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的现状与建议

时间:2019-02-22分类:经济与管理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字不再局限于纸质书本,手机、电脑等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媒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文学创作、传播和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文学消费呈现新的特点。研究和分析文学消费现状,并就文学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促进文学消费的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国家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一报一刊”以宣传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有关消费方面的政策法规,报道消费领域中的各种新闻和信息,反映消费者的呼声和要求,揭露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为主要宗旨,向消费者提供最新消费知识,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是各级消协组织共有的宣传阵地、共享的信息资源,也是我们各级消费者协会的首要任务。

  作者不再伏案疾书,读者不再为找不到好的作品而苦恼。在数字化时代下,文学创作、传播和审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文学消费呈现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分析文学消费现状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文学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文学消费中的突出问题加以引导和协调,促进文学消费健康发展。

  一、文学消费的概念与特征

  文学消费的概念首次于1985年全国消费经济研讨会上提出,并逐渐为专家、学者所关注。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文学消费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消费行为;广义上讲,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的阅读活动。从文学消费的广义概念上讲,网络文学是文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人們阅读的成本,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从而引起文学消费内容和形式的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消费虚拟化

  与传统的纸质载体不同,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以虚拟的网络为载体,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消费行为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当前,我国文学网站数不胜数,以文学命名的网站多达300余家,其中较为出名的是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晋江文学城等,这些网站的兴起和发展为文学创作和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读者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提供了良好平台,使文学消费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文学消费通俗化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读者可以博览群书,却无法做到博览全书,甚至由于作品数量太多,读者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很难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一本书,因此,大多数人选择从作品的题目和简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阅读方法也逐渐由深阅读向浅阅读发展,快餐文化盛行。文学创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消费心理,文学作品内容、语言日益通俗化,作品内容更加直白、通俗易懂。

  (三)文学消费目的娱乐化

  文学阅读的目的不外乎获取知识和休闲娱乐,在数字化时代,休闲娱乐的作用被不断扩大,正日益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阅读的重心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文学消费图像化的趋势明显。相对于文字表述的形式,人们更倾向于以图像为表现形式的阅读,能够使人不假思索,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娱乐的心理需求。其次,文学消费的娱乐化还体现在文学创作者对读者的媚献,为了迎合部分人群释放压力的需求和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创作者不追求作品质量,一味迎合部分读者的娱乐心理,导致文学作品的质量不断下降。

  (四)文学消费群体平民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只需要手机或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进行阅读,而且阅读的成本不断降低,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的消费壁垒,使文学作品真正成为平民消费的起、乐于消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文学的受众仅限于贵族和知识分子,平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而在数字化时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阅读都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只要言之有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选择适合自己文学作品,并对这些作品加以评论和传播,大大降低了文学消费的门槛,因此,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具有显著的平民化特点。

  二、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文学消费呈现显著的、区别于传统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进步,同时也为文学消费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降低

  随着文学作品的平民化、通俗化,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不断下降,对高质量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文学创作方式带来了颠覆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网络文学创作中,其中,也包含传统的作家,逐渐由传统的纸质创作投入到便捷的文字编辑工作中,这种简单便捷的创作方式大大简化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产量,为创作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这种创作方式也导致文学作品“推敲”过程的消失,读者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共鸣、深层次的思考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追求感官刺激的娱乐化内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正在一点点消失。

  (二)图像化不断蚕食文学作品的空间

  当前,图像化的内容深入我们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无形之中蚕食着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例如,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而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正不断的缩小,甚至有些人得出“图像取代文学作品”的结论,如何正确看到图像化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是我们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三、数字化时代文学消费的建议措施

  针对上述文学消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一)培养高素质的创作群体

  针对网络文学作品文学性不断降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创作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主动降低了对作品质量的要求,甚至很多创作者不在乎自己创作的是什么,一味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和心理要求,创作的目的不是传播自己的思想,而仅仅以经济利益为追求,进而对文学消费的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学创作者,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创作一批积极向上,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文学性的作品,改善网络文学创作环境,提高文学作品质量。

  (二)积极促进图像与文学的结合

  从文学作品改编的实践经验来看,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作品能够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从而扩大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提高文学作品的销量。而影视剧作品的制作质量是影响文学作品的消费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质量,提高文学作品创作水平,尝试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电影,并加强对编剧人员的培养,从而创作出高品质的影视剧作品,反过来刺激文学消费,实现图像与文学的共同发展。

  (三)消除数字鸿沟,扩大文学作品受众

  随着我国“提速降费”政策的提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和规模必将不断扩大,读者的群体将不断扩大,农村人口的文学消费意愿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降低文学作品的门槛,建立适合于该部分人群的文学平台,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平台的知名度,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使更多的人接触数字化文学作品。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文学作品创作、传播和阅读呈现新的特点,并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笔者分析了当前文学消费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改善文学创作环境,提高文学作品质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文字消费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勇.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J/OL].中国培训:1[2018-03-26].

  [2]胡友峰.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消费”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6,36(05):29-37,20.

  [3]张春玲.消费文化语境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3(06):192-193.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