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路径

时间:2020-01-04分类:经济与管理

  摘 要: 企业家精神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尚未建成等是现实困境,应从提升企业家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内部企业家精神生成机制、健全民营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制度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构建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民营企业; 企业家精神; 路径构建

中国石油和化工

  《中国石油和化工》(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办刊宗旨: 传播国家发展石油、石化和化学工业方针政策;发布石油、石化和化工行业规划、市场、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石油、石化和化工发展动向;展现中国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成功奥秘和风采。

  “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通过对26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名企业家调查发现,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1]我国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拥有民营企业家越多的地区,民营经济越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2018年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浙江、江苏、广东的民营企业家占比53%。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企业上榜数量排名靠前的仍是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三个省份民营企业上榜数量占总数的五成。企业家精神是促进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却十分稀缺。2018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3家,其中仅3家民营企业进入前100强。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法人数量的90%以上,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传统低成本比较优势消失和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下,急需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

  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企业家和政策文件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有不同表述。

  (一)国内外学者主要观点

  马歇尔(191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包括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的心理特征。奈特(1921)强调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承担者。熊彼特(1934)把创新精神看作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科兹纳(1979)与卡森(198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协调行为。黄海艳等(2018)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归纳为创新、责任担当、工匠精神。[2]李政(2019)认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和创业精神,还包括责任担当、奉献、诚信和工匠精神等。[3]

  (二)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认识

  日本稻盛和夫将企业家精神内涵概括为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王健林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精神、坚持精神和责任精神。许家印认为企业家首要的任务是专注做好自己的企业①。马云曾多次谈到企业家应当具有创新精神、使命与责任感②。王传福认为企业家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③。

  (三)我国政策文件中的表述

  国务院在《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概括了新时代我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即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4]

  上述观点对企业家精神的观点虽有所差异,但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创立、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挑战并抢抓机遇的冒险精神、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具有很强的“结网”能力的合作精神、遵纪守法并重视诚信的守法诚信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笔者研究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汇集千千万万个企业家样本所归纳出的共性特征,即具有共同的典型性综合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创新和冒险精神、敬业和合作精神、守法诚信精神、责任与担当精神。

  二、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家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现实中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假货泛滥等所表现的企业家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1. 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内在的宝贵品质。目前,民营企业家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充满焦虑,“熬”和“守”的心态占据上风,不愿冒险,风险意识相对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2%、6.0%、8.7%,虽有小幅增长,但明显低于2014年和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1%和10.1%。民营企业寿命短暂也揭示企业家精神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年左右,远低于中小企业美国8年左右和日本12年左右的平均寿命。[5]另外,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对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低甚至不愿投入,即使创新也多为模仿跟进型,自主创新型偏少,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成为行业领头羊,难以做大做强。

