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时间:2017-07-10分类:农业工程

  下面是两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第一篇论文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特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主要是针对农业自然风险,达到稳定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应的作用,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状与对策,针对气象工作的科普宣传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江西农业经济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特点》

  摘要: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创新型产品,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查勘定损型农业保险存在的业务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现状进行回顾,分析了产品研发在对象选取、产品设计、指数选取等层面的特点,总结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在指数选取、数据获取和处理、关键环节把控等层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优化指数选取机制和产品构建程序等进一步研发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风险管理;气象指数保险;技术难题;改进建议

  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自然风险、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险手段,它对稳定农民收入、迅速恢复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是当前中国“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不过,随着农业保险业务规模的发展,传统查勘定损型农业保险的技术弊端逐渐显露,如定损缺乏相应的准确依据、赔付标准难确定,保险纠纷不断;承保理赔程序烦琐,从灾害发生到理赔结束时间长,影响受灾户及时恢复生产;道德风险难以防范,保险公司对养殖险等业务主动回避。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并困扰着农业保险的长远发展。为改变农业保险的经营困境,中国专家学者们自2007年起开始探讨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保险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具有降低经营成本、信息高度透明、保障效率较高等突出的优势,从技术层面讲,该产品只需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即可确定相应的保险费率,并根据实际的气象数据确定相应的赔付标准,操作上无需进行实际的查勘定损,可有效缓解传统农业保险的固有难题。

  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自此之后的历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及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问题,其中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重要农产品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政策空间比较广阔。与此同时,在较多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实践操作中,存在气象指数难确定、历史统计数据难获取、产品研发在关键环节上的准确性难把控等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中国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现状进行梳理和述评。首先,回顾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现状。其次,分析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特点。再次,总结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技术难题。最后,提出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进一步研发的改进建议。

  1中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现状

  1.1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整体概述

  在中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成果自2009年以来逐步增多。截至2016年,代表性的产品研发成果已接近50项,分布到全国20多个省份,涉及保险标的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以及水果、茶叶、烟叶等经济作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现状表现为增长速度快、分布地域广、保险标的多、区域性风险明显等特点。

  1.2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理论成果的区域分布

  中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玉米、小麦、水稻3大主粮作物为主,设计它们的研发数量占比约为70%,除此之外水果作物的产品研发占比约为10%,其他经济作物的产品研发占比约为20%。在主粮作物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上,小麦和玉米的产品设计数量为12项,稻谷的产品设计数量为9项。产品设计覆盖了安徽、山东、浙江等16个省份,其中关于小麦和玉米的气象指数产品设计均以干旱指数为主,同时还有降水、温度、日照、倒伏、综合等其他气象指数产品。已有关于稻谷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无集中性的某种气象指数,但涵盖了高温、干旱、暴雨等多个气象灾害。

  由此可见,中国针对小麦和玉米气象灾害的产品指数选取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在水果作物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上,共有6项成果,分布在5个省份,分别是浙江的柑橘和油桃、山东苹果、陕西苹果、海南芒果和福建的热带水果,且气象灾害均为冻害。由此可见,水果作物气象指数产品的致灾因子选取已经形成了非常一致的认识。在其他经济作物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上,还有棉花降水、干旱、低温指数,茶叶霜冻、综合指数,烟叶霜冻暴雨指数,羊群雪灾指数,马铃薯干旱指数,日光温室综合指数等共计9项产品,分布在江苏、甘肃、浙江等7个省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定义的“综合”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气象灾害因子在2个以上的产品。

  1.3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环节分析

  总结先有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设计步骤,大致可以归纳为5步,即:数据获取和处理———气象指数选取与构建———气象产量分离———气象指数与气象产量关系的确立———保险费率的厘定。其中,产品研发的关键是如何较为准确地构建气象指数与气象减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特点

  2.1产品选取原则以研究基础和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为主导

  中国早期进行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多为气象部门专家,研发成果具备便捷的气象数据条件和典型的气象灾害特征。之后的研究开始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地域的便捷性和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上。

  2.2产品标的对象集中在主粮作物

  当前阶段,中国针对小麦、玉米、水稻3大主粮作物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占比达到70%,果蔬作物与其他经济作物各占15%左右。整体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几个地区的主粮作物产品研发模式,如安徽小麦、水稻,山东玉米、小麦,浙江水稻等。与此同时,一些创新性的经济作物产品研发也不断涌现,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浙江茶叶,海南芒果、橡胶,江苏阳澄湖大闸蟹等。

  2.3产品设计关键环节的方法选取多样

  目前,针对产品设计关键环节的方法选取也呈现出多样化特性。第一,在气象产量分离环节,采用的方法如5年滑动平均法、灰色系统模型逐段滑动平均法、与年份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等。第二,在气象指数与气象产量关系的确立环节,采用的方法如直接设定和验证二者相关关系、采用实验室模拟构建高温条件下的减产量与高温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如Copula函数法、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等。

