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和水墨画在创作上有一定的趋同性。将水墨画的泼彩、没骨、勾勒等手段运用在水彩画中,灵活运用直到得心应手,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心师造化的效果。在创作中,娴熟的运用两种绘画的技法和技巧,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天然的效果,进而与道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新美术》在介绍传统艺术和现代具有创新意义的美术作品之外,还着重刊登中外美术理论研究论文,并致力于将艺术史研究纳入人文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思想的关系问题,注重与艺术相关的人文科学的前沿问题。
引言
中国水彩出现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可以说到现在,水彩画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陷入到一种固步自封的尴尬阶段。水墨画与水彩绘画都与水密不可分,二者有相通之处。水墨画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只不过是在现代这个时代下,中国的绘画艺术不断发展,种类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将传统的中国画成为水墨画。无论是水彩绘画,还是水墨艺术,都是我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全球化趋势下,“中西合璧”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水墨画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了全新的视野,积极将一些现代元素和现代绘画技法融化到水墨画中。西方的水彩画也是如此,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从水墨画中吸取一些优势,运用到水彩画中。水彩绘画和水墨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惑和全新的挑战,却也是一次极佳的发展机会。
一、水彩画和水墨画的简要分析
水彩画,单从字面上来讲,是指将水和彩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彩的作用在于提供各种色彩,为绘画的颜色和造型服务。而水则是起着调和色彩颜料的作用。正是有了水的调和,才能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流畅性。对于艺术造诣较高的画家而言,他们在创作水彩画时,更注重画面呈现的韵味。而水彩画的韵味表现与水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水彩画与其他绘画相比,尤其突出的特点是明快、简洁和直抒胸臆。
水墨画则是以宣纸为媒介的一种绘画艺术,使用的是水和墨两种材料。水墨画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创作了一幅幅流芳千古的名画。比如,齐白石、徐悲鸿等。水墨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艺术精神,水墨画的一大艺术特色是其中的留白艺术。画家可以通过留白技法来表现其思想的精髓,以及其意识的传达。
从水彩画和水墨画的定义上来看,二者虽有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存在许多共性联系。目前,我国有很多画家都对水彩画和水墨画做出研究,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比如张铁山的风景、张举毅的花卉和关维兴的人物等,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而他们结合的重点在中国绘画的大写意表现手法上。而有另外一些画家研究的重点则是在于将水墨画中用水和水彩画中的色彩结合起来。无论是哪种研究,都离不开“水”这个桥梁。
二、水彩绘画艺术与水墨艺术在材质和精神上的趋同
无论水彩画,还是水墨画,都离不开一个“水”字,都于“水”有着天生的联系和亲和力。在画家作画时,其对水的掌握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画家本人的绘画水平。作画时,需要用水来调色或者是调墨,此时对水分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直接关系着作画的效果。不同比例的水分,可以满足不同的绘画要求,干、枯、浓、淡、湿等可以呈现出不同韵味。水彩绘画技法把握的一个重难点在于对水应用的熟练程度。水彩画用水做调和剂,又由于水彩颜料具有非覆盖性。也就是说,一旦描在画纸上,就会形成鲜亮的一笔,其中最受重视的又是代表饱和和亮部的最先一笔。其他部分则是在这最先一笔的基础上,采用渐次变深的方式“让”出作品的亮部。
在中国画中,则是以水调墨,与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千百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水墨画的大家,他们对水的驾驭能力早就登峰造极。水墨画起源于中国,相对而言,中国画家对水的驾驭能力显然要成熟得多,也有经验得多。如果能够将中国水墨画中干湿交替和留白等技法、以及其中呈现的空灵感和虚实感应用在水彩绘画中,那么水彩绘画艺术将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可否认,水彩画和水墨画在创作上有一定的趋同性。另外,将水墨画的泼彩、没骨、勾勒等手段运用在水彩画中,灵活运用直到得心应手,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心师造化的效果。在创作中,娴熟的运用两种绘画的技法和技巧,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天然的效果,进而与道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绘画艺术的最高追求。
三、水彩绘画艺术与水墨艺术中“水”意识的体现
在水彩绘画艺术中,融入水墨艺术,要掌握好水分的利用,因为画中虚实关系的调节很大程度依赖于水分的应用。在水彩绘画中,结合水墨艺术的特性,充分发挥水分本身具有的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绘画中“水”的空间意识
水墨画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空间意识的表现。水墨画的特点比较像中国人的性情,含蓄而简洁,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一般来说,能够省略的部分是一定会省略的,他们喜欢留给观者无尽想象的空间,将画的意境推到画面之外。有时候虽然只是水和墨勾勒出的寥寥数笔,却能创造出朦胧的艺术效果,在画家笔下流露出的是简单的思想和无尽的智慧。古人在作画的过程中,十分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而这种讲究不仅表现在技法层面,还表现在哲学思考的层面上,而水分的空间意识则可以很好的将这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水彩绘画艺术,在进入中国之后,通过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空间艺术逐渐凸显出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局限并且形成焦点透视;二是没有光影虚实在客观空间上的约束;三是不受瞬间时态的约束。
(二)绘画中“水”的时间意识
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表明,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成败都在一个字上,就是“水”。水分是水彩画和水墨画互相借鉴的关键,而水分的运用,不只是与水分的多少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为水分会由于在宣纸或其他媒介上停留的时间不同,呈现出同的状态。掌握水在纸上停滞的时间来表现出水彩画的丰富性和层次行,使得水彩画从整体上来讲更具意象的空间。水彩画是水和色交互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一点,则能更好的理解时间意识在水彩画中的形式和内涵。比如,有画家曾这样讲过:“形成的带有较强随机性的水痕,这样的画面会产生奇妙感觉的变化,给画面带来酣畅、淋漓、明快、清新的视觉效果,能够较好的利用水分的时间意识。”根据这种观点,那么在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水墨画中的水迹和瘢痕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能在水彩画中构建如同水墨画中一样的独特语言。画家在作画时,在建立时间意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地域需要采取不同的时间表现方式。比如同样是冬天,在东北作画和在海南作画,画家所使用的技法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温度、湿度的不同,都会影响水的表现力。所以,对于水彩画的画家来说,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熟悉水的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水的时间表现方式。
(三)绘画中“水”的创新意识
水是流动的、流淌的。将水应用在水墨画和水彩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水的创新意识。水流淌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画家只有熟悉掌握了水的流动方向,才能更好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水,从而达到艺术家想要的效果。无论是水彩画家,还是水墨画家,都需要了解水,抓住水在每一瞬间的情绪,充分呈现在画面中,使得其画面中的每一处水都是有情感的,都成为不可复制的。我们可以利用创新意识来判断一个画家其对水分的处理是否恰当。因为一方面,水分的恰当应用,有助于更好的表现出所画题材,从而达到更好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不同水分的应用,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画面中物象的量感、质感和空间感。水彩画和水墨画的创作都离不开水的应用,而水分的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水的特性,辅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哪怕是同一滴水都能表现出千百种姿态。
四、总结
水彩绘画艺术与水墨艺术都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共通点在于水的运用。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水彩画要在中国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借鉴水墨画的风格和技法是非常必要的。水彩画中能够体现出水的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和创新意识,正是来源于千百年来中国人研究水墨画的经验。两种艺术间的交流与融合,势必会促进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