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在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支持下,很多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机遇,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和以往的招商引资也有所不同,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新常态下仍然需要继续前行。这些中小城市怎么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招商引资提升经济实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是目前主要课题。为此,下面文章展开研究,通过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思考,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思考策略
招商,即从外部引入对本地区有利的商业项目、商业模式、商业资金和有实力的商家;引资,即从外部引入对本地区有利的项目、资金、技术、管理与人才等,以期达到提升经济、扩大就业、优化产能、提升管理、改善民生的目的。招商引资的基本要素即为: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这些要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包括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已跻身万亿GDP行列。但各地区招商引资活动依然如火如荼,当下一线城市为跻身世界大都市行列,面向全世界招商,目标锁定的是世界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优质资金及人才,运用优秀的管理手段和贸易手段接轨世界步伐,升级经济动能,加快经济驱动模式转换;东部多座二、三线城市及部分中、西部二线城市也积极探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有些直接与身边的一线城市对接,有些另辟蹊径,利用区位经济中心和资源、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特色产业集群,不等不靠,大力招商,与一线城市竞赛,加快发展步伐;其他三、四、五线城市中,除少部分自然条件好、产业基础扎实、占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而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外,大多数城市还处于思想较为保守,行为较为迟缓,环境相对落后,经济格局相对封闭的状态。
中小城市的轮轴如何跟上一、二线城市不落伍、不跑偏、不掉队,并实现经济社会腾飞,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和评判依据,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是要关注全面,富裕全面,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拖后腿,一个也不能少。
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是否敢于改革,对自己进行阵痛式的革命,是否敢于开放,让自己登高看世界,也让外界进来改变你,是改变现状的根本手段,幻想不革新、不作为、不通过改革开放获取较大经济利益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针对经济发展困难的现实,许多中小城市的政府官员其实是有切肤之痛和改变之心的,但苦于环境复杂、手段缺乏、体制约束、资金不足等客观困难,无法实施心中谋略。要想改变现状,提升经济状况,一把手是关键,领导班子是根本,招商引资是一条途径,地方政府如何认识、如何规划、如何实施、如何统筹招商引资工作是有很多功课要做的。
招商引资要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开展招商引资前需要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招商引资?凭什么来招商引资?如何借助和对接国家战略开展有效的、有前瞻性的招商引资?如何发挥客商投资热情,保护投资者积极性?当地的环境和条件适合哪些投资项目的引进?
招商引资前应评估本地区的实际,比如:交通等地域条件、与周边地区相比所具备的突出优势、本地区包括土地、矿产、水电供应等资源和保障条件、配套政策措施、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结构特点、相关约束性指标的执行、有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本地区社会风气和人文氛围对引入项目和持续招商有何影响、生活便利度及包括水、空气、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相关投资客所关心的问题等。同时要符合国家及本省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本地招商引资目标。以上各种情况在得到客观论证后,可形成本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资料向客商宣传推广,帮助客商进行投资判断,客观引导客商的投资兴趣和意愿。
招商引资要有明确的方向。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一定要理性和清晰,定位一定要准确,产业目标一定要符合本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国家和本省对本地发展的定位,服从全局,服务大局。招商引资不可盲从,应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差异化,目标明确后方可开展。切忌与相邻地区进行恶性竞争或一窝蜂争项目,抢资源,挖人才,最后形成一锅炖、大杂烩式的招商结局,给日后造成负担。
我国社会发展到当下,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状况有了很多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许多优秀企业和资金在往外走,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要想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有明确国家战略和本省战略的深刻内涵,借力该战略,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自我发展目标。
前些年通过产业梯级转移由沿海迁往内陆的许多高耗能、低附加值项目,在当前严格的环保及土地使用控制指标下,生存遇到了极大困难,这种转移已到了不可持续阶段,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些,稀里糊涂引进这些项目,只能给本地区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我国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眼光和水平的人才,在招商引资中可以考虑除国内招商外,通过本地区的人脉资源和区域特色资源等,开展对国外的招商。
