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融资难、 融资贵一直是悬在小微企业头上的 “ 达摩利斯之剑”, 传统金融机构基于成本和风险考量,对小微企业普遍 “ 惜贷”, 信息不对称掣肘也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缺口, 传统金融机构没有深入解决小微金融模式难题, 缺乏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是主要原因。 在经济数字化时代, 金融生态系统与数字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型运营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同时, 也给小微企业的发展新增活力点, 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正研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小微金融业务上, 其中不乏成功经验。 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小微金融领域形成的新兴模式———数字小微金融, 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 重塑业务模式, 减轻融资负担, 补齐小微企业发展短板。
[ 关键词] 数字小微金融; 小微金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难; 融资贵
[ 中图分类号] F832. 3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5101 (2019) 02-0127-008
《金融发展评论》(月刊)创刊于2010年,由中国金融学会;新疆金融学会主办。以遵宁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宗旨,遵守社会遵循时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加强与社会科研队伍的协作,为繁荣新疆金融专业,促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声经济,实现文化教育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体, 是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坚力量。 据小微企业名录统计, 截止 2017 年 7 月底, 中小微企业数目高达 7 328. 1 万户, 对 GDP 的贡献度已超过 60% , 并创造了 50% 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缓慢下滑, 小微企业陷入内外交困境地。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所获贷款数在全国银行贷款份额中徘徊在 10% 左右, 无论在何种行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都普遍存在, 仅仅是困难程度有差异。 当前小微金融模式的风险识别、 信用记录和数据处理的成本都非常高昂, 靠线下定期频繁访问客户、 高密度的物理网点来抵达小微企业群体这种传统的小微金融模式已违背了普惠金融的内在要求, 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 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传统金融机构之所以没有深度解决传统小微金融模式难题, 缺乏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是主要原因。数字技术特别是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小微金融数字化后诞生的数字小微金融模式天生携带着 “ 普惠基因” 。 金融机构可依靠数字技术手段,
精准获客, 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 全流程控制, 云计算、 指纹识别、 人脸识别、 语音识别等技术, 能够保证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时的资金安全、 信息安全, 从根源上解决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中成本与风险约束以及信息不对称掣肘。 现代技术在小微企业融资全过程中的运用可极大降低金融成本, 提升经营效益。
一、 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小微金融的定义
刘兴赛 (2012) 指出, 小微金融业务是指为金融资产在 1 000 万到 5 000 万之间的目标客户提供的授信不超过 500 万元的金融业务。 因此大部分商业银行将小微金融业务与汇兑、 投资理财一并划分到零售银行业务范畴内。[1] 李凌 (2014) 指出, 我国小微金融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项目, 主要解决欠发达地区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包括贷款、 理财活动、小额投资和其他一级增值服务。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用合作社、 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逐步涉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开启了小微金融追求社会经济价值和
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2]
( 二) 小微金融发展困境的研究
与小微企业涌现时的快速发展环境不同, 伴随着小微企业的不断成长, 其资金需求也会逐步变大,巨大的资金缺口将直接阻碍小微企业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巴曙松 (2012) 指出, 面向大企业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成效,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到大企业的挤出效应影响, 尤其是当经济增速和小微企业盈利双双回落时, 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谨小慎微。[3] 事实上,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学者, 一些国外学者都对其做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 麦克米伦缺欠” ( Macmillan Gap) 首次集中阐述了小微企业的
融资困境问题,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宏观政策, 若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小于市场的均衡利率, 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就会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总量不足而形成巨大资金短板。 “ 麦克米伦缺欠” 在金融制度上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失灵,由于存在融资壁垒,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上资金需求者在寻求融资时会遇到很大障碍, 导致资金供给与需求失调, 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之所以会失灵,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型企业占据绝大部分金融资源、 小微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以及更高交易成本等。国内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才开始探讨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 三) 小微金融发展对策的理论研究
