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疗效分析,为临床应用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进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搭桥血管数、手术时间、监护时间及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并发率分别为7.07%和21.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P=0.032)。结论 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搭桥血管数相近的情况下,手术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年创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以集中、快速反映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最新进展为特色的全国唯一一家中医理论研究期刊。
冠狀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1-3]。但是冠脉搭桥手术通常是在体外循环与患者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有可能引起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发展迅速,具有安全、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文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60例,女39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5岁,观察组患者男61例,女38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1.5岁。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参加此次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次临床研究报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病变血管数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并进行常规气管插管,正中切口劈开患者胸骨,取大隐静脉及左乳内动脉备用,断开乳内动脉前常规给予肝素化。
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下手术进行,给予肝素3 mg/kg,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液,到心脏停跳后用7号Prolene线将大隐静脉桥及乳内动脉桥进行远端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用6号Prolene线进行近端吻合;
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用变温毯保持患者体温≥36℃,患者采用正中切口,移植血管采用自体乳内动脉(IMA)或者大隐静脉(SVG);如果患者为老年或者肺功能地下者,则采用胸膜外游离左乳内动脉,保持胸膜完整。术中半量肝素化,1.0 mg/kg,激活凝血時间控制在200~300 s。使用特殊胸骨牵开器及心表固定器,局部止血技术采用分流型腔内血管塞或者钝针橡胶缝线。使用特殊的CO2吹雾装置保证术野清晰,采用心包深部牵引缝线,采取头低足高体位,旋转手术床帮助显露回旋支的钝缘支及右冠状动脉和后将支。常规以8号Prolene线完成左侧IMA与左前降支吻合,使心脏耐受进一步牵引及搬动,然后完成SVG或者RA与其他的目标血管吻合。控制患者收缩压在90 mmHg,部分阻断升主动脉,完成桥血管的近端吻合。
1.3 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搭桥血管数、手术时间、监护时间及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率等情况[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比较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中有7例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中却有21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一般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5-7]。但是冠脉搭桥手术通常是在体外循环与患者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有可能引起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发展迅速,具有安全、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OPCABG是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进行手术,随着心外科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CPB比较,具有减少住院及ICU的停留时间,不仅避免了体外循环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医疗费用,并降低手术风险,手术成功率也大大增加,高达99%。
虽然OPCABG应用日益广泛,也具有较多的优势,适合合并高血压脑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肝肾功能不全、严重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龄患者的治疗,但是在出现血管口径小、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血管壁硬化严重合并钙化,需要做内膜脱落的患者,搬动心脏显露待吻合血管时,造成不可逆转的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的患者时不适合采用OPCABG进行治疗。手术前要控制心绞痛、血压、血糖等稳定,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
该文探讨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疗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缩短,术后并发率观察组为7.07%,并发率对照组为21.21%,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朴雄[8]术后并发率观察组为7.16%,并发率对照组为20.27%一致。
综上所述,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监护时间,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率和死亡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是在进行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掌握熟练地手术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大大提高连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肖泽周.冠状动脉心肌桥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22):3455.
[2] 陈一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3):38.
[3] 马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36例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68.
[4] 姚圣.16例心脏钝性破裂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5):506.
[5] 张仁腾.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4):278.
[6] 韩冬.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5,28(2):365.
[7] 阿依别克·乃比.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5):102.
[8] 朴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