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钓产业对拉长渔业产业发展的链条,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和渔业资源保护均具有重大作用,象山县海洋资源丰富,文章通过分析该县发展海钓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海钓产业的发展路径。
《海洋信息》本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以海洋事业发展为中心任务,紧密围绕“发展”、“经济建设”的要务、中心、着重报道国内外各类海洋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海洋信息化建设与海洋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推动我国海洋信息化进程服务,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服务。获奖情况:多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部级优秀期刊。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海钓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象山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型海钓,打造成为象山旅游的IP,通过举办海钓赛事,以扩大滨海休闲城市影响力,从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一、海钓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钓作为世界最为流行的海洋休闲旅游运动,在全世界拥有超过6亿的粉丝,产业涉及游艇、媒体、旅游、钓具、运输、会展等,目前,国内外海钓产业主要呈现四方面发展态势。
(一)基地化管理
由于海钓经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发展模式主要为基地式专业化协作,使资源保护、品质服务、应急体系进入一体化的管理状态。如山东省建设10个规模海钓基地。
(二)企业化运作
通过建立专业海钓俱乐部规模运作模式,按市场规则经营,按规定程序操作,将散状的海钓队伍集聚成正规的海钓组织,推动海钓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如舟山市实行俱乐部规模化运作,海钓爱好者保持年均20%的增长。
(三)节庆式推进
节庆和赛事是海钓产业运作最为有效的营销手段,成为各地最为普遍的做法,通过产业整合,充分挖掘、利用人文历史资源,把海钓品牌做强做大。美国夏威夷科纳从1959年起已连续举办58届赛事,实现海钓和海岛旅游的完美融合。
(四)精品化发展
海钓产业作为海洋旅游的高端产业,与高尔夫、骑马、网球被列入四大贵族运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海钓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海钓与钓具、游钓艇、海洋观光、俱乐部等融合发展,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品化发展已成为趋势。
二、象山县发展海钓产业的优势
象山县是典型的半岛县,海钓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参加海钓人数不断增加,海钓已成为现代化滨海城区一项重要休闲功能,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影响力。
(一)良好的发展态势
象山县海钓历史悠久,塔山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鱼钩,以及陶网坠,就是很好的佐证。2007年编制了《象山县海钓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钓区和发展重点,成功举办6届国际海钓节,全年参与海钓人数达10万人次,石浦港高峰时有200多艘船出海海钓,特别是禁渔期延长至4个半月时间,通过海钓产业带动发展“渔家乐”、陪钓、船艇租赁等休闲渔业项目,实现渔民“出海不捕鱼,转产不离船”。
(二)便捷的区位条件
象山县地处中纬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南缘,背靠宁波、杭州、上海、温州等国内主要客源地城市,具有强大的旅游消费力支撑基础。特别是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全线贯通和G527国道建设,将进一步缩短与宁波市区以及沪、台、温等地距离,海钓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三)独特的鱼类资源
象山港、三门湾属于深度嵌入式海水内湾,又是舟山渔场的接壤和延伸,大量的浮游类、贝藻类生物为湾内外的近海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目前已发现可钓鱼类品种多达30种。渔山列岛所处的特殊位置又是南北冷暖水团必经的剧烈交换地,形成了我国目前极为罕见的鲷类繁育、育肥通道和外洋真鲷集聚地,被称为“亚洲第一钓场”。
(四)理想的海钓环境
象山县海域仍保留著相对完整的岛礁和生物资源,全境有岸、矶、滩、船、筏等35个海钓功能活动区,钓位空间容量3465个,全年海钓时间长达8个月。象山县钓地功能互补,适宜于中高档消费者的专业矶钓、大众化体验性近海的船钓和海上亲水体验活动,目前大众化消费的海钓约占70%以上,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三、象山县海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钓是稀缺资源,是一个地方特定资源,也是脆弱资源,象山县海钓产业前景看好,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持续高涨的旅游市场催化着海钓需求快速增长,而海钓作为新兴产业相关立法相对滞后,省市县对海钓船、钓客等没有相关管理规定,产业运行、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均无章可循,对海钓从业的执法依据只能是按照现有的渔业、海事、边防等部门原有的相关规定执行。海钓业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未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严重制约海钓业持续发展。
(二)安全隐患较大
海钓运动是一项相对危险的运动,海上安全涉及主管部门繁多,鉴于谁牵头、谁负责的责任制,一些主管部门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海钓又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生产、活动单体,目前一些没有海钓经验的人也可以成为海钓组织者,散户自行管理必然出现失控现象,造成海钓事故多发。诸如海钓船规范改造、船员培训、限载控制、意外保险、应急预案、进出港报告制度等,如果不是公司化运作,监督工作很难着落。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
