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两篇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构想,介绍了农村经济低碳转化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二篇论文介绍了低碳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对换进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构想》
摘要:“农立方”这种新型的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了农村各类优势资源整合利用与立体开发的实效性,促进了光伏能源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行业的联动一体化运作。基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低碳化转型与可持续化发展的目的,应积极推广“农立方”生产模式,以此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提档升级,进而实现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普及与农村经济低碳化推进的互动共进。
关键词:农立方;农村;低碳经济
在农村社会有序、平稳、协调发展的背景之下,进入本世纪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供给基础、各类乡镇企业为协同纽带的多元化产业经济链条开始形成。随之而来的则是社会财富的积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这就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了其提档升级,扭转了之前相对粗放、低效的窘况,使得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化理念,迅速成为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主题与趋势,并催生出了越来越多新型化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
其中,“农立方”这一生产模式,借助光伏发电,将太阳能、作物种植、动物与水产养殖、微生物能量等进行了有机性地循环转化,为生产提供了可再生的低成本能源,形成了超低碳排放、超高经济性的运作系统。[1](P47)这就实现了光能、谷物、草料、家畜、农家肥等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能源和资源消耗,并改良了农业生产模式,使得清洁、环保的生活方式得到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能源与资源结构的升级。同时,通过“农立方”这一新型生产模式的引入去吸引投资、实现企业化经营,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与创业机遇。
这就夯实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促进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转化,并借助新兴产业的普及而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提档升级。[2](P4)而在肯定“农立方”生产模式对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优化作用的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农立方”技术集成性高而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目前虽发芽破土而远未发展壮大,效能尚未充分显现,政府、经营者以及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仍需细化,加之原料资源本地化经营有待加强,“农立方”的市场影响力、产品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营者的实际收益并不如预期。而能源的浪费以及依靠外地输入原料,也无疑增加了碳排放,并抬升了运营成本。这就严重妨碍了“农立方”本身的效益以及其对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效能。所以,如何完善“农立方”的推广方案、优化其应用途径,也就成为“农立方”降耗增效及推动农村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农立方”对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农立方”是将薄膜太阳能技术、信息技术、能量循环技术、物流技术等多种技术集于一体而对植物生产、动物养殖、小生物、水产养殖、微生物转化和农产品深加工做综合生产的一体化、工业化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农立方”凭借对光照和温度的控制而使立体农业工厂彻底摆脱了季节的约束,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与传统的大棚或温室相比,其蔬菜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每年可以收割几十次。“农立方”中的蔬菜生产过程无病虫害,无需使用杀虫剂,使用微藻营养基础,生产的蔬菜可以免洗,直接食用,安全、健康而营养[1](P48),对于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
(一)降低各类能源消耗、提高循环利用率,夯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农村经济的低碳化并非简单地进行新能源的应用、先进生产技术以及管理制度的适配,而是应当从各类产业的资源供给基础出发,从根本上去调整产业运营的能源与结构,逐步实现低消耗、高产出的科学运作,以降低碳排放、材料消耗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的循环转化,继而转向集约化运作,从而为农村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P126)而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工业基础又颇为薄弱,所以,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低于国内国际平均值的循环利用率,一直是导致其运营投入持续上升,并制约其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的主因。而通过引入“农立方”生产模式,则可以改变单一的能源供给、利用途径,以光伏能作为输送渠道,循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所释放的各种光热能源,从而为种植业、养殖业、副业等提供清洁性的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于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这就在显著降低各类能源消耗的同时,也能使得农村各类产业的能源结构得到环保式、集约化的改良。
(二)改良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环保生活方式,促进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转化
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工业制造水准的不均衡性,农村各类产业,尤其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传统农业类型,一直都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粗放运营阶段。加之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过高、碳排放量过大,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环保性。而即使是在一些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制度的乡镇企业之中,其也未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集约化运作。而在生活方式上,农村社会也普遍将煤炭、油气、木柴作为首选的供给能源,缺乏对于沼气、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认知与应用,自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明显的破坏性。而借助“农立方”运营模式,则可以有效改良既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引导农业经营者充分将太阳能、生物能、动植物排放料等廉价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为生产提供清洁、高效的新能源,逐步减少对于传统高能耗资源的依赖性,这就既可以实现成本节约,又可以实现效能提升,一举而多得。而由此生产出的各类农副产品,也自然可以主打环保性与性价比,这对于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知名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随着“农立方”生产模式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民众也会自发比照进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良,例如在自家进行瓜果蔬菜种植、家畜饲养的“农立方”式经营,利用能源循环提供发电、供暖等等,这既可以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也可以减少碳排放,营造清洁、舒适的起居环境。[4](P107)
(三)增加就业机会与创业机遇,通过新式产业的普及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提档升级