  2.4产品研发选取的气象灾害指数以致灾单因子为主

  分析农作物的风险受灾系统可知,农作物在不同时段甚至同一时段并非只遭受一种气象灾害。但是,限于技术困难因素,目前中国还少有完善的关于多因子气象指数保险的产品设计,而是多为气象灾害因子分布稳定且一定条件下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较为确定的单因子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3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的技术难题

  3.1影响产量的气象因素多,气象指数设计过程复杂

  总结中国现有的产品设计成果,可以发现:第一,就多数农作物而言,造成其产量损失的气象因素并非单一,如何合理选取气象指数是产品设计的首要难题。第二,气象指数的选取都需要对应于特定的时间段,但是指数时间段的选取需要针对不同年份的自然调整做灵活变化。第三,气象灾害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某个较大区域,其次区域的受灾具有不一致性,指数设计覆盖区域范围难以准确划定。

  3.2需要较为完善的历史统计数据,数据在不同年份的统计口径需要较一致

  总结中国现有的产品设计成果,可以发现:第一,现阶段,中国农作物长时段的历史产量数据相对缺乏,难以达到结构化数据要求。第二,尽管数据统计技术在日益进步,但农作物的年际数据统计标准存在不统一问题。第三,农户对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对干旱、低温、洪涝等主要权重风险因子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风险自救措施,但历史统计数据不能体现农户风险自救行为。

  3.3产品研发在关键环节的准确性较难把控,易造成基差风险程度的加大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关键环节有两个,即气象产量的分离、气象指数与气象产量关系确立,这两个环节的准确性都较难把控。一是,在气象产量分离环节,其核心步骤是趋势产量的拟合,不同的趋势产量方法得到的气象产量存在差异,因此趋势产量拟合的准确性较难把控。二是,在气象指数与气象产量关系确立环节,需要具备严格的假设前提,如回归模型变量的选取与检验、减产率标准系数的确立等,否则基差风险便更加难以管控。

  4进一步研发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特点与难题的分析总结,本文认为,下一步的产品设计还需要做好如下3方面的技术工作。

  4.1优化指数选取机制和产品构建程序,区别对待权重较大的气象因子

  (1)优化指数选取机制和产品构建程序。第一,在指数的选取上,不仅需要考虑现实的业务需求,还要注重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小、数据质量相对理想、指数设计相对简单的气象因子。对于在生命周期和同一时段受到多个气象灾害影响的农作物,仍需选择贡献突出的主因子气象指数,但可以增加产品数量,研发“一揽子产品”组合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第二,对于主因子难以选取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可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采用数学降维的处理方法,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多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第三,针对农作物在不同年份种植时间、气象条件、作物周期存在的偏差,需适当地扩大指数设计时段范围,或合理调整农作物气象指数的时段范围,或分类别研发小时段气象指数保险产品。(2)区别对待权重较大的气象因子。干旱和低温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两类气象灾害,气象指数保险应优先选择降雨指数和温度指数。在设计中,针对这两类权重较大因子的农户风险自救行为,可适当调整气象指数临界值或权重,或采取提高保险费率的办法,也可采用风险自救成本代替保险赔付的方法进行差异化补偿。

  4.2提高数据获取能力,有效处理标准不统一数据

  第一,在数据获取的基础设施上,应优先增加气象站点的密度,特别是针对气候条件较为复杂,适宜开展气象指数保险的小气候地区和地形复杂地区。也可以通过目前已经被保险公司引进的现代卫星遥感技术以及无人机技术,来提高数据特别是气象数据的准确水平。第二,针对标准不统一的年际数据,可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可选取中间年份作为数据基点,采取模糊数学理论中头尾加权逼近的处理方式设定权重指数,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准确分离气象产量,准确构建指数与减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气象产量准确分离的关键是趋势产量准确拟合。在趋势产量的拟合过程中,需要从多模型中进行比较选优。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第二,在较为准确分离气象产量和选取气象指数的基础上,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步骤有效构建指数与减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结语

  农业保险是保险行业中技术要求最复杂的险种,限于技术手段、客观数据、气象条件复杂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较难实现对农业风险的准确定损。如何解决当前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问题,尽可能使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基差风险达到最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开拓市场,从而推动保险业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陈盛伟,张宪省,2014.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J].农业技术经济(12):32-38.

  牛浩,陈盛伟,2015.中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面临难题及解决建[J].中国科技论坛(7):130-135.

  牛浩,陈盛伟,2016.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究与试验述评[J].经济问题(9):22-27.

