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旅游论文发表全域旅游背景下贵州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时间:2019-08-28分类: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会展+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形象的塑造。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对旅游业与会展业发展现状以及“会展+旅游”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总结出贵州省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包括“会展+旅游”“旅游+会展”“会展+互联网+旅游”以及“会展与旅游深度融合”等,并提出了符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的会展与旅游产业的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业务融合等发展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全域旅游;会展;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3;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549(2019)01—0020—07

旅游论坛

  《旅游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面向旅游研究从业人员,本刊是桂林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广大旅游工作者、旅游科研人员、旅游大专院校师生开展旅游理论研究的论坛,是了解旅游研究动态和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荣获201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引言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提出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示范引

  导。”¨1由此可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发展核心,通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自然与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机构、体制与机制、政策与法规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对地区内各项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经济的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和理念。汪1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行业范畴包括大型节事、展览、会议和奖励旅游等多方面活动,会展活动紧扣经济发展,其影响面广且关联度高。活动期间既聚集了巨大的人员流、信息流、人才与技术流,还有商品流及资金流,并以展会的形式展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会展业的发展将直接对贸易、旅游等多个行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日益呈现出特殊的地位和推动作用。因此,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好会展活动的开展,将对地区旅游形象的塑造有较好的提升作用。

  目前,贵州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已经转向“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大健康”,对于各种“旅游+”项目的研究应运而生,“会展+旅游”便是其中一项极为现实的产业经济共同体。会展促进旅游发展,旅游是会展的延伸,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和交融,并相互推动。对于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发展,寻求出符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技术更新,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学者们应该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就如何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各地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主题开发或发展路径、区域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养老旅游模式、体育旅游发展、小城镇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旅游交通发展、地域性饮食文化传播的价值、地方旅游新格局的发展路径、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力、地方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旅游竞争力分析、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以及如何做好创新与融合等多个视角。

  综合来看,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倾向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也是目前全域旅游模式下,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研究趋势。但其中仅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涉及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互助耦合发展,如:彭金薇(2017)"1主要研究会展活动如何推进全域旅游,熊庆蓉(2018)M1就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口会展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司玲等(2016)∞1就产业融合视角下会展旅游发展对策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对旅游业与会展业发展现状以及“会展+旅游”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总结出贵州省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和对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产业经济融合和“会展+旅游”概念

  产业经济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旨在打破各行业之间的边缘以及行政隶属关系,通过如资源共享、市场需求、技术嵌入、人才整合、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融合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为目标,融合各产业优势,实行一体化运行的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先行条件。“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后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如图1所示,随着两个产业之间不断的相互转化、合作和融合,两者之间存在的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并逐步演变为一个新的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会展旅游业。就会展与旅游的关系而言,首先,会展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城市的硬件建设,要求举办地为会展活动提供比较全面的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饮、交通、娱乐等,而这些设施也正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其次,为会展活动的开展所建设的场馆和设施,本身也可作为旅游吸引物,

  成为新的旅游景点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会展活动期间往往有较大的人员、商品和资金等物质的流动,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潜在旅游者,故而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第四,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展与参会,旅游从业者主动且优质的服务能够帮助提升观众对展会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展会品牌的树立,推动展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会展+旅游”模式中,会展既可以带动旅游,也可因旅游地的知名度而提升展会品牌,两者相互辅佐,共同在资源、功能、市场、技术、人才及企业之间融合发展,为彼此在地区市场经济中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O【6’

  二、贵州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特色资源丰富,旅游吸引力强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奇特自然景观、独特的天然避暑型气候,也有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因此旅游特色产品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态观光、避暑度假、文化体验、考古探险、运动休闲、科学研究等旅游项目,旅游吸引力较强。

  2.旅游品牌和景区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102个,还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大品牌效应日渐凸显。同时,省、市政府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旅游交通、餐饮、酒店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步伐,并已见成效。仅2017年,全省共接待游客7.44亿人次,其中省外游客3.2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人7116.81亿元①。

  3.旅游手段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依托贵州成为全国大数据中心的建设,2016年6月贵州省“智慧旅游云”项目全面启动,现已正式上线使用并初见成效,有力地助推了贵州旅游发展实现“井喷式”的增长。

  (二)会展业发展现状

  1.会展场馆及会展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贵州省以贵阳市为核心,大力发展会展业,一方面积极建造以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主的诸多大型会展场馆,如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贵州省博物馆(新)、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等;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并推动全省会展企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已有经营会展业务企业620家,其中80.2%的企业分布在省会贵阳市(图2)。

  2.会展活动项目丰富多样

  贵州省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项目落户贵州,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本土会展项目,使全省会展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无论是办展数量还是展出面积都得到较快的增长。

  近年来,贵州省既陆续高水准地举办了一批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国际大型会议,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跨境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世界山地旅游

  大会”等;也高水准地举办了一些专业性的大型展览,如“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同时还举办了一些大型节事活动,如“贵阳国际马拉松比赛”“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贵州省百里杜鹃国际杜鹃花节”等。这些会展活动的开展,极具实效性的将会展与贸易、科技、文化、体育及旅游活动融合发展,并给举办地(景区)带来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较快地提升了贵州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的活跃度,以及外商来黔投资开发的吸引力。[71