现阶段, 学术界对于小微金融发展的政策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不同的学者针对政府平台、 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和市场作用等方面阐述观点。 Berger&Udell (1995) 探究银行的关系型贷款对于小微企业生存的意义, 指出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 无法提供合格有效的抵押物, 传统信贷模式中很难获得银行授信。 银行的关系型贷款中, 由于银行与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长期了解, 能及时了解小微企业实际财务情况, 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能够控制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在一定意义上缓解小微企业因自身资质不够而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困境。 因此相对于交易性贷款, 关系型借贷在解决小企业融资困境难题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可以提高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弥补了因小企业无力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以及有效的抵押品而产生的信贷缺口。[4] Strhan、 Weston (1998) 提出, 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上具备明显优势, 主要是由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大型银行可以利用团队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加全面地获取小微企业信息, 使中小银行丧失了因距离优势获得专门小微企业信息的优势。[5]
尹丹莉 (2011) 强调, 加强政府采购意识, 按照规定份额提前购买中小企业销售商的产品、 项目及材料。 财政政策方面, 对于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和建设项目给予贴息, 对中小企业新增员工和培训活动适当补贴, 利用财政贴息杠杆, 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保障。 政府必须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来解决由于信贷配给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综上所述, 从已有的关于小微企业金融的研究成果分析,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小微金融的定义及其运行特点。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 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现有融资渠道下小微金融的困境,此外, 在对小微金融发展对策的研究上, 绝大多数文献强调优化外部运行环境, 着重强调政府和传统金融机构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
数字小微金融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提高金融
服务效率, 这些特质所展现出的低成本、 低接触、高覆盖和可持续的特性无不证明数字小微金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
(1) 可获得性指客户可以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 反过来说就是金融服务可有效抵达目标企业。 除了金融成本下降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从而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之外, 还通过扩大服务群体和 “ 可接触点” 提高可获得性。 传统小微金融通过实体网点的铺开和信贷员的现场走访, 每一家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都是有限的, 数字小微金融可以完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可负担性指对于有适当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 金融服务的价格可以接受。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小微金融中的应用, 可以以更少的人工和干预成本, 实现对借款企业贷前、 贷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层层审核, 既能缩短业务流程, 也能提高贷款质量。 对于以人工成本为主要成本的社会放贷机构来说, 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 意味着可以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金融支持, 提高可负担性。
(3) 全面性指金融服务不仅面向从未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企业, 还要面向未全面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企业。 另外, 数字小微金融实现路径是传统金融服务加数字技术, 也可以是数字经济加金融服务, 对于后者, 由于依托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平台以及其他交易场景, 可以方便地满足金融服务场景化需求, 不仅包括金融服务群体更加大众化, 而且包括金融服务品种更加多样, 如第三方支付、 小额理财等, 弥补传统小微金融服务品种的不足, 解决传统金融 “ 最后一公里” 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加速小微金融的发展进程。
数字小微金融依托互联网媒介, 依托大数据、区块链、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驱动, 进行创新产品和流程, 并解决实际场景需求, 特别是解决传统金融没有覆盖或者覆盖不足群体的金融需求,从本质上讲具备普惠的内生基因。 当前, 数字小微金融正处于理论探索期, 必须提高数字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 给予服务于小微金融的金融机构与数字化企业政策扶持, 在小微金融服务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 “ 弯道超车” 。
参考文献:
[1] 刘兴赛. 小微金融业务的电子银行应用[ J] . 国际金融,2012(10):27-32.
[2] 李凌. 论双层监管体制下小微金融监管制度创新[J]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3):93-98.
[3] 巴曙松. 将小微金融发展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J].
西南金融,2012(6):4-6.
[4] Berger A N,Udell G F. Universal banking and the future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J]. Finance & Economics Discus-sion,1995,36(13):239-243.
[5] Strahan P E,Weston J P.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 .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8,22(6-8):821-845.
[6] 尹丹莉. 当前我国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8):18-22.
[7] 中小企业担保课题组,贾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总体情境与财政政策匹配[J] . 改革,2012(3):5-20.
[8] 邢乐成,梁永贤.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 J] .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2):1-7,91.
[9] Stiglitz J E,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 J ]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393-410.
[10] 陆岷峰. 关于金融本源及创新边界的研究[J] . 当代财经,2018(9):48-53.
[11] 陆岷峰,汪祖刚. 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策略创新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