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内自同城化发展在国家及区域战略层面都有明确表达,它是川南经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将通道经济作为内自同城化战略的突破口,遵循“设施先行、沿线布局、对向辐射、多元融合”的原则,以自贡为地理中心点,向内江、宜宾和泸州进行三向拓展,构建“3+1”通道经济模式,将是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实践的有效助力。
关鍵词:内自同城化;通道经济;“3+1”模式
一、内自同城化的战略背景
在我国经济布局“带”转“块”的过程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关键形式和重要外显标志[1]。代表性城市群建设更营造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发挥着激励效果,引领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成渝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和成都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在两大核心城市的引领下,响应西部大开发中期加速发展、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纵深发展的战略诉求,成渝城市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谋求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建成优化全国经济发展布局的战略高地。
2018年,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在成都通过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立体全面开放的新战略态势,构建了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内的区域性战略新格局,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战略指导思想,谋求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基于城市群发展的水平、经济地理区位的比较优势、历史文化渊源与一体化因素积累等条件,川南经济区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中定位于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四川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四川省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川南经济区以城市群建设为基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步入快车道,内自同城化的战略思想应运而生。
二、内自同城化战略的历史演进
(一)区域背景的历史演进过程
历史的政策规划与理论研究对目标区域有过不同的“表达”或“界定”,譬如“川南行署”(1950)、“川南经济区”(2006)、“川南城市群”(2014)、“川南城镇密集区”(2016)和“川南经济区”(2016)等。
1.川南行署又称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是1950—1952年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署政府驻地为泸州市,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川南行署区下辖1个地级市(自贡市)、4个专区(泸州专区、宜宾专区、乐山专区、内江专区),共5个地级行政单位和5市辖区、4个县级市、33个县,共42个县级行政单位。1952年,川南行署区撤销,与川北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2.川南经济区(2006)。2006年1月,《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出台,提出“五大经济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本着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绝不走工业遍地开花、城镇盲目布局、土地无限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构建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五大区,以及按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构建四川省未来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设想。规划中的川南经济区包括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乐山(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以其机械、化工等制造类产业优势突出,逐步建成一个“引擎”型区域经济中心。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并将川南四地市主要纳入了“沿长江发展带”和“成内渝发展带”,大力促进包括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的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
3.川南城市群。2014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复函》(发改办地区[2014]1036号)要求,四川省政府同意印发《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包括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全域以及乐山市犍为、沐川、井研、峨边、马边五县,国土面积4.36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1 642.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 845亿元,分别占四川省的20.3%和17.6%,占成渝经济区的17.7%和13.6%。
4.川南城镇密集区暨川南经济区(2016)。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川南城镇密集区”,该规划在涵盖的地理区域上与川南经济区有所不同,但却为川南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背景。在此战略基础上,四川省于2016年在《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了包括四地市28县(区)的川南经济区格局。2018年,又进一步将其纳入了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框架。2019年,修订后的《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发布,制定了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的新蓝图。
内自同城化区域背景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几大趋势:一是更加关照区域一体化的地缘基础,区域范围更加精炼,更易于识别。二是发展内涵大于地域内涵,不再从单纯以地理空间视角进行命名,命名中直接表达了区域的经济功能。三是承载的战略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国家战略背景,又有区域性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诉求。
(二)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实践中的内自同城化经验
2011年3月,川南经济区商务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自贡召开。川南5市商务部门签署《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以开放合作、商贸流动、服务业合作为切入点,推进川南经济区5市开展同城化发展。根据框架协议,5市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打造成渝经济区的重点示范区,建设四川南部独具特色的商务与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推荐阅读:经济学怎么投稿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