由于产业运作模式的粗放性、单一性,高能耗一直是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结构主貌。尤其是在一些规模化的自营农庄、工矿企业之中,其又严重依赖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等高能耗资源去提供生产所需的电、火等能量,碳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所以使得其经济效益提升与环境保护始终难以平衡。而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之下,农村市场又遭遇了高产能、高库存、低价位、低收益的发展困局。加之行业竞争的加剧,不少经营者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不得不停业,甚至倒闭。而随之而来的则又是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闲置,社会矛盾问题也因此愈发明显。所以,升级能源消费结构、更新产业运作模式,也就成为关乎农村社会长效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立方”作为一种带有生物科技特色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供给,并使得前者实现了循环利用,这就降低了能源投入成本与碳排放量。同时,“农立方”又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可以衍生出多种环保型农副产品,商业价值比较突出。所以,借助这一生产模式的导入,当然能够实现投资、投产以及运作的快速推进,自然也就缓解了农村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随着“农立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运营格局,其可观、持续的经济收益价值也会随之显现。
二、妨碍“农立方”推进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运作项目的趋同性较高,缺乏新颖性削弱了产品竞争力,降低了经营者收益
“农立方”是基于对于能源消费结构与方式的改良这一前提,通过调节农业生产流程、优化产品科技含量,继而实现其能耗与材耗降低、品质提升以及效益增长等交互共赢的一种新型运营模式。其既可以被应用于种植业、林业、养殖业、渔业、副业等传统农业之中,也适宜于生物能源业、食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相关联产业。由于市场的滞后性、盲目性,不少民众、中小企业管理者都将“农立方”集中应用到了蔬菜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等投入低、收益快的产业之中,希求借助宣传“生态”、“清洁”、“绿色”、“无公害”等消费概念,去提高产品的售价,从而获取较高的收入回报。而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经营压力与风险,不少基于“农立方”的运作项目都显得大同小异,所推出的也普遍是品类相似、样式相同的初级产品,并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当然也无法提高经营者的实际收益,继而又挫伤了其投资这一项目的积极性。[5](P5641)
(二)尚未形成规范、协调的统筹与管理制度,自发性的经营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与机械业、采矿业、冶金业、规模化种植业等在农村经济体系之中占据传统主导地位的产业类型不同的是,“农立方”虽然前期投资较小,然而成本回收与管理周期都较长,加之小规模经营的收益又明显少于以上传统产业。所以,对于农村地方政府而言,由于无法全面认知“农立方”的经济潜力与发展前景,其大多都将之作为简单的新兴农业技术与生产方式进行推广,既没有建立专职化的调研、规划以及管理的制度,也没有形成有操作性的驻派指导与帮扶体系,大多是鼓励民众自发经营、自主营销。而小规模的经营与低产量的输出,不仅很难体现“农立方”的经济价值,而且也不易形成号召力与集群效应,当然也无法实现快速增加经营者收入、改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期愿景。
(三)政府、经营者以及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仍需细化,能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与经济较为发达、产业结构相对科学的城镇地区相比,地方政府一直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农立方”这种新型生产模式而言,其所需要的前期推广、中期适配以及后期指导与维护,都有赖于地方政府进行牵头规划、管理。然而囿于农村发展理念的单一与滞后的现状,加之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当前对于“农立方”的协作统筹还显得比较松散与粗放。大多是地方政府通过定期的汇报会议,进行问题的收集与回馈,缺乏高效率的沟通、协调以及处理机制。而由于协调制度的不完善,不少经营者都难以科学掌握“农立方”的操作方法,自然也出现了因为试验不成功而导致的各类资源的大量浪费等窘况。[6](P12)
(四)原料资源本地化经营有待加强,依靠外地输入增加了碳排放、抬升了运营成本
农村各类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经营难度都相对较低,合理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原材料的本地化经营,无疑能够进一步降低“农立方”的前期投资成本。然而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扶持,不少有意参与“农立方”原材料本地化经营的个体户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都面临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人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也仅仅对部分经营难度小的原料进行了本地化的生产与供应,而机械器件、生物废料、照明设备等原材料,仍然需要从外地运输。而大量原材料的从外输送,自然也额外增加了碳废气的排放量,加之在支付购置价款之外,同时又要承担运输、装卸以及维修等一系列费用,这无疑也进一步加大了综合运营成本。
三、借力“农立方”推进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丰富“农立方”产品的输出种类,推行主打新颖性、突出性价比优势的多元化运作模式
推行多种类、广品种的产品输出模式,需要依据当前主流消费需求的即时变化,将产品新颖性、独特性以及实用性作为重点,着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运作理念、依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实际,大胆投放一些外观简单、包装精良、价格合理的高品质农副产品。同时,也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品鉴会、推广会以及体验会的同步开展,集中宣传基于“农立方”的新式农副产品的营养价值与环保特性,重新引导消费受众去认知、接纳生态化的农副产品。
(二)建立“农立方”项目推广、管理相互结合的统筹制度,完善对于经营者的培训与指导
首先,需要由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共同进行“农立方”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创业事迹宣讲,促使民众了解这一新式生产、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其次,要细化本地各类低碳资源的登记、分类以及保护流程,并借助各种下乡推广手段,阐述“农立方”项目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带动本地产业更新的突出价值,充分更新当地民众的发展理念,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再者,应当细化“农立方”经营方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进行长期指导、帮扶。
(三)健全地方政府、经营方以及民众的三方互动机制,加强对于“农立方”能源利用的监管
一方面,需要通过召开交流会、听证会以及报告会等形式,共同商讨强化政府、经营方以及民众联动协作的高效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鼓励并嘉奖积极推广并应用“农立方”的个人与团体;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地方主管部门的督导、反馈以及指导的权能,改良个体商户与企业运用“农立方”的模式、方法,并集中查处违反政府政策以次充好、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的不当行为,推行技术人员长期指导与专职核查人员督查整改同步结合的监管方式。
(四)加速“农立方”所需的各类原料资源的本地化运作,推行互利互惠的多地区联合经营
鉴于农村各类自然资源储量大、整体开发成本低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各地区太阳能、风能等的分布实际,则可以推动低碳新能源的本地化运作。为此,应通过规划化开发,进行多样产品化的生产与销售,为“农立方”提供供热板、照明器、取暖等多种必需品。而同时,也应当鼓励周边地区参与到互惠互利的合作经营中来,吸引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地企业进入本地进行合作经营,逐步实现“农立方”原材料资源的本地产业化运作,重点推出污染小、携带方便、价格适中的生态科技产品。
(五)协同“农立方”产业的市场动态跟踪与产品更新投放,推动生产技术革新与特色品牌打造
一要由地方主管部门与经营方建立规范性、长期性的合作机制,借助各自的优势,共同监测、分享以及反馈市场对于“农立方”衍生产品的需求动态信息,并通过多方代表商谈、产品更新讨论以及市场前景论证等途径,逐步完善对应的新产品设计与投放等运作体系;二要持续进行“农立方”生产技术、经营制度的改良,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并大胆鼓励产品创新。同时强化对于新理念、新技术的吸纳,结合本地的经济、文化特色,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性、品质性的自主品牌,提升“农立方”的市场知名度与号召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农立方”开启低碳农业新模式[J].农经,2010,(03):47-49.
