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威胁。为了避免这种危害,要求施工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探讨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及施工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64年,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共同主办。创刊40多年来,《现代隧道技术》杂志紧紧围绕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技术进步,深受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人员的喜爱,是国内影响最大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期刊之一。
岩溶是由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的侵蚀、溶蚀、迁移、堆积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由于水的流通循环与岩溶相生相伴、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岩溶给人类的建筑工程,尤其是地下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施工及使用两方面。就岩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来说,溶洞的存在会使得围岩应力不均匀分布,并且这种不均匀分布通常无规律可循,这会使得隧道支护结构发生开裂,甚至引起隧道塌方,尤其是大型溶洞,不但会延误工期,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甚至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溶洞周围的岩质脆性很大,,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塌方,由于岩溶的发生、发展与水密不可分,因此一旦发生塌方,通常会伴随着突泥、突水,大量的泥沙夹水涌入隧道,不仅会淹没隧道,冲毁施工台车,造成施工中断,甚至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更为严重的是,当含水填充物不断涌入隧道,会造成隧道周边位移的扩大,导致地表开裂下沉,引发山体滑坡,使得整个工程建设毁于一旦。
即便隧道在施工中一切顺利,没有发生任何对施工不利的状况,由于岩溶的存在,隧道使用的可靠性也会大大降低。在地震作用下或车辆、采矿爆破等引起的震动下,隧道上方或下方的岩溶洞穴极容易发生塌陷,造成隧道不能继续使用,并且这些潜在的危险也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岩溶的产生、发展与地下水密不可分,而岩溶地下水的活动,在加重岩体质量和重量的同时,也在减小岩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这样,也会导致岩溶塌陷,毁坏地表建筑物,造成隧道停工、停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隧道岩溶超前预测预报
岩溶隧道的超前预测预报对于隧道工程建设尤为重要,据此,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地质状况,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岩溶给隧道带来的各项风险。根据前面的分析,隧道岩溶超前预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准确确定岩溶的位置及程度,其二是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突突泥或突水。就预报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地面预报与掌子面预报。其中地面预报方法主要地质调查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电磁法、重力勘探遥感信息技术等,它由于预报精度非常有限,因此,在埋深较浅的隧道工程中应用的较多。对于埋深较深的隧道工程,只能采取掌子面预报。
所谓掌子面预报指的是以已开挖段地质变化规律为基础,借助于高端探测设备进行探测,并参考设计时的勘测资料,对探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用以指导隧道的施工建设。相对来说,这种预测方法由于已知信息较多,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可靠度较高,精度也符合要求,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得也最为广泛。
就当前来说,掌子面预报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地质法、钻探法、物探和地质综合判定法等,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其中,由于科技的进步,各种探测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加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业的飞速发展,物探法这些年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了掌子面预报法的主流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探测的效率,也使得探测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而就物探法本身来说,目前研究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各类波的反射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为弹性波理论。各种波,如声波、地震波及电磁波均会在介质中传播并反射,反射的信号被采集解译后,可以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基本情况以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这种方法理论成熟,占用施工时间短,费用低、预报距离长短均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常用的这类方法有HSP、TSP、红外线探测、电磁波反射和层析反射等。
3隧道岩溶处理措施
3.1、岩溶段的超前加固处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事先掌握岩溶状况,并采取超前加固处理,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而现在的岩溶的超前预报技术以及帷幕灌浆技术、支护技术的发展,为岩溶段的超前加固处理提供了现实保障。当我们采用物探或钻探等方法探明前方所存在的隐患时,就可以注浆或超前强度支护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以便于隧道的开挖。
目前常见的预加固措施主要有锚杆、导管超前支护法及注浆或冷冻超前加固法。两种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经常交错综合使用。就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案来说,主要有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大管棚、超前大管棚+超前预注浆、冷冻法等方案。每种方案的适用性各有不同:超前小导管支护用于岩溶裂隙、充填粉质粘性土型溶洞的情况,超前大管棚+超前预注浆主要应用于充填泥砂型的岩溶管道及洞穴、充填淤泥型的大溶洞、充填粉细砂型溶洞以及富水型的岩溶管道的情况;冷冻法主要应用于含水砂层、富水粘土充填岩溶段围岩的情况。
3.2施工地质灾害处治措施。超前加固只是确保隧道能够顺利开挖,但是为了确保隧道的后续施工及投入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岩溶段进行全面的处治。这就要求既要减少对掌子面的扰动,也要对不稳定体进行永久加固处理。
岩溶段开挖施工的危险性高,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也数不胜数,为了减少对扰动,开挖的时候要缩小开挖断面、预留核心土。具体方法主要有台阶法和断面分部开挖法。其中台阶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台阶的形状向前推进施工,它又分为长、短及超短三种方案,其中长台阶方案中,上下台阶之间相距较远,上台阶要比下台阶超过0.5m,或5被的洞跨,短台阶法的上台阶长度在1~5倍的洞跨之间,这两种方案的基本做法均为上部台阶开挖后,进行支护,再进行下台阶的开挖,不影响施工进度。超短台阶从稳定性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速度慢,在实际工程中很少使用。台阶法通常用于极破碎围岩段的开挖,一般用于较软而节理发育的围岩中。
当开挖遇到容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或破碎严重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台阶法了,就只能采用断面分部开挖法。它是把设计的巷(隧)道断面划分成若干部分,进行二次及其以上开挖,最后达到巷(隧)道设计开挖断面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又分为台阶分部开挖法(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台阶分部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顾名思义,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边墙的施工方法。核心土起双重作用,其一是支挡开挖工作面,其二是利于施作拱部作初期支护,施工相对比较安全。单侧壁导坑法又叫CD法,它是将断面横向分成侧壁导坑、上台阶和下台阶,每步开挖的宽度较小,但是施工自由度较大。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工作面分成四块,先开挖一侧,再开挖另一侧,然后开挖上部核心土,再开挖下部台阶。这种方法能够较好控制隧道变形,但速度慢,造价高。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岩溶的具体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以便有效控制变形和坍塌。
3、结束语
岩溶对隧道施工及后续运营都会带来很大威胁。在施工中必须要通过超前预报技术,提前掌握岩溶发育的详细信息,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然后根据工程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后期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