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们从单纯的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逐渐转变为了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而绿色创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顺势而生,激励与引导当代青年进行绿色创业。本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碧水源这家企业为例,对绿色背景下的创业管理实践进行探讨。
《城市建设》(旬刊)创刊于2008年,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联合国全球人类发展中国协会指导,国资委·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承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期刊。
1.绪论
1.1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且水污染严重的国家,北方的水资源性缺水和南方的水质型缺水推动了我国对于高品质再生水的刚性需求,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市场巨大。膜技术是解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核心技术,膜技术产业同时占据了节能环保、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各国的大力支持和扶植。目前,我国的膜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行业背景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制膜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瓶颈也在尝试性突破,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膜产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膜材料的研发和销售、中游膜组件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下游膜工程应用。
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工业经济大力调整结构、转换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分离膜产业正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膜材料产业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方向发展;膜技术对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显著增强;膜技术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膜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
1.3 研究方向及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在绿色发展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创业管理实践。以碧水源这个企业为例子,深入研究讨论创业管理实践的意义。
2.案例简介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归国学者创办于2001年,属于高科技环保企业,成立不到10年就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总市值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的国开金融持有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主要股东。多年来,碧水源以创新为灵魂,矢志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思想者,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与机制创新为三大引擎,已发展为产业链最全的膜技术企业之一;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领军企业;环保行业及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中关村自主创新著名品牌之一。
碧水源坚持以膜技术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工程建设、水务投融资,以及民用商用净水设备。
3.案例分析
3.1创业时社会背景
3.1.1 政策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强水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发展努力的方向,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也为我国的环保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务院于2012年8月6日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把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标由2010年的“77%”提升至2015年的“85%”。“十二五”期間,我国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重点工程方面的规划投资高达23660亿元,这有利于我国的环保企业开拓市场。
2001年,“膜生物反应器”被收录至《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2012年,科技部印发的《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突破相关膜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形成5至8种关键膜材料实现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膜生物反应器为污水处理技术”连续多年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都将“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列为一项重点支持技术。《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加快推进“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化列为“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加以支持和推广。
3.1.2 需求的增加
用水需求的增加: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平方米,为用水紧张国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预计我国用水高峰期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
因为用水需求的增加,而水资源确是紧缺资源所以对于污水净化的需求便大大加大。国家对于污水治理的投入加大,开发膜技术也就势在必行,借着这股东风,也就使得碧水源有了最好的创业环境。
3.1.3 公众环保节水意识的觉醒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公众除了关注自家事情也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了,他们也愿意拿出时间来对国家关注的一些事情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也开始关注节水、节电和环保了。而随着公众的这种节水意识的觉醒,带动了一系列的节水产业,而碧水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碧水源借着这股潮流,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并一举拿得这一产业的龙头地位。
3.2 创始人的正确战略规划
3.2.1 总体战略
碧水源公司以“解决‘水脏、水少、饮水安全的水环境问题”为使命,以“成为中国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增加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依靠力量,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的创新力量”为愿景,把“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膜技术高科技环保企业,全面参与全球水处理技术市场的竞争,并成为我国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提供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依靠力量”设为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3.2.2 阶段战略
第一阶段:加大产品及市场开发力度,规模化生产膜产品,确立在污水及饮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品牌优势,布局国内外部分市场,用8-10年时间成为国内一流的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二阶段:巩固并扩大在国内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及市场地位,大规模生产膜产品,确立在国内膜产品及环保行业的领先地位,布控全国市场,用10-15年时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污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大规模膜产品供应商。开展净水器销售、固废处理、给排水工程以及大气治理等新业务。
第三阶段:开拓国际市场,先进行多国扩张,然后再实现全球化扩张,用20-30年时间成为国际一流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整体方案提供商、大规模膜产品生产商、净水器销售商、固废处理商、大气治理商及水务运营商。
3.2.3 市场战略
碧水源运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将现有产品或服务引入新地域”,与多个地区的水务公司采用合资或联营形式先后成立13家合资子公司以及1家控股子公司,进入多地的水处理市场。加大对新地域市场以及对未饱和市场的开发力度,建议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可采取增加营销渠道、加强品牌管理以及广告促销等策略,以在新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在定价策略方面,由于碧水源公司在膜产品及工程实施方面的价格比国际竞争对手低且大部分项目“均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因此公司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招投标定价法,寻求一个最合适的竞争价格,不得为取得合同机会而将报价压的低于成本,导致公司经营情况恶化,也不得将报价定得远远高出边际成本,以免失去取得合同的机会。
在促销策略方面,可采取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及宣传等促销策略。可从公司和产品两个方面进行促销,如通过名人代言、发表商业新闻或广播、电视等媒体上获得有利的报道等方式进行促销。在产品层面采用广告、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相结合的组合策略,如通过电视、展览会、示范表演等活动进行销售促进。
正是在当时的背景支持以及企业创始人文剑平正确的战略指挥下使得碧水源的创业能够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这正是他借助了所有有利条件的结果。
4.结束语
绿色创业不仅仅是指追求在成本、创新或是营销方面的优势而实现绿色化,或是创立一个提供环保类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型企业,这种绿色创业是短板的、局部的;而真正的绿色创业是建立在环境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市场导向、个体推动的价值创造形式,或是出于绿色化目的而创建新企业,并且这类企业是以“可持续”为目标,这种绿色创业是长期的、全面的。
綠色创业往往对于企业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要求较高,事实上绿色创业是机会和创新导向的,这意味着创业者抓住可加以识别和利用的环境机会,并在实现取得经济利益的目的。碧水源正是抓住了国家政策支持的机会,才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利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机会,实现了绿色创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成功完成了创业并将企业扩大成了整个行业的龙头。
参考文献:
[1] 贾志谦.膜科学与技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振宇.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J].环境保护科学.2005, 31(2):21-23.
[3] 李华晶,李永慧.绿色创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2.
[4] 郑秀芝,创业决策研究观点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J].2011(12):104-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