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浅析构建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会计方法

时间:2019-05-07分类:经济与管理

  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不可逾越的经济地位,是我国的经济主导者。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制造业的高成本特点是其重要短板,居高不下的成本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企业向前发展的阻碍。文章通过对制造业现状和成本控制研究,提出相应会计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地位。

制造业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半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国家机械工业局主管。主要刊载制造业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方法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成果、科技动态与信息等。

  制造业是以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为对象,以市场要求为准则,通过制造过程,生产出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一、国内制造业的现状及前景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改革,第二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在辉煌。在经济结构优化的潮流里,制造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加之高成本的运营模式,制造业的风险不断增高,以致制造业的衰落。随着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在以前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制造与组装等低级生产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取利益,但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

  但就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身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竞技环境。中国制造业要敢于面对挑战并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宗旨,有效化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和制造强国的建设。

  二、制造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不管什么形式的企业,都身处于这个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之间的生产成本的竞争,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便能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然而生产成本能否得到有效降低则需要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所以,企业必须利用成本控制的手段,在生产各环节缩减其成本,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增强制造企业抗风险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时而发生,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原材料成本的不断增加,进而提高了资金成本比例。同时由于企业存在流动资金被大额占用,企业的营运压力陡增,使其抗风险能力减弱。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控制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提高制造业资金利用率

  由于制造企业流转流通资金数额巨大,因此必须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资金利用率,笔者认为制造业可以在其它环节降低资金使用频率。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现状和成本控制必要性的分析,以下就制造业生产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相关性建议。

  (一)成本可控性的结合

  绝对成本控制是将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定可靠范围的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是指通过调节成本、收入与产量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成本可控性的结合,既有利于降低成本费用,又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素质性。因此,成本可控性的结合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对生产成本加以事前控制,对各种可行性产品方案进行评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边际收益性最优的设计方案,从消费者和市场价值为出发点,以最低的成本保证产品的必需功能。

  (二)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对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生产成本加以必要控制。它是传统成本控制的新转变,通过对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和全员工成本控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生产责任机制,加强成本支出費用监管,以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标。

  企业应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范围须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各方面,从产品决策、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产品周期加以考虑,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企业应建立相关协调合作机制,加大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全面成本控制。

  (三)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标准成本为关键,通过对标准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新的成本管理制度。由于制造企业属于大批量生产企业,其管理水平相对先进,因此适合采用标准成本法,预估未来生产成本变化趋势,并根据其实际耗用量制定符合企业生产行情的成本控制法。

  (四)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企业通过对生产成本费用和其超出额差异对比,采用定额管理法进而加强成本控制。由于以上成本控制法是对日常成本实际发生额进行控制,其最终实际成本会存在偏差,因此亟需定额成本法来弥补,同时,由于制造业定额管理制度相对较于完善,其成本耗费比较准确,产品生产工艺稳定,适用于定额成本法。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会伴随着非工艺性损失,比如报废损失和停工损失等等,由于其损失是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从而引起相关性产品成本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须在控制总成本的基础上实施弹性策略,以保证相关性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的相对稳定。

  (五)成本控制实时化

  成本控制实时化,就是通过实时监测工程完成数量,经过项目经理的抽检合格率,得出产品成本控制的相关性数据,以便分析是否符合成本控制标准。

  由于成本控制的实时性对生产成本具有较大影响,企业应加大成本控制实时性的监测力度,制定产品抽检合格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同时引进新技术,提升成本控制监测准确度,从而方可有效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六)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成本、销量与利润间的相对关系,进而预测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在本量利分析法中要加以确定盈亏点,这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采取本量分析法主要有实物单位和金额单位两种计算方法,因此,企业应注重对本量利分析法的适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盈利水平。

  (七)经济采购批量

  经济采购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货总量固定的条件下,使采购费用和储存费用总和最小的采购批量。产品材料成本是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成本敏感系数较高,其材料采购成本直接决定产品成本和定价,因此企业在材料采购时要改善采购模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八)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方法是企业在产量规划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主要是研究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充分使用问题,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选择最佳方式合理调剂,以便充分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应通过利用有限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比如在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上合理分配,既要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要实现销售数额最大化,并提高其售后服务满意度。

  (九)成本企划

  成本企劃是成本的前馈控制,作为一种先导性和预防性的控制方式,通过事先确定相应的政策计划,根据实际结果偏离目标值的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动态调整预先策略。

  (十)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合理进行成本控制与利润的动态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对产品质量、财务监管和企业竞争环境等全方位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以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应对产品定价和市场反应度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消费者进行产品需求性的参考,结合消费者心理价位,考虑其成本费用,做出合适的市场定价。

  制造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企业向前发展的保障同时对成本的控制才能够是企业健康的运行,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够在经济市场上占具有力地位。建立健全一套完善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雅璐,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会计分析方法构建[J].成本管理,2012(22).

  [2]陆建群,探讨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

  [3]武爱国,论基于精益生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措施[J].财经界,2016(12).

  [4]刘学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五靠”途径[J].现代企业,2015(12).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