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借鉴成名音乐家的可取之处论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时间:2017-11-27分类:艺术理论

  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延伸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目前时代的快速进步,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族音乐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挑战。下面文章结合几名音乐家成名的案例,分析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借鉴其可取之处,为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提供帮助,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使中国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国际化视野,开放性思维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文化在继续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中国的民族音乐将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刻不容缓的问题。众多的音乐专家与学者对此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从宏观角度针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路和走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总结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种发展模式,如保持模式、融合模式等;有些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来证明其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本文则主要从微观角度,结合几位成名在外的音乐家成功的案例,分析原因,获得启示,提出笔者对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思考,以期引起大家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关注与进一步思考,继承、发扬我国的文化瑰宝,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大放异彩。

  之所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这一课题感兴趣,还基于中国当今乐坛存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成长、学习在中国,却在国外发展、成名,他们都专注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中包括谭盾、刘索拉、龚琳娜等。笔者认为,他们的成功对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民族音乐?它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包容面较广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华民族在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所有音乐。从历时性方面,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从民族性方面,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狭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则专指中国传统音乐,包含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以鲜明的民族性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与审美倾向,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经过人民大众不断地创造、加工与提炼,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多元一体,规模庞大,数量惊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30余万首,曲艺200多个曲种,戏曲300多个剧种,民族乐器200余种,器乐曲难以计算。

  中国民族音乐历经朝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顺应不同的历史潮流,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研究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欣赏价值、音乐创作的学习价值。

  欣赏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此主要围绕广义的民族音乐进行论述。

  二、成名在外的音乐家简介

  成名在外的音乐家人数众多,无法一一例举,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几位艺术家予以说明。谭盾,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他的音乐跨越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媒体与表演艺术的众多界限。至今已获得颇有影响力的各大音乐奖项,包括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德国权威的“巴赫奖”,格莱美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等。谭盾的音乐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歌剧院、艺术节、电台和电视台广泛传播。谭盾的主要作品体裁涉猎广泛:如武侠协奏曲、有机音乐、人类音乐学史诗、歌剧、交响乐、民乐等多达16个大的类别。

  刘索拉,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8年后旅居英国,目前定居纽约。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致力于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界。主要音乐作品有《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缠》、《六月雪》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索拉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组建“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演出,音乐备受世人关注。

  龚琳娜,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灵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演唱的多首歌曲在国内获奖。2005年定居德国,曾受德国、芬兰、法国、比利时等国举办的大型国际音乐节邀请举办数场独唱音乐会。陆续出版六张个人专辑。

  以上几位是成名在外的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断游走于世界和中国的舞台,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探索与创作。他们的成功不仅为个人赢得了众多荣誉,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发展、扩大了其在国际乐坛的影响力。从他们的成功,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做法与思路。

  三、从音乐家的成功获得的启示

  1、宽松的外部环境

  2005年,龚琳娜悄然离开名利纷争的环境,赴欧洲学习世界民族音乐,变革中国传统的歌唱方法,在国际舞台坚持以自然、率真、朴实的灵魂之音演绎中国新艺术歌曲。2009年,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

  谭盾受国际巴赫协会委托的作品《水祭》在德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等地巡演,备受好评;受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委托创作的新歌剧《秦始皇》获第51届格莱美年度最佳歌剧提名;受电影《卧虎藏龙》委托作曲的电影音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等无数奖项,此后各种合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得以不断展现,同时,其作品的成功创作与演出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

  从以上音乐家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宽松的外部环境是成功的基础。“宽松”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政治宽松,音乐家的创作、表演不用受到任何政治因素、不公正竞争的局限;另一方面是指经济宽松,音乐家能够得到政府或音乐组织、团体的扶持与资助。宽松的外部环境可以使音乐家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与表演中,无需过多考虑音乐之外的问题,有利于保证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质量。

  2、国际化视野与开放性思维

  国际化视野体现在音乐方面主要指思想上应具有国际意识,能够深刻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多元文化,并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看待地区与世界音乐之间的关系。

  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具体在音乐方面则指打破了人们心目中的惯常审美与理解,使艺术呈现多样性的思维。

