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论证了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统筹规划、缺乏特色创新、缺乏政策支持等方面。最后,对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城镇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对休闲、自然以及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更加的青睐。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差异较大,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按照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循序渐进,选取适当的发展模式。例如,在城镇郊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等,在发达地区发展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发展高端增值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设立农产品直销市场等方式。但切不可盲目照搬,全盘复制,如果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素、资源配置,不但难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以破坏自然环境,扭曲要素价格为代价。
一、发展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休闲农业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从而为农民获取收入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伴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村将会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市场;现代休闲农业的出现,将会对改变已有的农村与城市的分工格局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农业现代化和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今,城乡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在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实现现代化等方面都构成了巨大障碍,休闲的发展可以优化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使之在在农业和非农部门之间以及城乡有效配置,大大提高了要素的生产效率,达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3.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有助于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减少对耕地、植被的破坏,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存在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战
随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来,很多地区纷纷推广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上马速度快,未能在充分体现项目差异化的基础上合理地统筹布局,缺少系统、科学的规划,未能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2.休闲农业项目单一,缺乏特色与创新
部分地区休闲农业种类单一,还是停留在农家乐、采摘园,“一日游”等传统形式上,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项目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自主品牌,未能通过差异化创造出竞争优势,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3.缺乏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单一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种类繁多,如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项目前期投资较大,时常遇到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等问题。投入方面,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各个参与主体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
三、相关建议
1.统筹协调,加快资源整合
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禀赋条件,做好顶层设计等相关工作。合理制定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模式;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战略结构和空间布局,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配置;同时,完善法制法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企业、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优势,充分发挥不同经济主体的力量共同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2.培育主导产业,打造自主品牌
通过主导产业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这种模式是通过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从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入手,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改善产品质量,建立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3.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共同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是化解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和新挑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由之路
4.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宽休闲农业融资渠道
从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入手,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同时,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