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情境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时间:2017-11-03分类:中等教育

  语文是一直伴随我们成长的课程,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阶段更是如此。情境教学是中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中学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引入到教学中,创造情境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教学,中学语文,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作为中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陶冶学生情操的功效。目前情境教学存在目标模糊、内容空泛、脱离实际等弊端,因此,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急需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的情境应立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明确规划课程的实施步骤,以情感为依托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吉林在外语情境教学的影响下开创了中国式的“情境教学”,他把情境教学法的特征归纳为“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1]46。“情境”是一种能使人获得心理感知、情绪体验的具体场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指的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写作情境、问题情境等教学方式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增强认知能力。

  情境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描绘、课外体验等教学手段和措施,创设一种充满激情和乐趣的课堂情境,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和情感的无声浸润。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文本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言语描述、多媒体展现、音乐渲染、问题假设等途径创设具体的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落实寓教于乐、在乐中学的教学理念。

  一、明确的规划性

  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时机。教师要明晰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段及如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生动形象地解释产生“生物入侵”的原因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环境被污染后所产生的严重恶果,减少污染环境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身边“生物入侵”的案例,并让学生提出快速消除“生物入侵”现象的措施,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会使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而且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语文课程的教育任务就是学习前人(作家作品)创造的智慧,借以激发学生的智力”[2]。

  语文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教材写作特色之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材故事改编成新型话剧,鼓励他们运用能突出表现人物本质特点的个性化语言,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说说自己喜欢的角色及原因”,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可以增强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的意识,又可以使他们体会创新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随后教师可以设置“假如你当时也在观看现场,面对这种情况,你的选择会和小男孩一样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观看皇帝新装的人群中的一员,促使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依据自身的价值观唤起内心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逻辑安排课程,有规划地创设情境既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又可以活跃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知识传递的实效性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传递信息、教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语文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应注重实用性知识技能的传授,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让学生到花园欣赏紫藤萝,提示从形态、颜色、气味及枝干等方面去观察,最后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记录本次活动的观察结果。现场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真正实现“形”与“质”的统一。因为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并精心设计有层次、重难点突出的课程教学。

  只有教师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内蕴和审美取向。如在讲解《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采用创设想象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独”字发挥想象,积极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在更定时分到湖心亭赏雪?他当时有怎样的心境”此问题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知识加以设计的,因为“独”字是作者忠于国家及高洁情怀的集中体现,学生理解“独”字的深刻含义也就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大概的理解。这一环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文本中流露的爱国思想,并体悟爱国思想的神圣性,民族意识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浸润中得以强化。因此,教师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创设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情感能力的发展。

  三、良性的师生互动

  语文学科蕴涵着精深的文化知识,承载着道德浸润的社会功效,侧重于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投入教学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视域理论,与学生良性互动[3]。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认真听取、虚心接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以及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理念,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等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为学习新课程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有位语文教师在讲解《智子疑邻》这篇寓言时,把教材中“父”字错误地解释为“父亲”,此时有位学生很勇敢地指出了这位教师的错误,教师虚心地接受并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了“父”的正确意思为“邻人家的老人”,同时给予了这位学生极大的肯定和贊扬。这位教师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学到了知错就改的美德,使学生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如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与本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说说你与母亲之间最难忘的事”。

  有位学生说自己曾因经常逃课而让妈妈伤心生气,希望妈妈原谅他,并保证以后勤奋学习,考出好成绩。如果语文教师在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后只是以“说得不错、很好”等话回应学生,那么这道题目的设计就失去了教学意义,反之,教师若以倾听者的身份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回应“如果我是你妈妈的话,听到你的这些话,一定会很欣慰的,说明你懂事了,我为你高兴”,这样的回答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情感为依托创设情境既可以增进师生情感,又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作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题材皆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他们的成长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4]。学习《绿色蝈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印象中蝉和蝈蝈的特点,之后与课本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对比。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联想和回忆加深对蝉和蝈蝈生活习性、叫声、形态等特点的了解,学习效果得到增强。另外,中学生的情感细腻,个性张扬,抗挫折能力较弱,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尊重,语文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全面分析学生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情境与人际情境,使情感表达得准确、合理、丰富,并使人逐渐学会选择与最重要的价值相一致的方式来对情景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学会经过选择,正确地表达情绪和意志”[5]。

  又如教师在讲解《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现代文时,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有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得以树立。再如讲解《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当儿子面对母亲和孩子的择路分歧时应该听从谁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把握文中人物的心理,体验人物情感,准确理解文中流露的尊老爱幼的道德精神。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情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和学习内驱力,又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结构。

  五、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语言展现文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等,而且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耳麦、手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摆脱传統枯燥僵化的课堂模式,不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如教师在讲解《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可先以口头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对月亮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用语言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再运用多媒体展现与文本有关的人物事迹和学习资料,播放课程的朗诵视频。

  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教师应运用实物展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如教师在讲解《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可以准备一个真实的腰鼓并让学生现场演练,体验击打腰鼓时的力度和心情,然后播放专业击打腰鼓的音乐,“音乐具有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它是用一种直感的方式诉诸听者”[1]56,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音乐渲染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提升联想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出击打腰鼓时的力度特点、动作要求,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西北黄土高原的传统民风民俗,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继承发展文化遗产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课堂实践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深入探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路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

  [3]徐丽军.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及情境创设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8.

  [4]周志欣.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40.

  [5]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6.

  中学教师评职可能还需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发表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