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高等院校发展中,出现了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转型方案,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程类转型高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本文主要对转型时期高等院校实践环节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措施进行研究,并以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立校企共享实践资源的创新型实践环节、改革实践及成效为例,进一步阐明改革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以“创新”驱动国家全局发展的国家战略,迫切要求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调整教育结构,加速产业升级转型。高等院校的转型发展以提升受教育者的技术技能、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素养为核心培养目标,旨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能支持的作用,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高素养的人力支持。
一、转型发展时期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新要求
在应用型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地方转型发展高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力度,重构实践教学环境,注重企业实践经历,从而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技能依靠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变,这是符合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十三五”教育教学规划目标的重要步骤。
二、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面临新时期、新要求,必须大刀阔斧地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然而从总体来看,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未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大部分转型工程类高校属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实验教学设备陈旧,跟不上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行业的发展脚步。同时,目前大部分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大缺口,实验室过于孤立,没有形成整合资源,因此导致现有实验室可以支持的实验课程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资源共享体系。
2.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过于偏重理论。工程类专业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比重就是毕业设计,通常在13—15周左右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仍旧以传统课题或理论课题为主。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是最容易拿到学分的,因此不珍惜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自我知识结构升华的机会。
3.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缺乏长期稳定的运行机制。实习基地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寻求提升学生实践技术技能的有效渠道,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工程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属于碎片式、表面化。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框架协议上,很难进一步推进。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方并未重视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潜在价值,因此对深入合作并不热情。另一方面,学校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往往与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践环境无法对接,学生无法利用实践基地,导致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也无法发挥能量和作用。
4.师资队伍的问题。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具有高实践技能的指导教师,然而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仍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而形成的团队,大部分教师设计课程实验时仍以已有实验内容为主,导致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流于形式,仅仅是学时比例的增加,并未真正进行内容改革。其问题受制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借助转型发展契机,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与企业创立“企业命名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以打造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为着力点,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1.建立特色鲜明的工程类专业联合实验室。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现有实验室及实训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网络与通信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建设建立校企、校校合作机制,开放基地资源,实现校企、校校资源共享。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运行方式,提供面向服务的教育。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环节比重。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校内学习3年,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培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累计学习1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工程实际工作经验。
3.改革课程实验比例。按适当比例加入企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由原来的25%左右提高到35%以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比例,通过实验课程化改革,全天候地开放实验室,并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技能竞赛。加大先进性设备数量上的投入,保障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设计个性化实验。
4.校企共建共育无缝衔接。加强与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保证现有合作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合作增长点,拓展合作领域,以项目为驱动,指导教师由校内课程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逐步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核心技术方向与企业工程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无缝衔接。
5.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具备“双师双能”素质和“双师双能”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范和规划。采用教师定期进修和到实践教育基地挂职锻炼的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他们可以给专业教师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四、结论
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对提升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智力支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应完成现有产学研基地和依托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校企共建共育做到实处,必将有利于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实现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幸晋渝,王振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1):25-27.
[2]曹承龙,胡善珍,夏承龙.“双创”驱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与实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6):100-104.
[3]朱梦冰,刘晶如,杨燕,张洪文,刘春林,陈智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7):186-189.
[4]何剑.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三课堂融合”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7):269-272.
[5]李佳洋,肖倩,成鹰,潘峰.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09-414.
推荐期刊:教改论文投什么期刊比较好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