  2. 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不强。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支柱。民营企业家来源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有的民营企业家捞一把就跑,移民海外并卷走大量财富;有的民营企业家将做企业当作进入政界跳板;有的民营企业家当企业发展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時,不思进取且丧失艰苦奋斗精神;有的民营企业家看到房产短期高额利得与经营实业利润不断萎缩的强烈对比,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转而投资和投机房地产。在企业内部,一些民营企业家,盲目自大,听不进高层管理团队的意见,导致决策失误。如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总裁的20大失误》中,总结的失误之一就是缺少合作精神,听不进高层管理团队的意见,个人决策急躁化。甚至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压榨员工、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甚至对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等变相辞退。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各自利益基础之上的短期合作,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3. 守法与诚信精神不高。守法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和立身之本。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不法行为,如假冒注册商标、行贿、偷税漏税等;部分民营企业家诚信度不高,偷工减料、打虚假广告、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失信行为冲击着市场。《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显示,2018年企业家犯罪2889宗,民营企业家犯罪数约占企业家犯罪总数的88.58%;共涉及犯罪企业家2773人,民营企业家约占犯罪企业家总人数的89.29%。④民营企业家涉及32个具体罪名,而触犯频次最高的前五个罪名依次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行贿罪、合同诈骗罪和单位行贿罪。如飞驰公司欺诈消费者,将事故车当新车卖。因部分民营企业家诚信缺失问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市场良性的竞争环境,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 责任与担当精神缺乏。责任与担当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在要求。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家,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责任。一些民营企业家生态意识不强,环境被极大地污染,如民营企业百强中的沙钢集团烟尘污染、钢渣随意堆放等多项环境污染问题一犯再犯,威胁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①。一些民营企业家安全责任意识不高,大部分的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在民营企业,如“三鹿毒奶份”和“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一些民营企业家慈善意识不强,个人生活奢侈浪费,但对社会公益事业、扶贫等社会责任抛诸脑后。[6] 因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不仅使企业陷入道德伦理危机,而且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二)部分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家个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总体不高是制约优秀企业家精神形成的根本原因。民营企业家来自社会各界,身份构成极其复杂,虽有一小部分属于精英阶层,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改革初期的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使得民营企业家学历不高、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与新时代企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不匹配,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把企业“做久、做特、做强”的长期目标或人生追求。部分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当企业发展稍有成果,就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思进取,坚守精神不足,导致企业停滞不前或昙花一现。三是部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年轻任性。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接受过良好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甚至部分还有“海外留学”经历,视野开阔,喜欢挑战,但因受西方的教育影响较深,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等精神不足。四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缺少基本的道德责任感。部分民营企业家把经营企业只看作是谋求个人财富的手段,过度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缺失守法诚信精神,不仅法律意识淡薄,忽视对国家、股东、客户、社会的责任,而且缺乏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融为一体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消极的一面与企业家精神存在激烈冲突。“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存在“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中庸”观排斥市场竞争,抑制了企业家的创新性;重义轻利观,与商业获利动机有所抵触;“人治”观念影响较深,法制观念相对淡薄。

  2. 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企业内部原因。目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仍不健全。一是民营企业选拔机制多是任人唯亲。民营企业家族化比较严重,仍延续着家族治理的传统模式,任人唯亲,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基本都是家族成员,并且还在家族成员间传递。企业家族化比较严重,易造成用人不当和人才流失。二是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激励方式单一,重物质激励,主要通过薪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民营企业精神激励、目标激励等运用很少,不重视对家族以外人才的栽培、起用和引进,大大抑制了高素质人才的才能施展空间和创新动力。因激励不到位,导致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科学,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三是民营企业的决策易独断专行。民营企业家普遍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合一。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了民营企业主或其少数家族成员掌握着决策权。[7]

  3. 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和制度执行缺位对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大,办案时间较长。知识产权保护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最薄弱的领域,如云盟集团有3个全部胜诉商标权盗用的案件,仅1例执行,另外两例法院判决成一纸空文,没有得到分文赔偿,严重挫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二是我国当前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对守信企业激励不足,失信企业惩罚较弱。如民营企业江苏亿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治污严重失信,无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污,仅给予暂缓上市、禁止招投标之类的惩罚。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针对性不强。我国虽然出台了多个鼓励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但往往難以落实到位或落实效果不好。如民营企业遇到政策的“玻璃门”,我国民营企业与国企相比仍面临准入门槛过高、融资难、审批程序繁复等差别化待遇问题,这些不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另有一些制定出台的政策因缺乏严密调研,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利于培养出创业创新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对创业创新教育重视不足。我国MBA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校企合作松散。五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中因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了不少弯路,不少科研成果无法真正地转化成产品。

  4.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尚未建成。营商环境是企业家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生成。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仍面临风险和较长期的挑战。当今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低成本优势明显,加速资本流向国外,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尤其是出口企业受影响较大。二是我国营商环境的短板阻碍了民营企业家成长。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6位,远落后于美国(第8位)、新西兰(第1位)、新加坡(第2位)等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国家。我国在获得信贷、办理破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便,如民营企业获得信贷难,我国金融机构愿把资金贷给劣质国企,却不愿贷给优质民营企业;破产审核程序繁琐且时间长。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