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编辑行业无疑面临着由现代信息带来的巨大挑战。然而,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立足于整个互联网生态,国内有许多传统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极为显著且成功的新闻编辑转型实践。通过对智能化趋势下的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差异对比,简要分析当下网络智媒化的趋势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和新闻编辑行业转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问题,以此提出部分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媒;创新;转型;把关人
2017—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两度提及“人工智能”,如今AI早已成为互联网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这预示着中国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推动中国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核心力量,代表着新闻媒体在中国开始步入智能化阶段,信息服务升级推动下的生产新布局结构即将诞生。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新闻编辑管理工作的模式已经逐渐被互联网企业所淘汰或改写,在新媒体不断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智能化媒体发展的巨大趋势已经势不可当。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编辑原本循规蹈矩的职业生存法则也将继续面临着诸多变数。[1]
一、从新媒体时代到智媒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变化
(一)信息处理重点突出、明确且智能化
在Web1.0的潮流中崛起的传统网络新闻编辑是在“采编分开”的生产流程制度下进行工作的,他们更侧重于内容的管理,从确定选题,到开展策划,再到稿源组织、稿件修改、标题制作等,这些全部都是围绕“内容”二字来展开工作的,且在此过程中职权分明。[2]然而,这一状况在融媒体时代以及正在兴起的智媒时代,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网络融媒体编辑既要管理好内容,同样也要管理好渠道,也可称为传播平台(如小红书、微博、抖音等),他们需要其熟知各种传播渠道的特点、适合传播什么样的信息内容产品,以此来做好传播渠道的选题策划,以及以多种形式呈现的内容策划。
(二)编辑思维多元跳跃但趋于理性化
人工智能的到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新闻编辑能够解放出来足够的劳动力,不必花费大把的时间在采集信息和统计数据上,而是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更有价值的社会创造和舆论引导方面。但是,这对新闻编辑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将会做出更大的调整,毕竟人工智能是人工创造出来的程序编码,目前还仅仅只能够对简单的天气、财经等数据新闻做出简单的整合,而在人文导向方面,还是需要新闻编辑灵活运用各类信息,将社会人性更加理智并清晰地挖掘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编辑个人能力提高且更加专业化
所谓的“智媒平台”在人工智能时代全面来临后,将有能力且十分高效地完成大部分信息内容的生产工作,以及各种传播内容和渠道的管理。然而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将要取代人工编辑的所有工作,而是需要将算法技术统计得出的信息汇总并传递到一个充满灵气的个人那里,需要通过编辑人员的大脑加工才能够形成新闻媒体想要呈现出的最终成品,人脑在这里恰恰起到了一个统筹的功能。因此,在智媒趋势下,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和渠道的管理,而將偏向智媒信息处理平台的管理和人与机器的合作,这也就要求未来的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精通各项专业化媒介融合的信息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该项工作。
(四)内容呈现丰富多样、立体且技术化
随着新闻编辑个人能力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新闻信息呈现的方式变得更加立体与多元。VR、AR甚至MR技术的加入,让原本发生在天涯海角的新闻只需智能化编辑的编码代入就可以瞬间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加上可视化穿戴设备的应用,体验者就可以成为新闻事件中的一名跨越时空的见证者。这一切不仅需要新闻记者敏锐的观察和专业的采访,还要有人工智能敏捷且广泛地搜集相关数据信息以便后期的分析处理,更离不开智能化趋势下新闻编辑人员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再现场景,以此引发用户对新闻事件的兴趣和共鸣。人工智能下的可视化新闻,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来提升客观性与严谨性,更需要的是在特定场景下,新闻编辑人员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感机器所感触不到的温度,化冰冷的数字为温暖的故事。
二、网络新闻编辑在智媒驱使下做出的转型
(一)百度新闻:和“我”来聊一聊今天的新闻
近年来,许多网络科技公司依靠其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新闻编辑带来了新的呈现方式,以“百度新闻”App新推出的“聊新闻”功能为例,他们的新闻内容便是通过用户与智能AI机器人之间的聊天呈现出来的。当用户进入该界面后,只需将其所关心的新闻事件关键字输入聊天框内,系统智能AI就会将该新闻要素进行搜索整合后,将较为准确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发展的现代社会,同一件新闻事件,往往会有大量新闻媒体进行的各方面报道。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用户往往难以做到窥斑见豹,甚至时常迷失在信息洪流之中,产生迷茫之感。如今互联网技术通过简单的算法,整合汇聚相关新闻信息,并通过AI智能语言编辑,以更口语化的方式,将最核心的新闻内容变成通俗易懂的“聊天”,从而更好地满足互联网用户对于新闻的需求。
通过“聊新闻”功能的出现,可以窥见传统的网络新闻编辑希望通过新颖的引导与推荐、利用高互动性的线上对话方式来吸引年轻读者沿着多个相关新闻事件的重要方向获取信息,持续阅读下去,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深度与广度。
(二)《人民日报》:智媒环境下,依然要与读者在心灵深处相遇
2018年,《人民日报》曾陆续推出了不少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媒体营销产品。“我的军装照”以及“习近平的元旦问候”等代表作皆为国人所瞩目。其中,“我的军装照”H5体现了极大的互动性与趣味性:用户通过上传自己的正面照便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一名二三十年前的革命战士,极大地体现了中国民众对战争时期军人形象的认同感,具有十足的社会宣传与教育价值。同时,在智媒形式的驱使下,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主流媒体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新闻信息发布平台,在他人口中“即将面临失业”的新闻编辑却毫不畏惧时代的挑战和打击,反而将之视为是一种对自我专业水准的提升机遇。除了创造出各种融合媒介形式的产品外,更是在文笔转型上大放异彩。人工智能的局限,就在于它无法创造出编程以外的文字编排形式与表达入口。因此,《人民日报》近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推文经常以“小切口、大局面”的独特风格吸引大批读者,从而与读者在内心深处达成强烈的社会共识。
推荐阅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