招商引资一定要站上高度,放眼长远,搞清楚投资客的实力和投资目的,搞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保护什么,什么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能起到长期帮助,引进来后怎么支持它发展壮大等,切实把好“短跑项目”和“烂尾项目”的第一道关。因为城市小,条件有限,在产业定位后可精耕一门,把这个产业做成地方或区域的品牌,让这个产业里的投资客得到实在收益,让他们安心放心,有信心加大投资,创新发展。
以下几个案例或可对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提供分析帮助:有个县级市,产业定位较高,目标设定为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城市,还建了个信息市场,但经过招商才发现,外部信息创客对其毫无投资兴趣,盲目投资的市场里最后就几家电脑维修店撑门面,因为该地区非发达地区,基础条件很一般,根本没有信息技术优势和创客投资的兴趣点所在;当前国民追求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较为时尚,一个有着优良旅游资源的城市大力发展工业,破坏了环境,连自己的优势也丧失殆尽,未抓住这种时尚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有个地方过去的传统产业不符合当前的发展格局,因为人才和技术已非其优势,这种产业的集中贸易点也不在其身边,可地方政府就是花大力气、撒大把资金去拯救这个产业,结果造成严重损失;有个地方难得建了个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发展初现端倪,但该地方未觉察到这种潜在市场,不加以保护和宣传,结果这个刚刚被大家熟悉的影视基地成了一个小鬼城,实在可惜。
一个人口少的地方,且周边居民经济收入很低,但建起了一个大型游乐场,尽管在携程网上有此项目推广,但终因交通条件所限,加之当地招不到好的管理团队,客源更是缺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一个地方有较大规模的单一工业或单一文化产业氛围,地方政府从现代环保角度和政策角度积极帮助和服务于它,并从该行业的其它相关配套产品或关联行业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新合力,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个县级市以有机农产品为主打,大力投资道路、水电、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通过几轮招商,从各地吸收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运和销售客商,聚集起了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并借助现代农业机械提升工效,通过信息平台和物流平台,及时销售新鲜农产品,既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提升了当地知名度,又取得了招商引资成效和可观的经济增长目的。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地方领导对产业定位一定要有洞察力和敏感性,要广开思路、与时俱进,对没落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可忍痛割爱,还当地一个优质环境,换得更好的项目进来。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更可为地方风气的革新提供推力。
招商引资要创造必要的营商环境。种得梧桐树,招来金凤凰。营商环境的建立是招商引资能否取得成效的较为关键因素。我们会问,香港、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吸引客商驻足的优势在哪里?很多人都能回答:高效的政府、廉洁的氛围、便利的市场、集聚的人才、安全的社会、优美的环境、快捷的交通等等。这是人往高处走的自然规律,而我们的优势何在?
客商投资目的的多样性考虑已经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有实力的客商总是在寻找新的投资热土,一个体制健全、廉洁高效、出行便利、贸易顺畅、人文关怀、适合营商和宜居的城市必定是他们乐于投资、放心投資的首选之地。因此,我们中小城市应自觉向一线城市看齐,学着从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营商氛围着手主动做一些改变,让自己不再像一个跑不动的车厢永远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政府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忧患意识和改变意识,加快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加快高素质服务队伍的建立,形成一套廉洁、高效、自觉的政府运作体系,提升政府决策和行政效率;同时,要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投入,改善基础供应、居住环境、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等的保障条件,逐步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积极培养和谐、友善、文明、关爱、环保、安全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用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取代人情关系网和打招呼办事的旧习;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要细致和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客商和老百姓的意见反馈通道要顺畅,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回馈要及时;树立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定期听取客商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从他们的反馈意见中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当然,对于政府在战略实施和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应通过政府网站、客户访谈等渠道向大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
酒香不怕巷子深,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当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得到优化后,通过口碑相传、路人传颂,即可实现声名远扬的目的,可大大节省招商引资和宣传推广成本。当此处形成了一种产业集群时,同行业、同产品和志同道合的人都会主动来敲门的。
