。

  三、结语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而驱动学生学习在于教师的技能。影视资源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文上述实施策略可知,应用影视资源于课堂需要教师应当具备通过积累、筛选、整合影视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利用影视资源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参与探究、研究等等。

  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资源,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科学的影视资源应用策略,创设了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主动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为区域认知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 丁生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10-12.

  [2] 刘蕙.解读地理教学的生活化[J].地理教育,2010(04):6-7.

  [3] 孙逊.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开放性作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疯狂动物城》为例[J].地理教学,2016(15):45-47.

  作者:张风雷

  推荐阅读:电影世界影视论文投稿期刊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