  马友友说,“音乐不应该是互相隔绝和独自为尊的,而应该是互相交流沟通和不断创新的,应该是能够跨越时空、国界和种族,成为人类共通的一种文化交流。”成名在外的音乐家身处于包容性强的氛围,生活在与我国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中,通过与外国音乐的接触,能更多地接收最新音乐资讯,拓宽自身的视野;可以通过外国与自身传统和文化进行对照,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民族音乐,进而获得更深层的认识;通过观察外国人对中国音乐的认同、接受程度并结合自身体会,能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独特之处。

  具备国际化视野兼具开放性思维是音乐家成功的有利条件,有助于音乐家们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音乐之路,创作出不拘一格的个性民族音乐。他们的成功似在证明,不同时代、不同传统、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中,不仅应该保持原有的风貌和韵味,而且通过艺术家的个人努力,它们之间能够体现独特性与多元性。

  3、民族化的音乐内容、创新的音乐形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化的音乐内容不仅仅是指音乐中具有简单的民族元素,而更多的是要求音乐能够体现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灵魂。创新的音乐形式是指对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演唱、演奏、创作进行新的思考与实验,注入新的形式,使其不拘泥于已有的、旧的形式而体现出时代的创新性。民族化的音乐内容、创新的音乐形式需要立足于传统,吸收外来有益成果,方能彰显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龚琳娜刚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按照民歌“高亢嘹亮”的方式来演绎中文歌曲时,西方的观众根本听不懂且感觉“太刺激”。经过其在唱法、音色多元化改良之后,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歌曲《忐忑》,歌词借鉴于戏曲锣鼓经,音色则在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个角色中急速变化。民族化、创新性使其凭借此歌获得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

  刘索拉的表演以民乐、摇滚、爵士乐及新音乐的融合风格表现非常中国化的内容。其与朋友们组织的乐队以中国民乐“另类”的震撼性演绎方式使观众印象深刻;谭盾的作品则无一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如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的代表作《地图》是古典大协奏曲与湘西民间音乐的一种多媒体结合,通过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寻找一种新的对位观念。表演时播放的原汁原味的采风所得的湘西民族音乐与现场交响乐彼此交织,石头敲打、摩擦等发出的各种声响结合大提琴与土家族姑娘的对唱,显得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波士顿箴言报》曾评价 “《地图》是一部具有深刻含义、美丽与精神同在的作品,它找到了一种最原始的音乐语言,能使聆听者感到心灵。”

  成名在外的音乐家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非常民族化的音乐内容结合世界音乐元素,把握住民族音乐的灵魂,再现神韵,使原来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艺术化、高雅化。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值得重视与借鉴的方面。

  4、国际化、高水平的音乐合作队伍

  国际化、高水平的音乐合作队伍是音乐家们获得成功的保障之一。谭盾的《鬼戏》由世界著名Kronos四重奏乐团和琵琶演奏家吴蛮合作演出;为电影《英雄》而作的原创音乐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担任独奏,代表东方神韵的日本鼓童担任打击乐队;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由马友友作世界首演;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由著名钢琴家郎朗演出。其创作的大量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城市不断巡演并获得一致好评。

  刘索拉也在国际各大艺术节上演出自己的作品,并与世界各流派的知名艺术家广泛合作。 2000年,刘索拉联合打击乐家李真贵先生及其弟子在北京做了民族器乐“爵士”即兴音乐会,2003年“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以美国摇滚爵士乐家和中国民乐家的联合形式在德国新音响现代音乐节作为开幕乐队演出,引起德国媒体的关注。2006年,刘索拉创作了大型室内歌剧《惊梦》,由著名的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和中国乐队共同参演。

  音乐家们以其鲜明而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与世界级的各主要乐团、乐手合作,进行新作品创作和全球巡演,旨在以富于创新和高质量的音乐搭建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及其音乐的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需要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几位音乐家的成功经验,从音乐环境、思维观念、创作方法、合作等方面获得启示,使我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我国新型民族音乐的时代性发展提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道路,以期使我国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曹光平.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走向的思考 《时展与文艺创新》广东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编

  [2]简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 武军 《新戏剧 2009春夏卷》-安徽省艺术研究院,《新戏剧》编辑部编 2009

  [4]李世军 聂芳.当代经济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6(3) .

  [5]管建华. 后现代音乐教育学

  [6]杨燕迪.跨时空对话:谭盾新作《复活之旅》观后[J].人民音乐,2004(1) .

  相关阅读:音乐生活艺术类期刊投稿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