象山县海钓产业缺乏实力型企业市场化运作,低层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影响产业规模化发展。如渔山海域2016年共有象渔供海钓船35艘,2017年已经增加到80余艘,但大多以个体运行为主。象山县在渔具生产、渔饵开发、综合配套建设等方面都是空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专业人才缺乏
海钓产业发展提升需要一大批经过训练的安全员、导钓员等专业人才,象山县培训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由于缺乏专门人才进行海钓活动策划,导致象山县海钓品牌传播弱化。
四、加快象山县海钓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象山县要深化海洋管理综合创新,结合国家海洋牧场、国家海洋公园建设,在海钓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海洋经济新亮点,推进“海上花园”建设。
(一)理顺海钓管理体制
加强领导力量,成立专门的海钓产业发展领导机构,落实牵头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海钓管理制度,把海钓产业纳入休闲渔业发展范围,出台《象山县海钓管理办法》《象山县海钓资源保护条例》,在海钓船只审批、海钓经营管理、岛礁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突破,实行捕捞特种许可证制度和会员制,实行有偿收费和限量海钓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法部门刚性管理与协会柔性管理相结合,要求出海船只必须按照限载人员数进行最高人员数量保险,未保险的一律不允许出海海钓。
(二)强化产业发展引导
聘请专业团队开展海钓资源调查,挖掘海钓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海钓,修订完善象山海钓产业发展规划,分区域进行开发,将海域划分为游钓利用区、特定赛事活动区、保护治理区和保留发展区,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旅游岛进行培育。加强产业扶持,出台海钓船建造指导性规范要求,对原有生产性渔船进行改造、投资建设海钓基地、筹建海钓俱乐部(公司)的企业与个人进行以奖代补,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强组织化建设,将海钓船纳入海钓俱乐部统一管理,积极推行环保钓鱼、生态钓鱼和永续钓鱼方式。大力举办海钓节,鼓励海钓俱乐部引进各类海钓赛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海钓产业。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钓场游步道、钓点平台、岛上靠泊点及应急救助等设施建设,建议在石浦、爵溪、黄避岙等地划出海钓专用码头,分海钓区域按对应码头进行停靠,严格按进出港时间进行管理。建立陆地海钓培训体验中心,供不能出海的人员体验,建议在大目湾内湾建立钓场,游客可以直接进入钓场体验。加快钓场通讯、后勤给养、医疗保障及应急救助等设施建设,落实海上救助、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成立海钓志愿者协会,由海钓俱乐部和海钓船组成海上急救队,发生情况时快速有效进行救援。
(四)培育海钓人才队伍
海钓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建议结合渔民转岗转业培训,由县海洋与渔业局、县旅委与海钓协会、海钓俱乐部、海钓经营企业联合开展海钓从业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海钓人员安全知识、垂钓技术、礼节礼貌、旅游知识等培训,培养合格导钓员、管理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招聘制度和程序,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为专家和高职称人才提供优良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能够代表象山钓技水平和象山精神的竞技代表队,把象山“海钓天堂”的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度假休闲者。
(五)健全海钓产业链
大力挖掘象山县海洋文化,丰富海洋产业,加快海钓产业化进程,促进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海洋产业品牌内涵。推进大众化钓场建设,与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相结合,规划和开发海岛旅游时,将海钓产业融入主题岛屿开发,依托檀头山、松兰山、花岙岛等景区建设大众化钓场,结合人工鱼礁区、网箱养殖区,发展渔家民宿、海钓体验区。探索发展专业化远洋船钓,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和资质要求,开发200海里外的东海钓场,以满足高端人士需求。坚持专业海钓与大众海钓发展相结合,将海钓作为旅游产品与各大旅行社合作,纳入旅游线路,推出网箱钓、岸钓等休闲海钓活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海钓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海钓产业,向钓具行业、饵料加工、船只维修等产业链延伸发展,形成配套齐全、服务优良的海釣产业体系,从而把象山县打造成面向国际、国内一流“海钓天堂”。
参考文献:
[1]韩政,张泽承.海南海钓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6(06).
[2]王依欣.我国海钓基地建设推进路径的探讨[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04).
[3]祝勇.海钓产业或成海南特色项目[N].海口晚报,2012-01-09.
[4]李欣,刘舜斌.舟山海钓产业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2011(01).
[5]王依欣.中国海钓的产业化之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9(02).
[6]吴思强.日照大力发展休闲海钓产业[N].中国渔业报,2016-11-14.
[7]蔡晓芸.宁波象山举办首届国际海钓节[N].华东旅游报,200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