招商引资要有政策的连贯性作保障。许多地方总是出现一任领导一任政策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客商的投资意愿,更让想长期投资的客商无法决定自己的投资额度和投资规划,无法适应投资环境。因为政策善变,造成了许多“短跑项目”和劣质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虎头蛇尾、地方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也对前期招商引资成果形成了一波波的自我否定。同时,部分地方政府招商积极性很高,但“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缺失,招商时许诺的优惠政策有时候像是“拔苗助长”,而招商引资后出现的“杀鸡取卵”、“雁过拔毛”的行为又给客商造成伤害,这些现象并不鲜见,不利于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客商对当地的投资行为和发展激情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这些问题的表现已引起许多客商的不满和部分领导的高度重视,近期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对此类现象的深度研究和高度重视的体现。政策和营商环境是一体的,所出现的问题是有内在共性关系的,如何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客商的不满、珍惜招商引资成果,留住金凤凰,确实有许多值得地方政府去反思和改善的空间。
招商引资要形成共识和多元合力。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是一把手,因此,一把手要唱主角,牵头协调和推进此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应认真理解和把握国家和本省的战略规划,领会意图,依据本地条件,合计共谋,自觉定位,集思广益发现和寻找商机,集体决策产业目标和发展举措,进而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的合力。当前许多地方的做法是在产业目标明确后,下达招商引资工作完成的指标体系,由领导班子成员按行业、分部门牵头负责,分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定期总结,按照量化考核指标执行阶段性奖惩考核。
招商引资工作要因应得当,对有意向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特行业(项目)、民生项目等,对本地产业发展和提升有重大帮助的项目应优先关注,下大力气开展项目对接,推进落地,热心服务,关键时刻可以引入地方参股方式推进立项。
许多省市对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应认真研究和执行。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纪律、廉洁和作风等问题,守住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和底线。
一些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地区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时,充分发挥同乡会和本地在外人员的资源优势,广为宣传,积极招商,取得了实效。一些地方政府还与相邻地区政府开展招商信息互换,将好政策、好办法、好项目进行敞开式交流,互助有无,取长补短,优化配置,提高和加快了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和步伐。一些有一定自然资源和宜居环境的地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大打资源和环境牌,与大城市对接,甚至与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进行交流,积极招商引资,力争招来质优潜力项目。一些中小城市在与沿海城市产业对接时,不满足于一般性的低端产业的梯级承接,而是着眼长远,选择高附加值、大品牌的产品和公司开展跳跃式招商引资,也取得了不俗成绩。部分可依附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中小城市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奠定新的潜能,主动上船拓展商机。
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继续前行,作了有益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包括招商引资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招商引资考核标准和指标分解体系、各级人员责任制及奖惩体系等的执行,对杜绝乱招商和招乱商的现象、为本地区产业长远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招商引资要注重人才引进。任何时候,人都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每个地区都有优秀人才,因种种原因他们或离开故土外出创业,而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普通百姓,在外积累的经验、经历的事件、学到的本领、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路、掌握的信息等,都会较之于那些墨守成规的人有所不同,有所丰富。这些人不仅熟悉故乡,在离开故土后对故乡的感情更深,对家乡而言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在招商引资中,不仅可召集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牵线搭桥,更可把眼光落在他们身上,凭着他们对家乡和外面世界的熟悉和认知,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发挥他们的激情、技能和资源优势,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发展。当然,他们回乡创业可不必强求举家回迁,只要将事业重点略往故乡偏移,同时带来一些消费、一些信息,便可为家乡带来不小的改变或进步。
招商引资中更要有广阔胸怀和战略眼光引进优秀人才和高端人才,本着不怕他们发光,就怕他不来的思想,鼓励他们前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只要肯定他们是人才,就敞开胸怀迎接他们,呵护他们,因为他们的到来才有地方面貌改变的可能,也许是一个点子,也许是一次投资,也许是一句忠告,或都可为地方百姓造福,因此,招商勿忘招人才,人才来了更应受到尊重和礼遇。
招商引资要注重内部活力和内部商机的培养。在国家“一带一路”逐渐走向远方的时刻;在国家加大对土地、环保等指标的控制,相关政策执行愈发严格的时期;在去杠杆进入宏观调控的关键阶段,地方政府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也同样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过去可以通过拉一台节目找几个明星助阵签几个项目,或一个桃花节、一个牡丹节等弄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何将挑战变为机遇,需要地方政府正视自己,转变招商引资的传统观念。
在地方条件不佳、环境不利、招商效率不高、外部资金流入困难的情况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将目光投向自身,充分认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刻内涵和通途,加大内部市场的挖掘和培养,创新、提升和优化既有产业,积极鼓励地方百姓创业激情和创业行为。内部市场也是地方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给予充分认识,搞活地方经济可从脚下开始。