  3.政府支持力度大

  从贵州会展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贵州省政府在其发展与运行过程中,均提供了较多的政策、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一方面,增设了博览局作为管理会展业务的行政机构;另一方面,在各种大型会议和展会的举办中,从筹备到现场服务及接待等各方面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为贵州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周边省市也在加快旅游与会展业的发展步伐,使贵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首先,云南省会展业起步早,特别是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不仅为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带动了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后期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其次,四川、重庆等省市因其具有良好的沿江区位优势,历来为我国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成都市,其作为西南区域的中心城市,不但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方面有优势,在会展与旅游经济的发展方面更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

  基于以上优劣势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贵州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更应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如打好生态牌,并借力大数据的后发优势,走富有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四、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分析

  (一)融合发展路径

  依据上述分析,贵州省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应以融合创新为手段,在会展与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上找到融合路径,扬长避短、相互借力、共同发展。根据会展与旅游实际活动中的相互协作关系及方式,两个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模式主要包括:“旅游+会展”(以旅游为主体,会展为辅体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方式)、“会展+旅游”(以会展为主体,旅游为辅体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方式)、“会展+互联网+旅游”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的新技术渗透型融合方式)、“会展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及趋势,是产业集群型融合方式)。基于这四种融合模式,会展与旅游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有以下几条路径:

  1.资源融合路径

  此路径指将两个产业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然后重新进行汲取与配置,并将其有机激活同时创造出新资源的动态过程。如会展场馆与旅游景区、参会参展人员与旅游者,以及基础配套服务和设施等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可将两者活动场地、酒店、餐饮、交通、物流等资源通过深度合作,形成会展旅游产业集群,达到对产业的升级发展。

  目前会展与旅游各自归属不同的管理机构,导致很多资源共享和活动开展的过程矛盾重重,若能将两个组织机构进行统筹,或合并为一个管理机构,势必能给两者在资源共享、市场需求、企业合作等诸多方面带来较好地融合发展机会。同时,也可通过完善管理与市场化运行机制来实现两个产业的监督管理及运行,如政府与协会、协会与企业、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之间。政府、协会主要以行业性宏观调控为主来进行市场引导和规范;企业之间则进行具体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会展及旅游的运作过程,实现会展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化。

  (2)加强对人才整合与技术的嵌入力度

  一方面,针对会展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来完成。根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归属于旅游管理大类,其专业主干课程中按照要求必须开设四门旅游学科核心理论课程。这一国家标准的调整实施,充分体现了将会展及旅游学科人才整合进行培养的思想。因此,高校在旅游和会展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上,应配合国家关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政策的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与企业紧密联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加强互联网现代技术知识的研究与教学,为会展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2.利用会展与旅游活动项目的内容进行嵌合发展

  (1)在会展活动内容中充分嵌入地方旅游特色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会展业可以通过在活动项目方面与旅游业共享资源、融合发展。可利用旅游特色小镇、地方特产及地域文化、多民族风俗民情、红色旅游文化、山地旅游资源等多个项目,开展一定规模的节庆、专题展览或会议等活动,实现会展活动与旅游特色在内容上的融合,充分体现贵州的生态、民族、历史等特色。如策划举办全国(贵州)地方特产展、民族风情及服饰展、山地自行车(汽车)比赛等多样展会活动,均能体现这一融合发展思路。贵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的酒博会、茶博会、文博会等展会及山地马拉松比赛,也是这一发展模式的最佳代表。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业态,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较而言,会展旅游具有消费档次高、规模大、停留时间长、产业关联性强等优点。根据学者赵现红等(2018)归]对会展客商的意愿研究表明,67%的会展客商在参展期间有旅游的意愿,但与传统旅游者相比,会展客商更倾向于关注展会举办地的整体经济活力,比如展会的品牌、服务和设施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如世界著名会展之都新加坡,其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因此,除了上述几个融合发展措施之外,在把握会展客商的心理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综合设施,进一步打造配套旅游设施。尤其加快对城市绿化、城市道路、城市治安管理、城市交通、城市管网、城市综合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建立高品质的会展旅游产品体系、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最大可能地吸引会展客商,并使其成为购买力强大的潜在旅游者,实现会展与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一J,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官方网站:http://www.gztour.gov.cn/lyzx/zwyw/201810/t20181025—

  1809873.html.

  ②该数据由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肖露统计提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EB/OL].(2018—03— 22)[2018-09—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3/22/content_5276447.htm.

  [2]马洪宇.哈尔滨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3]彭金薇.会展活动如何推进全域旅游[J].艺术科技,2017(6):432.

  [4]熊庆蓉.全域旅游背景下海15:/会展旅游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8(1):242—243;248.

  [5]司玲,南宇.产业融合视角下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8):1010—1013.

  [6]黄金慧.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辽宁省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6):210—211.

  [7]萧筠.浅析贵阳市会展旅游供给侧改革路径[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45.

  [8]杨静.旅游业助力建设多彩贵州新未来[EB/OL].(2017一11—07)[2018—09—14].http://www.

  gznw.gov.cn/gznjw/kzx/xwrd/snxw/601520/index.html.

  [9]赵现红,吴丽霞.会展客商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为例[J].经济经纬,2018(3):123—129.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