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飞跃式发展,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却被一再搁置。为了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工程,努力保护自然环境。本文首先给出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然后对生态工程的概念和意义进行详尽阐述,最后为保护环境提供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工程;环境;措施
推荐阅读:《山西水利杂志》创刊于1985年,本刊为月刊,主编:渠性英。国内统一刊号:CN14-1122/TV,国际刊号:ISSN1004-70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GDP直线跃居至世界第二,然而这一切都是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近年来,我国多省市受雾霾侵袭、城市噪声严重、水污染严重,这都严重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有相当严重的影响,企业应当在工程施工中加入生态工程手段,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利部还组织开展了大量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了塔里木河生态补水、黑河分水、扎龙湿地补水、黄河水量调度、引江济太、引岳济淀、浙江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2004 年以来开展了无锡、武汉、桂林、邢台、佛山等城市水域和鄱阳湖、瓯江、查干湖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2010 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安排,水利部编制完成《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1、环境问题
1.1 土地问题
水利工程通常占据较大范围的施工土地,因此更应当注重处理土地问题。施工过程会改变原有土地的面貌,这就使得施工工地会有大量废土堆放,有时会为了工程的进展临时改造建筑,这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情况严重时会使当地发生水土流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施工过程缺乏合理规划,会造成现有土地的浪费,任其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不断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土地是一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沃土,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与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1.2 水流影响
水利工程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施工不当可能会使下游水量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生态受到威胁,影响生态圈的和谐,破坏动植物现有的动态平衡环境,影响繁衍和生长。施工时要对较大范围内的环境进行详尽的考察调研,在维持生态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都应当设置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不影响下游水的利用。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可参见图1。
图1三峡工程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1.3 噪声污染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爆炸作业,通常在爆炸作业的研究中只考虑了施工安全问题,将确保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这样就忽略了噪声带来影响。爆破施工都会伴随着极大的噪声,给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就要将爆破施工时间选在非居民休息时间,可以将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1.4 大气污染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水泥、粉煤灰以及沙石土料等材料,这样就会使空气中的粉尘数量大大增加,使空气质量受到威胁。除了在材料的运输过程外,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进行开挖爆破,强大的冲击力使空气中充满灰尘;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使得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排放物超标,这都无时无刻影响着周围居民的健康。
2、生态工程简介
2.1 生态工程的定义
我国长期以来得到的发展都是依靠传统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全方位地影响水质、土地、大气这些自然资源,极大程度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应当珍惜所有自然资源,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保证无公害处理,努力实现国家的建设发展和自然环境共同维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用生态学和系统学丰富施工过程,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更先进的设计思路和环境保护手段,优化传统的生态方式,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确保经济利益发展不受到抑制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共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2.2 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是以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基础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施工过程是可以受到人的调节的,人作为具有很强主观能动性的生物,要在引导施工过程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努力使生态环境不遭受威胁。生态工程的最终要义就是要实现经济、环境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2.3 生态工程的特点
生态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工程、经济、环境等各个学科融为一体,是人类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生态工程的研究要考虑的因素诸多,难度较大。学习分析生态工程时要善于将社会学和经济学放在一起讨论,充分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工程强调整体性,关注物质、能量的合理分配关系,在结构方面分层分级,注重物质循环再生。
2.4 生态工程应用原则
2.4.1 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原则
生态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都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以保护环境作为底线,不可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只有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进行良性运作才能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施工人员应当更新传统的施工理念,从以往只关注施工管理逐步向生态环境、安全无公害、施工管理过渡,实现更加全面更具协调性的发展。无论什么工程,如果对环境的危害超过了一定程度,就必须勒令禁止,工程的施工不能只看见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唯有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才能在做好工程的同时塑造良好环境,这样为未来发展旅游业提供可能,为提供优良的水质创造条件。
2.4.2 共生、共存和互补原则
共生、共存和互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多方位考虑问题,对于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要格外注重,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共生共存,人为地创造一个能将工程和生态融于一体的环境,二者在此大环境下平等自由地发展,相互促进,使得效益能够达到最优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共生、共存和互补原则。这里举一个例子: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土地的改造水平高,工地上长期堆有大量的废土,这些废土一方面占据了可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给环境带来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使用共生、共存和互补的原则,不仅可以增加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同时还能节约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对于任何施工材料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发扬循环再生的思想,积极地将施工中的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或者改造后使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2.4.3 时间和空间原则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要对施工当地的生物种类有详尽了解,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种群的分布情况,拟定合理的计划书,对生物种群进行恰当的安置工作,使工程取得预期效果。空间原则要求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评价施工区域,对该区域内的一切情况有充足的认识,这样才能合理规划利用,并且综合考虑水流因素,统筹兼顾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防患于未然。
一个系统里的各个因子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相反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这个影响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原则。合理地在水利工程中利用时间原则,可以统筹协调施工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及时对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即时评价工期合理性,使得工程的生产能力更强,生产过程更协调高效。
3、小结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施工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水利生态工程是居民生命健康的保证,同时也是当前建筑施工时的必要一环,与十八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一致。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将工程和环境紧密相连,达到和谐的共生、共存和互助的和谐状态,使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步,共同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天辉.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 [J]. 水利科技与经济 , 2011, 17(7):45-46.
[2]李扬.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2, (11):79-80.
[3]黄晶晶.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分析 [J]. 创新科技, 2014, (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