但凡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的人都会思考自己对哪些东西印象深刻,会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和身边的事务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感受之所在。上海、北京、深圳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城市,因为人多,管理到位,形成了许多人气市场,这是因为有人才、有消费、有商机;香港、澳门人也很多,但因其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浓厚,中西文化合璧风情浓郁,管理细致,与国内城市有许多不同之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投资、工作或旅游,持续助推着经济增长动力;新疆、内蒙的一些城市,因为他们有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反映出的民族和文化气息也与内地城市有所不同,对我们看惯了千城一面的人来说会有眼前一亮的不一样感受,形成新鲜的视觉冲击。
再有就是直观上看,哪里的卫生干净、环境优美、文化独特、人的文明程度高,哪里的城市就显示出有序和吸引力,这反映出的是那个地方的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责任担当和水平超凡,也告诉我们人往高处走,鸟奔高枝飞的道理。
我们在培育内部市场之际,也可以通过以上所述来给自己的城市注入一些与众不同,改变一些“千城一面”的风格,让地区特色和地方文化浓郁些,创造出一些新鲜的感受,比如:一些地方有其历史文化印记,可以大做文章挖掘内涵,加以保护、传承和利用,将其变为新的旅游景观和消费市场;一些老百姓热衷的生活圈子,可以美化、亮化和规范起来,形成当地重要的餐饮、娱乐、文化消费场所,如老百姓欢迎的沿街大排档等,解决一批人的就业,培养消费文化;一些普通的村庄,可以提升它的基础条件,并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将其打造成原始民风的展示区,与农耕文化、稻米文化、丰收文化相结合,做成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城乡结合部是每个地方管理的难点。
一般情况下很难整肃,但可选择一个区域做试验,通过加大治安管理、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给予重新设计包装,让其变为风格不同的朴素的风情浪漫小镇,吸引人们前往休闲消费,也可培育手工商业和基础创意文化产业,如香港的赤柱等许多边缘小镇;城市中心商业地带也可通过鼓励商家自由创意招牌、提升门店及周边环境,注入当地文化气息装饰,将普通商业形象进行本地化、特色化改善,如香港尖沙咀的商业街貌那样丰富流动。还有些地方有丰富的水系和自然山川等,可以通过市政各部门协同,打造水上游轮、水上巴士休閑,充分利用自然所赐,让城市活跃起来,如巴黎塞纳河的游轮服务。其实这些创意启发所花费的并不会很多,可以提升城市活力,树立多种城市名片,但需要用心去做。
政府在百姓创业过程中要持鼓励态度,积极、合理地为营商之人提供便利的营商场所,帮助创业项目扩大名气,做大文章,做优项目,形成支柱,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政府不应急于收税收费,更应在包括治安、环卫、交通、信息、安全、质量和环保指标控制、土地使用控制等方面做好把控和服务,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切不可在公共安全和法制之外过多干涉市场,以压制市场活力,捅死创业激情。
就如浙江义乌,没有活跃的市场和包容的文化,没有良好的治安和快捷的交通,没有便利的生活和良好的营商氛围,是不会有今天的义乌。
招商引资要有耐心。招商引资要做足功课和文章,要打有准备之仗,但更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有些地方领导招商初期雄心勃勃,在遇到挫折后气馁消极,最后造成工作无结局,虎头蛇尾现象,甚至还发生过客商考察当地后未投资产生矛盾的事情。
我们一方面要加大自身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和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推心置腹听取各方建议,分析兄弟地区招商引资的得失经验,从闯世界的商人、企业家那里得到启发,从有建树的领导那里听取政道,分析论证自己的优劣所在,不断调整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手段,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招商引资工作有时候未必能做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但可以在不断地总结和调整策略过程中完善我们的工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准确把握市场,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向,顺着市场发展方向、按照客商投资意愿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这样才能招好商,引好资。
有时候,我们的耐心是为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更好地把持项目,充分论证项目所带来的得失,权衡利弊,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就创造一个市场、赢得一次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以上准备,耐心等待金凤凰的到来,这要正确看待。
招商引资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应该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理清自身优势和不足,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好招商引资的方向和目标,对该项工作进行充分的安排,发动各级部门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珍惜招商引资成果,对意向性项目进行充分论证,择优弃劣,并积极为引进的项目负起长期责任,支持项目做大做强,容得下别人赚钱,忍得了别人发财,发挥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进步的积极作用,借其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带动地方产业偕同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重新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支柱,提升经济成就。
而作为被引进的项目和人才,也应放眼长远,扎根地方,融入社会,抛开张口要条件、伸手要政策的思想,摒弃短视行为和眼前利益,本着“受以其情,报之以礼”的态度吸取当地优良的传统和文化,不负众望,回报当地,借助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所投项目加大创新力度,稳步做大做强,担当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先锋和楷模,为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尽责尽力,与当地政府和百姓合生共进,朝着互利共赢的目标携手迈进。
参考文献:
[1] 贺宝奎.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5(3)
[2] 张建梅.以工商管理观念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J].经营管理者,2010(12)
相关阅读:社会管理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