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体生态压力下,纸媒的未来在于纸媒特有的“纸”阅读的舒适感与文字符号最佳载体的生态位。据此前提,在全媒体生态环境下纸媒可以从内容、形态、发行、盈利四个维度展开革命致思,以精编主义整合海量信息中的深层资讯,打造全新的内容模式;改变报纸形态,使之变小,易于读者携带;改革传统发行模式,开发新技术缩短发行时延,搞活发行渠道;打造平台盈利模式替代传统广告盈利模式,是纸媒在全媒体生态中获得生存权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纸媒改革;全媒体生态;独一无二
《网络新媒体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其办刊宗旨是发展信息科学,推广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
报纸将死的预言与不断有报纸停刊的现实相互印证,强化了“报纸将死”的认知。纸媒战胜广播、电视的历史却表明纸媒会收缩战线,不会死亡。随着移动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崛起,个人电脑(台式、笔记本、平板等)、智能手机、阅读器等“屏”接受终端的智能化、便捷化,使得答案更倾向纸媒生命周期将近。任何预测都有风险,眼见也不见得为实。纸媒是否有未来,在于纸媒是否在全媒体生态中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态位,在于人类交流是否还需要这个生态位。
历史是人书写的,纸媒独一无二的生态位需要人在全媒体生态中去发现,将之变现。这意味着纸媒坚守传统必亡,自我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如何变,怎么变,路径是什么?遂成为近年来理论探讨与业界摸索的中心课题。纵观纸媒的探索实践,绝大多数是传统思维主导下的嫁接与“转型”,成立新部门,嫁接微博、微信、客户端、二维码等新媒体,或“转型”为电子报、手机报、网络版、PDF版等局部改革,而鲜有基于全媒介生态中纸媒独一无二的生态位对原有组织架构、外在形态、内容、发行与盈利模式的革命致思。
“一种媒介,要完全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是否一定有一个完结的终点也未可知”。[1]要认知媒介“独一无二的特性”,麦克卢汉“我们透过后视镜来观察目前,我们倒着走向未来”[2]的探索方法是可行路径。“倒着走向未来”的隐喻是指对历史作倒着放映电影式的现象学观察。现象学观察是由现象学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倡导,经诸多现象学家实践的“一种建立在直接直观和本质认识上的严格的哲学方法”[3],是一种抛弃先入为主之见,“面向事情本身”,直接面对思考对象的质化方法。倒着放映历史,“才能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在新中体验旧,并因之受到震撼”,[4]继而发现被遮蔽的媒介特性。
正因为字母表是西方所有而中国所无的东西,麦克卢汉和罗伯特·K.洛根(Robert Logan)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才发现了字母表具有促进抽象、逻辑、系统等思想的文化效应。[5]这在于“人只能意识到这个环境之前的老环境。换句话说,只有当它被新环境取代时,老环境才成为看得见的东西”。[6]因此,只有在倒着细察无纸的历史、有纸的历史及假如未来没有纸的多重文化对比中,才能深刻体悟纸媒隐藏的独一无二的媒介特性。基于此,本文在借助技术现象学探索纸媒独一无二特性的基础上,对纸媒自我革命作前期的理论探索,抛砖引玉,供方家批评和业界实践参考。
一、纸媒独一无二的特性
独一无二的生态位是“我有你无”,而有、无问题只能在生态系统中相对确定。所谓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只有在“纸”上书写,“纸”才有“媒”性,故可从“纸”和“媒”两个层面探索纸媒的獨一无二性。换言之,“纸”作为“媒”,有哪些同一历史时期的媒体没有或虽有却不敌纸的材质优越性?作为“媒”的“纸”,在承载人类交流符号方面,有哪些同一历史时期的媒体所有却难以胜于纸的特殊性?
(一)全媒体生态中“纸”作为“媒”的独特性
纸张未发明之前,记录语言的文字、绘画载体主要有黏土、甲骨、岩石、铜器、竹简、木牍、羊皮、布帛、莎草纸等,它们普遍具有笨重、成本高、难普及、携带不便、书写空间有限、不适应机械印刷等缺陷,使人类交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交流范围限于一隅。纸张发明后,其材质轻、柔韧,取材广泛、造价低,易于书写、储存、携带等特性,使纸很快取代了竹木简。随着造纸技术的全球扩散,历经1000年,前述笨重的文字载体被纸张取代或被挤在人类文字、绘画交流的边缘地带。印刷术发明后,一方面加速了笨重文字载体的历史退场,另一方面促进了纸媒的社会扩张,除书籍外,出现了报纸、杂志、传单、小册子等多种形态。纸媒牢牢地确立了文字符号载体的霸主地位。
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与使用,使语言有了脱离文字传播的第二通道,对文字符号的霸主地位产生冲击。电影、电视等影像视听媒体的问世与普及,使图像、影像脱离具体材质实现了跨时空传播,人类的感官比例失衡重回平衡。因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主要承载声音、影像等视听符号,文字符号仅辅助承载。故电子媒体虽对纸媒产生生态冲击,却不能动摇纸媒文字符号载体的霸主地位。
对纸媒文字符号载体的霸主地位真正发起生态挑战的是键盘输入法。键盘输入法为文字符号开辟了不同于传统书写工具、书写载体的崭新范式,实现了文字处理、存储、传输的电子化、数字化,使文字摆脱“白纸黑字”的束缚,“活”了起来。文字也能在虚拟时空中批量化存储、传播,大大提高了人类文字交流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故随着键盘输入法(后还有屏幕手写输入法)在各种接收终端的广泛使用,“纸”承载“媒”的功能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更为严峻。
然而,键盘输入的文字呈现载体始终是电视、电脑、智能手机、阅读器等各种电子屏,即“屏媒”。与纸媒相比,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持的电子屏具有文字存储海量,文字检索迅捷,文字可跨时空即时交互,携带较方便,可承载声音、图像等多种符号等纸媒不具有的物理优点,电子光而非自然光、严重依赖键盘等属性,使“屏媒”也有易产生视觉疲劳,会对眼球造成生理伤害,文字处理完全依赖键盘,文字排列组合的稳固性差,不具有“白纸黑字”功能等技术劣势。这一劣势正是纸媒在全媒体生态中独有的物理优势,是“纸”作为“媒”在未来媒介生态中得以安身立命的本体所在。总之,迄今为止,最适合文字符号的载体是纸张,而非对眼球产生潜在生理危害的“屏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