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改革问题以及应对对策

时间:2018-04-17分类:中等教育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改革问题以及应对对策内容,政治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这门课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观点包括对事情的认知,是学生教育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本文针对新课改针对学生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有详细的介绍,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中学课程辅导

  《中学课程辅导》杂志创刊于1984年,由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题写刊名,在全国同类期刊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学课程辅导》杂志瞄准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课程探索,教学探讨,校长论坛,教学研究,教研论坛,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评价探究,为实施课程辅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是为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构建的一个高品质平台。欢迎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踊跃投稿、荐稿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学理性知识信息,还担负着向学生传递政治性知识信息的任务。从目前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突出新形势、新趋势、新方法的教学改革导向已达成共识。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生态的长期影响,许多同行则难以沉下心来研究教改在传递政治性知识信息的新方法,进而就使得教改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围绕着知识性信息(应试)来展开。不难发现,这未能充分发挥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职能优势。考察高中政治课程体例可知,其中不但存有市场经济知识体系,还广泛涉及中国特色下的民主政治体系,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又将知识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范畴。可见,只有在顺应新形势和新趋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教学新方法的历史担当。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当前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所面临的挑战

  改革本身就是在问题意识下逻辑的展开,但当前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与现实相关联的问题意识不够,教师大都习惯于基于教材体例和教纲要求给予学理性阐释。这种教学方法或许能够遵循“教学纪律”,但却未能将生动的社会政治经济元素充实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中的实证解释所面临的挑战

  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了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但却在对课堂问题的实证解释上存在不足。如,在讲授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问题时,怎样从“劳动价值论”的原理中向学生理清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在此存在举例不够合理的情况。

  (三)教学中的主体发挥所面临的挑战

  显而易见,这里的“主体”是指学生。不难知晓,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高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手机来获得外部的社会信息。如,“头条”“百度新闻”。然而,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许多同行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进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便存在着“我向思维”上的不足。

  二、应对挑战下的新课程改革问题

  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在新课程改革需要着力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一)着力解决教师与社会的联系问题

  这里所提到的“教师与社会”联系问题,主要指向教师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信息的跟踪问题。如,目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对该工作的全局性信息把握,以及对当地工作动态的信息把握则成为教师应去做的事情。又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所以也需要对上述改革动态进行跟踪把握。

  (二)着力解决例证资源收集整合问题

  在已有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成果中,案例教学已成为全面推广的成果之一。但若是面对课堂学生的突然提问,教师之前所准备的案例显然无法完全支撑对问题的实证解释。为此,这就要求着力解决例证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问题。

  (三)着力解决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然不能脱离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而且,在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教学中,也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纪律。因此,着力解决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应从正能量的释放和问题元素的提炼等多方面入手。

  三、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构建:

  (一)重视对政治性知识体系的建构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问题不仅涉及教学手段范畴,还涉及教学理念和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当前,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置在对政治性知识体系的建构上来。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积极传递国家的顶层设计信息;另一方面,还应联系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新形势、新趋势在课堂上形成互动话题。这样一来,就能使高中政治教学体系更为丰满。

  (二)以校本教参编写促进教师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着“立”的需要,那就是建设校本要求下的高中政治教参。前面提到了例证收集和整合,这些都可以反映在教参中来辅助教师的教学。笔者建议:(1)在教研组范围内,让教师把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编写出教参内容。(2)在教参中要集思广益,从而对例证的选择进行合理性论证。

  (三)多途径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在于建构起学生的学理性知识体系和政治性知识体系,而这就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来实现。这里的多途径包括:(1)引入课外调研活动,使学生关注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2)建立在线交流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让学生能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平台上进行共享,进而通过在线交流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认为,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学理性知识信息,还担负着向学生传递政治性知识信息的任务。只有在顺应新形势和新趋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教学新方法的历史担当。面对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对策可围绕着:重视对政治性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校本教参编写促进教师成长、多途径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小芬.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12).

  [2]文裔,周兴华.新课程改革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9.

  作者:沈华东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中学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