[2]杨英法.邯郸市科技中介组织的培育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12):4-8,14.
[3]刘玉琼,童燕军,艾大宾.绿色消费与我国农业低碳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7):126-131.
[4]陈晓春,唐姨军,胡婷.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02):107-112.
[5]周建发.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9):5640-5642.
[6]]谢贤健.绿色消费与农业低碳技术的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2(05):11-13.
作者:孙华
《低碳经济新兴产业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开展必定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造成冲击,有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快速兴起。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对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进行有效把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明确低碳意识,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发展相应低碳产业。本文对基于低碳经济下新兴产业所具备的相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望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兴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结构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经济模式出现了明显转变,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经济就是不完全依靠高污染、高消耗来发展经济的新型经济模式,更加注重低消耗、低排放。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应新兴产业的出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型动力。
一、特征分析
(一)耗能与污染低
低碳就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所以就需要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应用,对新型能源进行有效开发,使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以充分满足目前低碳生活的相应要求。新兴产业对发展过程更加重视,更加具备低碳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兴产业满足低碳要求,并促进我国传统经济快速的向低碳经济发展。
(二)促进技术创新
在低碳经济中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就需要提升科技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创新。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落实,所以就需要应用新科技对洁净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优化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创新进行有效支持,低碳技术为今后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增强科技投入,注重对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能够更好的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提升经济实力。
(三)引领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必定为主导,所以需要对新兴产业的领头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的多项优惠政策,给予了低碳经济更多支持,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构建与发展。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更加注重社会、经济、人类、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定会带领国家经济向着新型经济体系发展。
二、发展途径
(一)做好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人口、环境状况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传统能源,这样不仅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会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传统能源基本是不可再生能源,数量有限,如果还是坚持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定会受到能源的严重制约。但是目前的环境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转型,所以急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需要对其具体的发展计划进行有效制定,增强科技的投入力度,出台各项辅助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二)新能源的大力开发与利用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新能源就是除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形式,指的是正在开发利用或者是已经在研究的,具备推广意义的能源,例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而新能源都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高效的特点,同时对新能源的应用能够对多种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还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新的经济增长。
(三)增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区域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低碳产业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只有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相应要求,对重点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攻克,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积极研究,才能够为低碳技术的良好发展提供确切保障。目前发达国家依靠自身的发展优势,对企业的垄断、兼并、拓展进行有效支持,进而让低碳企业的发展高度集中,并向着专业化、多样化快速发展,从而在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中占领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目前的发展趋势为依据,积极进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有效研发。
(四)构建全面的碳排放体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使用新型的洁净、高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提升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这就需要构建全面的碳排放体系。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比较高的相应地区已经构建了恰当的碳排放体系。而公平竞争、透明化交易的良好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都为低碳经济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得到了较大成就,但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经济发展会受到环境、资源的严重制约,所以只有对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使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同时环境问题关注力度的不断提升,也使低碳经济以及新兴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2]牛少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述评:现实进展与未来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3(54).
[3]李淑文.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作者:徐建国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推荐阅读:《农村实用科技信息》(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黑龙江省科技厅主管、黑龙江省科技情报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