  作者:陈盛伟 牛浩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状与对策》

  摘要:防雷减灾工作十分重要,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气象部门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做好防雷科普宣传,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奉献力量。文章针对气象工作的科普宣传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状对策

  前言

  气象防雷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党和国家政府也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积极推进气象工作的基础建设,造福社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1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

  1.1科普工作相对薄弱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气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播报天气,没有其他内容。因此,会对气象部门的工作产生很片面的认识,导致人们对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气象部门的防雷科普工作由于人员少,所以宣传次数有限,而且质量不高,内容也比较单调。一般情况下,介绍暴雨、大风、干旱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比较多,而对于具有随机性的雷电灾害宣传相对比较少,关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内容也很少,特别是指导人们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气象信息进行防雷减灾教育宣传工作没有进行很好的发挥。广大群众掌握的基础的防雷减灾知识,一般都是通过阅读书籍和报纸获取的,来自于电视、手机及气象工作人员的面对面宣传是非常少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衔接相对较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很大的距离[1]。

  1.2宣传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气象部门所采用的科普宣传工作形式单一,内容十分有限,一般都是通过气象部门统一的制定一些需要普及和宣传的防雷信息,通过开放气象站、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等手段进行宣传,宣传的手段还是比较传统的,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做不到与时俱进。大多数气象部门采用的手法还是依赖传媒,以报刊书籍的发行为主要手段,但是时代在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书籍的阅读量越来越低,人们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非是报纸和书籍。因此,这种单一的科普宣传手段是根本达不到宣传的目的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

  1.3宣传科普范围不广泛

  受到人力资源和经费的限制,防雷减灾的宣传科普工作实施范围并不广泛,城乡存在较大差异,气象部门通常都是把工作的科普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中心人群集中的地带,对于那些边远落后的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并没有进行相关的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或者是蜻蜓点水,太过于形式化,导致这一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防雷减灾知识意识十分薄弱,没办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4气象科普人才的缺乏

  目前,在气象部门工作中,宣传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依然是专家级的人员,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气象事业的科研和工作任务中,专业的气象科普人员是极度缺乏的。这一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所以,一定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气象宣传科普专业或兼职队伍,这关系着气象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气象宣传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关键的。

  1.5宣传的重点不明确

  受到天气、地域和地形的影响,各个地方出现的雷电天气也是不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气象部门在开展防雷工作的宣传时,不仅要重点强调防雷基本知识,同时要根据特殊的地区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宣传,使其充分掌握防雷知识,能够自如的面对突发雷电天气。特别是雷电多发的地区,一定要提高当地群众的防雷意义,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对于人身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往往忽视了这些原因,导致相关的气象部门找不到宣传工作的重点。

  2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主要对策

  2.1对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创新

  随着科技水平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行业、不同的生活环境背景、不同的知识文化程度等因素,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于了解防雷减灾内容的目的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在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工作的侧重点,并且根据不同的大众需求,对宣传科普的指导思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关于卫星电视类减灾工作,在一些落后且偏远的山村地区,由于受到网络通信的影响,很多的电视信号接收器都是放在室外的,一旦遇到雷电阴雨的天气时,这种电视信号接收器就会成为雷电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在防雷减灾工作开展时,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当做重点,提出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可以安装避雷装置等,从而有效的起到了防止雷电的作用[2]。

  2.2抓住宣传重点问题

  最近几年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我国的很多地区都相继开始出现变暖等不同天气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连续性的强降雨雷电天气,有很多地区的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宣传科普防雷工作没有做到位,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山村地区,对于防雷的知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使其存在着非常大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因此,在防雷减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找到工作重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偏远地区进行重点宣传,在遭受雷电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避免雷电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危害。

  2.3气象宣传队伍的要壮大

  对于宣传队伍的培养一定要重视起来,并且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气象科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素质能力,使他们能全方位的了解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自觉积极地投入到防雷减灾宣传科普工作当中去。另外,相关的气象宣传部门,一定要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对宣传工作进行有效详细的划分[3]。

  2.4宣传手段要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网络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日常生活,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因此。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展需要,摆脱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和不同喜好,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喜闻乐见、轻松的传播形式,将内容新颖和丰富的防雷减灾知识传播给社会公众。例如,可以编辑一些有关于气象防雷减灾方面的知识的短信息发布到公众的手机上去,还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热门软件,每天发布一些相关内容,组织一些关于气象防雷方面的知识大比拼活动,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站技术传播这方面的知识,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各种各样的防雷知识培训等。这些先进科学方式和宣传手段,更适应时展,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更能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宣传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很有意义,从而能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防雷减灾知识,工防雷作的意义得到体现。

  3结束语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在实际的科普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政策,从而更加有效的把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凤云,旃珏吟,刘慧欢.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37:231-232.

  [2]邓朝阳,张颖.浅谈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05:191-192.

  [3]赵国栋.浅谈科技馆安全科普宣传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4,02:322.

  作者:王民忠 单位:抚州市气象局

  推荐阅读:《江西农业经济》是一本专业理论刊物。创刊时间是1983年,主要研究农业经济领域的理论问题,促进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