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有什么联系的相关内容,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经常会被人们遗忘,但是却是弥足珍贵的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多现在的东西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是通过对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的联系来详细阐述的,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技艺;现代艺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工匠精神”,早已成为当下文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无法估测这种步伐能走多远,路向何方。每一门民间工匠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艺。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面对非遗保护思路的探索与创新,国家文化部及各省市都针对“传统技艺”针对“民间匠人”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活动,一是展示各地各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二是营造更多人群认识并参与保护的氛围;三是通过活动分析了解各地民间工匠精神的本质,探讨未来“传统技艺”“工匠精神”路向何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与现代艺术的追求,实质并不是矛盾的存在,非遗保护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允许在保护思路上的创新,鼓励一些艺术追求的创新。
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应该是相容是互补的,两者相遇应该是会碰撞出民族文化艺术火花的。近几年来,根植于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艺术、创意线下、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文化载入点的创意活动,不仅为一大批艺术家、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互动平台,更让广大人群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与当代的文化碰撞。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一度面临失传濒危的局面,有一部分技艺即将消亡。但近年来,无论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还是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都能看到手工艺的再度走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工百匠之说,各类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精美绝伦,内涵丰富。但比起一些西方国家,包括亚洲国家日本在内,我们并没有真正实效的探索出一套对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和匠人足够尊重的文化评价体系。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门类的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重新唤起匠人精神,反思匠人文化。传统手工艺发展需要政策支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族传统手工艺,一些门类市场前景较好,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容易保护与传承,而一部分项目具有代表性,属于急需抢救保护的濒危项目,但保护传承较为困难。后者的存续与现代艺术的发展几乎无法比拟,更谈不上技艺的持续性保护,往往因为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民间艺人,传承人对自己的手艺保护激情高涨,感情深厚,但往往是想做而做不了,能动而动不了。同样,一些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从一个项目的调查、记录、整理、保存、保护都需要经费和现代化科技载体及手段。由于经费不足,一些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甚至一些已经记录和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面临损毁和再次流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缺乏相应的资金。
“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在于生活。”传统手工艺要真正活在当下,就离不开消费群体的支持,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领域,2015年至2016年,一些省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组织有较高水平的传承人到高校进行研修,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传承人进入设计、创意企业和高校进行研习,开展传统工艺与设计、科研的跨界交流;委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对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传承人群开展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一部分较有远见的设计企业和高校根据项目调研,深入民族地区和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设立传承基地,帮助传承人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升产品品质;也有部分企业和高校申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验点,解决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有一些市场与前景较好的非遗项目在销售渠道上合理利用商业网站,设立传统工艺品销售平台,对非遗项目生产线保护起到较好的辅助互推作用。
这一系列的做法我们应该鼓励和允许,政府应该在政策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当下,用技术代替艺术、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共性代替个性、用数量代替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加工,使产品越来越冰冷。但如今评价产品的好坏,不再以机械化生产程度的高低来评判,而是要看产品的设计、创意、文化内涵,还要看产品的人性、温度和活着的灵魂,这些都有了,产品才能有“品质”。这个“品质”更多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精致文化的回归。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较为丰富且特色鲜明民族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工匠精神”,实际是要保护和传承技艺的本真性、传统性,让传统技艺保留和延续它的文化本体。项目本身活态、生产线的保护要避免传承人个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技艺以及对产品的理解被现代艺术、工业化、机械化的完全替代。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传承人、民间艺人认定管理办法,完善传承人认定、管理机制。通过表彰、命名制度的建立,提升传承人、民间艺人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加强传承人、民间艺人的责任感与与积极性。
作者:张建华 杨春平 单位: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阅读:中华手工科技期刊征稿
《中华手工》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手工艺类刊物。是中国第一本聚焦手工艺术与生活、关注手工产业和面向手工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