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民歌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歌唱魅力,是继承发扬的重点之一,也是高等艺术学校教育创新发展音乐歌唱艺术的有效推动点;可以说,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传承的有效对接会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多样化发展增添色彩。
《艺术探索》(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本刊致力于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艺术研究,积极响应、贯彻、遵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发表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等专业学术论文及作品。
一、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的有效对接
大自然赋予了鄂伦春人民广袤无垠的林海及生态环境,从而赋予鄂伦春人以游牧狩猎、采集捕鱼、农耕独特的森林生活方式。狩猎采集成为传统的鄂伦春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狩猎歌唱文化随之而产生并发展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1.猎歌文化传承的对接
在鄂伦春的林海中,鄂伦春人住着简陋的“撮罗子”,在清澈的河流、美丽的鲜花的陪伴下,点燃神圣的火焰,唱着猎歌,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生活。虽然,大自然赋予鄂伦春人的美好生活和得天独厚的猎物;但是,狩猎生活也伴随着艰难与困苦的状况。为了挑战恶劣的生活状况,传统的鄂伦春人狩猎使用弓箭、枪捕猎,并以猎马、猎狗和驯鹿作为助手,在高高的兴安林中风雨无阻的穿行狩猎。这些狩猎生活的各式各样的情景、每个热闹的场面、狩猎所用的每件物品都成为歌唱的创作要素,并使得狩猎歌唱音乐文化延续传承。然而,鄂伦春人在狩猎期间禁忌吵闹、唱歌或跳舞,猎歌不会发生在狩猎过程中演唱;因为,那样狩猎的鸟兽会被吓跑,以至于狩不到猎物。但在狩猎前人们为了表达的喜悦心情,猎手经常会演唱,鄂伦春人狩猎后也会用猎歌赞颂勤劳勇敢的人们,歌唱大森林的哺育、大森林的美。在日常生活中猎人也会用猎歌赞扬对山乡热爱及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可见,森林文化塑造了鄂伦春别具一格的民族个性和特有的音乐艺术内涵。这就要求高等艺术学校教育要从民间生态文化中挖掘艺术形态的原始性,抓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对音乐艺术有效的对接继承。
2.酒歌文化传承的对接
鄂伦春人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林岭较寒冷的地带,冬季天气特别寒冷并常伴有漫长严酷的暴风雪,这种客观生活条件塑造了鄂伦春人爱饮酒的习惯;饮酒不仅为鄂伦春人驱寒,还能缓解狩猎生产劳动的身体疲惫;但是,鄂伦春人不允许嗜酒无度,赞成有节制的饮酒。可以说,饮酒文化不仅是鄂伦春人外狩猎生产的必备品,更是人民生活宴席中的必需品。鄂伦春人们的饮酒文化油然而生的自然是酒歌的音乐文化。饮酒不仅能激起歌唱雅兴,更有益于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这塑造了鄂伦春人能歌善舞的酒歌文化。酒歌文化内容是鄂伦春音乐歌唱文化最富于特色的部分。鄂伦春人不仅会在狩猎休憩时饮酒即兴哼唱小曲,而且更会饮酒欢歌庆祝狩猎满载归来;不仅会在节庆之时饮酒欢唱赞美幸福生活,更会在朋友欢聚时即兴添词自编曲调歌唱生活状况、家庭美好,诉唱着内心的真挚问候。可以说,鄂伦春酒宴音乐文化不仅显示了其民族酒宴文化的独特性,更显示了鄂伦春民族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人性化。总之,鄂伦春酒歌充满鲜明的艺术个性——宣叙性、即兴性。这不仅要求艺术工作者不仅要继承弘扬其文化,更要实现高校教育的有效对接。
3.情歌文化传承的对接
鄂伦春的情歌文化是鄂伦春人用歌唱来表达爱情的一种音乐文化。情歌文化与鄂伦春的婚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鄂伦春民族的婚姻制度是较为严格的。其一,同一氏族的男女不可以发生不正当关系,违反这婚姻制度,处分严厉,甚至被绞死。其二,年轻人到了婚嫁的年龄,缔结婚姻都由父母包办。由此,父母包办婚姻会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后感情不和谐,导致私奔和离婚者时有发生。这些传统的婚姻制度钳制着鄂伦春男女婚姻的爱情思想观,但是,在其他民族自由婚姻的影响之下,鄂伦春民族的一些青年男女反抗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由此产生了反对传统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的情歌。其情歌内容丰富赋予民族艺术特色,表达了年轻人追求爱情自由,也表现了年轻男女对婚姻幸福的向往。由此不仅产生了描写年轻人谈情说爱为内容的情歌、也有描绘争取婚姻自由的逃婚歌曲;作品不但表达对意中人爱慕的恋曲,也体现了鄂伦春情歌文化的多样风格。其情歌演唱含蓄委婉,表达了对意中人爱慕之情,同时又具有试探性。另外,在鄂伦春族婚姻求定亲过程来看,求婚时的情歌演唱气氛活跃、场面热闹,情歌演唱也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性,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求亲中一定要有“对歌手”,“对歌手歌唱程度的好坏,关系到婚事成败;歌手要具备见什么唱什么的能力,女方提出各种怪诞的问题时,要求男方的歌手要在歌唱中巧妙答好,得到女方的赞许。”然而,在鄂伦春族婚庆大喜的日子里,酒、歌、舞融为一体,酒过数巡便会歌声大作、翩翩起舞,鄂伦春人会欢歌笑语热闹到深夜。歌唱内容不仅会表达对新婚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祝福,也代表新人红红火火日子伴随一生。总而言之,情歌不仅表现了大山林婚姻情感生活的丰富性、艺术性、文化性,也表达了鄂伦春年轻人们追求纯真的爱情、自由的愿望及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其作品曲意深远、情感真挚绵延,旋律赋予跌宕起伏的艺术特征。可见,鄂伦春民歌仍以独特的歌唱艺术形式存在,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的有效对接是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鄂伦春民歌音乐艺术的独特音乐语素,即民歌的歌唱语言及音乐构成有效对接
