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法治期刊投稿发表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困境与提升路径,依法治国的教育背景对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论文总结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探究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方式方法,寻求好的方式方法把法律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法治期刊投稿,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意识
2014年10月20日,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颁布依法治国战略,习总书记提出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重要思想,确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简单地说,法律史至高无上的,无人可践踏。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名领导干部、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法律带来的公平正义感。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更应该懂法护法,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为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尽职尽责。
一、依法治国背景对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1.依法治国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名优秀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法律素养,不能单方面发展,要综合培养。而法律素养包含对法律的知识、法律意识和观念、信仰三个方面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大学生要真正地学会懂法,不只是应付考试。所以,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基本条件,是适应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基础。
2.依法治国要求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法律观。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国家的各行各业都依法行事,大学生就业择业生活等各个方面也离不开法律。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和知识层次,还要拥有正确的法律观。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用运用法律的武器来抵挡外来的伤害,不仅如此,还可以从自身出发,宣扬法律常识和观念,帮助家人、亲人等建立正确的法律观,从自身实现依法生活、依法工作等。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遇到的问题
1.法律知识匮乏。大学生作为新兴事物的传播体,很容易接受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可我国在大学教学实际中,对设立法律知识培训课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是走了过场。教师主观认为课程可有可无,科目成绩又不与专业成绩挂钩;而学生更是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不是逃课就是睡觉,不主动学习法律基本,觉得自己不会犯法也不用学习,殊不知生活中的法律观是实时存在的。所以,在法律知识的传播中受到阻碍,学生对法律知识更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法律的真正实际意义。例如,大学课堂举例阐述某一事件中的法律知识点,学生们只关心内容刺不刺激,罪犯是否绳之以法,而且对刑事案件兴趣点更高,经济案件觉得无聊。一点不关心如果自己就是受害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所以,国家教育机构应该重视法律知识在大学课堂的重要性,提高教师观念,让教师丰富法律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懂得用什么方法保护自我权利。
2.法律观念淡薄。在我国,法律观念普及做得远远不够,小到未成年大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只要犯罪了进行审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回答总会出奇的一致:“我不知道我已经犯法了”,“我不懂法律的。”用这些语言来推脱责任。作为公民,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国家的基本法律常识。大学生更作为国家建建设的中坚力量、高知人群,更不该在找措辞推脱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但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法律观念一样淡薄,没有从心底里相信法律、运用法律。就如常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到了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总觉得社会地位高和经济实力强的人在法律关系中占优胜地位,不考虑法律是用证据说话的,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总会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也不全是大学生的过错,是之前社会腐败化激发的问题。但不论怎么样,我国公检法三方始终都不会向黑恶势力低头,因为党和人民会时刻监督他们的行为,这也告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社会是充满正义的,不会被任何歪门邪道阻挠。
3.维护自身权益的认知不强。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还有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难免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但是面对侵害发生,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息事宁人,总把自己利益缩小化。不懂得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就拿真实案例举证,研究小组设立了一个“如果在学校被黑势力欺负怎么办?”60%的人会交纳保护费,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主要不耽误学业为主;25%的人会找人进行报复,粗暴地解决此事;15%的人才会考虑告诉学校有关组织和领导,积极投入反对恶势力的队伍,纠正校园不正之风,靠法律保护自己。这个比例恰恰相反,本应该更多的人对恶势力进行反抗,而不是逆来顺受,让不正之风顺势蔓延。这明显表现出大学生不会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不敢介入法律纠纷,在法律关系中缺少自信,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这是一种没有正义感的行为,如果一个社会越来越缺少正义感,让黑恶实力横行,那最终受害的还是大众。普及法律知识,人人自卫得当,谁又敢乘虚而入?所以,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方式方法探究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和谐社会的建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上升期,面对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我们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重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布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吸收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朝气蓬勃又有条不紊,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法治、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稳步发展,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如此看来,国家应大力推进法制化进程,大学校园和大学生也不能掉队。
2.增设法律知识课堂,多进行法制培训。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品德”的教学模式,权衡发展培养大学生。教育机构应该进行改革,把普及和掌握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列为结业重点科目,同专业考试一样被重视。教师也要多下功夫,进行法律的知识的兴致讲授,激发学生积极性,多进行实质的法制宣传,比如进行法律知识有奖问答,设立法律宣传日,开设学校小法庭,对一些涉及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进行“受理”和讲解。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法律的意识。教学中对社会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看学生各自的见解,不要求思想整齐划一,但是一定要及时纠正偏颇的思想成长方向。这是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的,要为成为合格的当代大学生不断深造。
3.加强自我法制修养。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法律修养,因为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我们敬仰法律是对的,但不能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在思想上给法律一个合理定位,我们要相信法、尊重法、爱护法。在生活当中要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知道姑息就意味着在给自己找麻烦。当今,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完善,所以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去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提高法律修养要在认识和知识构成上都有所提高才行。首先,要认真学习法律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觉悟能力,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清晰,认知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尽量少受挫折;其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了解实际生活中突出法律的问题,可以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一定经验和知识;再次,向先进法律人物学习,学习榜样的思想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后,思想品德培养与学校校规相结合,调动共同学习发展的协调性。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和平稳定。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法律知识上的欠缺急需改正,在国家创造的良好大环境下,提高自我法律素养势在必行,不能再用淡薄的法律知识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要为今后成才更好融入社会做充足的铺垫准备。即使受到挫折也不气馁。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学会合时合地地运用法律这个保护伞保护自己。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就是在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国家方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掉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思维逻辑性和认知,努力学习,因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长治久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郑重,杨芸,康小艺,等.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极端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J].中国卫生法制,2015,(2):16-20.
[2]王敏,胡小玲,郭志敏.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4-76.
[3]林国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及其时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4,(1):119-121.
[4]姚春梅.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5-47.
作者:胡静静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初审字[2011]806号),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主办单位由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变更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