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精准扶贫工作中退耕还林的应用

时间:2018-06-06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精准扶贫工作中退耕还林的应用的相关内容,本文就是通过对退耕还林的定义、贫困的定义以及怎样实施精准的扶贫工作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且本文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山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新一轮退耕还林;精准扶贫;作用

  1引言

  在我国,特别是在贵州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新一轮退耕还林不仅能促进生态发展,还能使新的科学技术得到推广。对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促进了植被的恢复。更加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新一轮退耕还林不仅能够使得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得以有力推进,还能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速度。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这个项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的作用也慢慢显现出来,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新技术与新经验。但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1]。

  2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凡25度以上坡耕地都要求退耕,但也要农户自愿、退耕后种植什么树种(生态林或经济林)等。农户在这些问题上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另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农户能够得到每亩土地1200元的管护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的地块都是土壤特别薄弱、坡度较陡、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石山地带和生态环境条件非常差的地区。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让生态林或经果林能够正常生长,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快速脱贫致富。农户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间作合适的农作物增加收入,从而又可使生态林或经济林得到有效抚育与管护。

  3贫困的定义与致贫因素

  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是两个常用来描述贫困最基本的特征的两个概念。收入贫困是指因物质收入比较低,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最低生活水平;人类贫困是指还需提高思想、文化、技术等基本素质以及社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以某县为例,对致贫因素进行分析。1)生态环境条件差:某县中的大多数农户都居住在边远的石山岩溶地区,该地区土壤贫脊,坡度较陡,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劣;2)物质财产缺乏:某县中能够用作耕地的土地资源非常少而且土壤较薄;农户往可耕作地块的路程很远或者没有通达的机耕道;灌溉设施与饮水设施缺乏等[2]。

  4新一轮退耕还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后,防护效益逐渐显现,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将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当地的林下产业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通过退耕还林,退耕农户可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打工或其它业务来增加收入,真正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于某县,其致贫原因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所造成、如果推广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既能对该县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又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条件、也能达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原则。其作用主要概括如下:1)增加农户收入,减少物质贫困。农户的收入从多方面均有增加。①政策补贴:农户会得到每亩土地1200元的管护补助;②生态林或经济林收入:某县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森林面积增加,今后农户可通过销售林果增加经济收入。③林下经济收入:森林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林下养殖或林下种植以及林下旅游等也能使农户收入明显增加。2)改善生态环境。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能够使石漠化严重的地块得到有效治理,随着林果的生长,森林植被面积的增加,地表生物的多样性以得到了很好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功能更加强大。使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在饮用水质量、农田灌溉等方面明显得到提高,使生态环境恶劣致贫因素从而得以缓解。3)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户一方面会得到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其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其造林技术、林木抚育管护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与技术水平都会逐渐提高,这对生态林或经济林的种植、管护以及产量等都会得到提升,这就加大了农户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信心,这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4)转移农村劳动力。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凡属于退耕的地块,就不需要花太多劳动力去耕作,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在林下搞种养植。如:在林下养蜂、养鸡或种植中草药等来增加经济收入、推进脱贫致富。5)提高农民思想意识。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农户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更多,其思想认识也会在交流过程中慢慢提高,农户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重要性的认识也会逐渐提高,他们也意识到要有文化和科学技术,才能脱贫致富。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会重视起来。这对提高农村思想觉悟、减少人类思想贫困、对精准扶贫起到根治作用。

  5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应改变退耕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现在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退耕农户很难完成造林与管护的任务,这会导致实施退耕后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建立“大户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引导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户,自愿与大户签订合同,解决缺乏管理能力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来管理,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实地实树,做好造林规划。由于各地农村的地理环境不同、农户传统思想观念也不同,很多退耕农户只愿意种植当地比较缺乏的乡土树种,这就会导致农户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积极性不高、政策落实难度大。所以建议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实地实树,结合农户意愿,规划好适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树种进行造林。3)技术服务不到位,应加强技术培训。绝大多数退耕农户的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都很低,在政策实施时技术指导也可能不到位,导致了林果的种植不规范、成活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所以要强调技术在林果种植中的重要性,增加技术指导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户、大户业主等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精准扶贫。

  6结束语

  新一轮退耕还林是精准扶贫的有力助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在选择树种、学习技术时要尊重农户的意愿,并进行实地规划,对各个环节工作的下达、完成时间等精确度合理把握,将政策对精准扶贫的作用尽可能大大地发挥出来,最终达到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梦龙.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7,(11):24-25.

  [2]赵亚萍.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452(3):72-75.

  作者:徐明芬 单位:黔西县永燊乡林业站

  推荐阅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由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实事求是地反映涉农科学领域的研究性成果,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奋斗。读者对象为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和国内有关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