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的音乐元素有效对接是继承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点。从音乐理论上讲:“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完美融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人们表达思想及情感的基础,也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民歌艺术歌唱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的语言结构及音乐组成元素密不可分。因此,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演唱艺术的有效对接必须抓住其语言的个性及音乐构成要素的特征。
1.语言特色传承对接
鄂伦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鄂伦春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其歌唱语言通过口传心授在生活中被创造、发展、传承;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的地方民歌,饱含着浓浓的原始森林及乡土风情的味道。例如:鄂伦春民歌歌词具有典型的粘着性,讲究对声、头韵、谐尾声合辙押韵,也有压中韵和押尾韵,歌词的元音和辅音有规律的组合不仅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叙述性、即兴性。由于语言的这些独特个性,在演唱作品表达思想感情时,显现出其音乐富有特色、味道浓厚、格外连贯圆滑,乐段于乐句抑扬顿挫的韵律和错落有序的和谐美。可以说,鄂伦春民歌的语言特点是传承对接的最有力的切入点,其特色值得高等艺术学校教育去探索、学习、弘扬的民族音乐魅力。
2.语调的特征传承对接
鄂伦春语言的语调掺杂着语言本体的黏着性特点,四声没有明显的分离性,四声的黏着性相互搭配进行,重点突出阴平声。鄂伦春民歌的演唱的技术主要特征体现在语言语调的长音直声技法,这主要来自于语调的特殊运用。如:长音运用在阴平直音持续上,原音高平直送出,并配合着高腔、拖腔及甩腔运用,从而使演唱声音高亢嘹亮。另外,语调与滑音配合运用较为频繁。如:上滑音运用在语调的阳平声调,阳平声调稍低,从而使发音具有上滑的特征;而下滑音产生于直滑去声运用中。值得一提的是,黏着性语言的律动感及婉转性主要体现在上声中。在语言读音中,上声实质是阴平声与阳平声的结合,并在语言实践中发挥重要的的作用。总之,鄂伦春民歌演唱语言的语调特性不仅源自于音节组合、重音、语调等方面特点,更主要体现在错综复杂组合高低富于变化的语音特征;由此,富于鄂伦春语言抑扬顿挫的特点,增强了鄂伦春民歌的律动性和流动感。因此,在鄂伦春民歌语言艺术中,语调的特征不仅要继承弘扬,更要充分借鉴运用其艺术价值。总之,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语调的特征传承对接不仅能充分展现文化继承的艺术性,更能体现鄂伦春歌唱文化的艺术魅力。
3.鄂伦春民歌音乐创作元素传承对接
首先,鄂伦春民歌的峰峦跌宕的旋律代表着鄂伦春森林音乐文化个性特征,也展现了鄂伦春民歌的艺术表现力及音乐内涵;其旋律的特征体现了鄂伦春人民生产生活、音乐思想、文化创作,也展现了其音乐的个性美感及借鉴价值。首先,鄂伦春民歌旋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旋律装饰音,如:前倚音、后倚音、托腔音、甩腔音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装饰音都是在歌唱中有感即兴的运用,在即兴运用时不仅对旋律起着独特的华彩推动作用,增强了民歌演唱的艺术表现力;也使旋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其次,起承转合古诗体的结构,规整简洁的曲式,实足的韵律,推动歌唱艺术朗朗上口。其调式调性以古朴“四音列和五声调式为主,三音列、六声、七声为辅”,充分展现了鄂伦春民族音乐文化的个性。再次,简洁明快的节拍节奏,不仅溶入到鄂伦春民歌的个性之中,也使人感受到那潺潺河水的敲打音和水边嗒嗒作响的马蹄声。其节奏节拍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来源于鄂伦春狩猎文化与生活,长短点节奏类型来自于狩猎时的马蹄行走声音,其特点是节奏跳跃活泼并富于不稳定的动感。另外,在鄂伦春音乐的旋律中,长短点的节奏类型与语言重音及装饰音的运用更为常见,赋予特色。长短点的特点不仅对鄂伦春音乐旋律具有强大的推动性,也加强了语言诙谐、幽默特性,展现出鄂伦春人风趣的性格。
总之,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音乐元素有效对接是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鄂伦春民歌传承的有效对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等艺术学校教育与继承弘扬鄂伦春民歌艺术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效对接,全面把握民歌的本质特性;而且更要从实践中将其民歌创新有效对接,增强地方民歌的表现力,展现鄂伦春地方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亚兵.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秋浦.鄂伦春社会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3]吴雅芝.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文化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4]白兰.鄂伦春族[M].民族出版社,1992.
[5]白亚光暴侠.鄂伦春民歌选[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7]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